本發明涉及茶水桌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
背景技術:
茶水桌使用來泡茶的桌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茶文化也越來越注意,人們經常會購買專門的茶水桌進行會客或者自用,一種好的茶水桌往往能提升主人的品味,現有的茶水桌一般沒有配備的燒水設備,一般都需要人工燒水,再把熱水拿到茶水桌上,這樣操作非常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包括桌面、桌腳、儲水器和燒水器;
所述桌腳有四個,四個桌腳均設有在桌面的下方,所述儲水器和燒水器均設置在桌面上;
所述儲水器包括蓋子、水箱、凈化腔、凈水腔、活性炭盒和出水組件,所述蓋子位于水箱的上方,所述水箱上方設有開口,所述蓋子與水箱匹配,所述水箱內設有凈化腔,所述凈化腔位于水箱的上部,所述水箱內還設有凈水腔,所述凈水腔位于水箱的下部,所述凈化腔的底部與凈水腔的上部連通,所述凈化腔下部設有限位槽,所述活性炭盒位于限位槽內,所述活性炭盒的大小與限位槽相等,所述凈水腔通過出水組件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水組件包括殼體、進水管、出水管、第一螺桿、第二螺桿、擋板、連桿和搖桿,所述進水管位于殼體的下方,所述進水管與殼體內部連通,所述出水管位于殼體的上方,所述出水管與殼體內部連通,所述第一螺桿、第二螺桿、擋板均位于殼體內,所述第一螺桿位于殼體的上部,所述第一螺桿兩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一螺桿兩側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桿兩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二螺桿兩側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桿兩側的螺紋分別與第二螺桿兩側的螺紋嚙合,所述第二螺桿位于第一螺桿的下方,所述殼體上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均設有螺紋槽,所述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的兩側均位于螺紋槽內,所述擋板與第二螺桿抵靠,所述擋板位于第二螺桿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桿與殼體的下端面之間設有空隙,所述擋板的左右兩端與殼體的左右兩個側面均設有空隙,所述連桿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搖桿上,所述連桿的另一端穿入出水組件連著在第一螺桿上,所述連桿與第一螺桿同軸設置,所述搖桿位于出水組件外部;
所述燒水器位于出水管的出水口的下方,所述燒水器包括壺體、溫度傳感器、PLC、電加熱片、開關、和出水泵,所述開關控制水泵的開啟與關閉,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壺體內,所述加熱片位于壺體下方,所述出水泵包括水泵殼、電機、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所述電機驅動第一圓齒輪旋轉,所述第二圓齒輪與第一圓齒輪嚙合,水泵殼為8字型,所述第一圓齒輪與第二圓齒輪均位于水泵殼內,所述電機位于水泵殼外,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穿過水泵殼連接在第一圓齒輪上,所述水泵殼兩側分別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圓齒輪和第二圓齒輪關于進水口對稱設置,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關于第一圓齒輪對稱設置。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桌面上的水進入燒水器,中所述燒水器下方還設有坐墊,所述坐墊內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的高度高于坐墊邊緣的高度。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取出活性炭盒,所述活性炭盒上方設有把手。
作為優選,為了防滑,所述搖桿的外周面為磨砂面。
作為優選,為了防水,所述連桿與出水機構的連接處設有橡膠密封環。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第一螺桿和第二螺桿的牢固度和防腐蝕性,所述第一螺桿的第二螺桿的制作材料為玻璃鋼復合材料。
作為優選,為了保溫和防塵,所述燒水器上還設有壺蓋,所述壺蓋與燒水器匹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中,首先通過活性炭盒凈化水,再通過出水組件把凈水倒入燒水器,通過電加熱片把水燒開,再通過溫度傳感器把燒水器中的水溫傳送給PLC,從而通過PLC控制燒水器中的水溫,再通過出水泵自動取水,方便的實現了從凈化水到開水的過程,使用戶能方便的泡茶,提高了茶水桌的一體化程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的儲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的出水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的燒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的出水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桌面,2.桌腳,3.儲水器,4.燒水器,5.蓋子,6.水箱,7.凈化腔,8.活性炭盒,9.凈水腔,10.出水管,11.出水組件,12.搖桿,13.進水管,14.連桿,15.擋板,16.第一螺桿,17.第二螺桿,18.出水泵,19.電加熱片,20.溫度傳感器,21.開關,22.電機,23.第一圓齒輪,24.出水口,25.進水口,26.第二圓齒輪,27.水泵殼。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5所示,一種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包括桌面1、桌腳2、儲水器3和燒水器4;
所述桌腳2有四個,四個桌腳2均設有在桌面1的下方,所述儲水器3和燒水器4均設置在桌面1上;
所述儲水器3包括蓋子5、水箱6、凈化腔7、凈水腔9、活性炭盒8和出水組件11,所述蓋子5位于水箱6的上方,所述水箱6上方設有開口,所述蓋子5與水箱6匹配,所述水箱6內設有凈化腔7,所述凈化腔7位于水箱6的上部,所述水箱6內還設有凈水腔9,所述凈水腔9位于水箱6的下部,所述凈化腔7的底部與凈水腔9的上部連通,所述凈化腔7下部設有限位槽,所述活性炭盒8位于限位槽內,所述活性炭盒8的大小與限位槽相等,所述凈水腔9通過出水組件11與外部連通,所述出水組件11包括殼體、進水管13、出水管10、第一螺桿16、第二螺桿17、擋板15、連桿14和搖桿12,所述進水管13位于殼體的下方,所述進水管13與殼體內部連通,所述出水管10位于殼體的上方,所述出水管10與殼體內部連通,所述第一螺桿16、第二螺桿17、擋板15均位于殼體內,所述第一螺桿16位于殼體的上部,所述第一螺桿16兩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一螺桿16兩側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桿17兩側設有螺紋,所述第二螺桿17兩側的螺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桿16兩側的螺紋分別與第二螺桿17兩側的螺紋嚙合,所述第二螺桿17位于第一螺桿16的下方,所述殼體上的左右兩側的內壁上均設有螺紋槽,所述第一螺桿16和第二螺桿17的兩側均位于螺紋槽內,所述擋板15與第二螺桿17抵靠,所述擋板15位于第二螺桿17的下方,所述第二螺桿17與殼體的下端面之間設有空隙,所述擋板15的左右兩端與殼體的左右兩個側面均設有空隙,所述連桿14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搖桿12上,所述連桿14的另一端穿入出水組件11連著在第一螺桿16上,所述連桿14與第一螺桿16同軸設置,所述搖桿12位于出水組件11外部;
所述燒水器4位于出水管10的出水口24的下方,所述燒水器4包括壺體、溫度傳感器20、PLC、電加熱片19、開關21、和出水泵18,所述開關21控制水泵的開啟與關閉,所述溫度傳感器20設置在壺體內,所述加熱片位于壺體下方,所述出水泵18包括水泵殼27、電機22、第一圓齒輪23和第二圓齒輪26,所述電機22驅動第一圓齒輪23旋轉,所述第二圓齒輪26與第一圓齒輪23嚙合,水泵殼27為8字型,所述第一圓齒輪23與第二圓齒輪26均位于水泵殼27內,所述電機22位于水泵殼27外,所述電機22的輸出軸穿過水泵殼27連接在第一圓齒輪23上,所述水泵殼27兩側分別設有進水口25和出水口24,所述第一圓齒輪23和第二圓齒輪26關于進水口25對稱設置,所述進水口25和出水口24關于第一圓齒輪23對稱設置。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桌面1上的水進入燒水器4,中所述燒水器4下方還設有坐墊,所述坐墊內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槽口的高度高于坐墊邊緣的高度。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取出活性炭盒8,所述活性炭盒8上方設有把手。
作為優選,為了防滑,所述搖桿12的外周面為磨砂面。
作為優選,為了防水,所述連桿14與出水機構的連接處設有橡膠密封環。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第一螺桿16和第二螺桿17的牢固度和防腐蝕性,所述第一螺桿16的第二螺桿17的制作材料為玻璃鋼復合材料。
作為優選,為了保溫和防塵,所述燒水器4上還設有壺蓋,所述壺蓋與燒水器4匹配。
在工作時,首先把水倒入水箱6,位于水箱6上部的活性炭盒8對水進行凈化,由于水自身的重力,水流入進凈水腔9,通過搖動搖桿12驅動第一螺桿16旋轉,由于第一螺桿16與第二螺桿17嚙合,是第一螺桿16和第二螺桿17上的螺紋從兩邊向內移動,從而推動水向輸水管,而第一螺桿16和第二螺桿17兩邊的螺紋與殼體之間的空腔內的氣壓變小,從而把水箱6中的水吸入第二螺桿17與殼體之間的空隙內,從而完成把凈水腔9中的水取到燒水器4中。
燒水器4通過外部供電,通過電加熱片19給水加溫,溫度傳感器20檢查水的溫度并發送給PLC,當燒水器4中的水低于預定溫度時,PLC開啟電加熱片19給水加熱,從而實現保溫,在取水時,打開開關21,PLC控制電機22打開,電機22驅動第一圓齒輪23旋轉,第一圓齒輪23驅動第二圓齒輪26旋轉,第一圓齒輪23的齒與第二圓齒的齒把水推入出水口24,同時在后方形成低壓,把進水口25的水吸入,從而實現自動出水。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具有自動燒水功能的茶水桌中,首先通過活性炭盒8凈化水,再通過出水組件11把凈水倒入燒水器4,通過電加熱片19把水燒開,再通過溫度傳感器20把燒水器4中的水溫傳送給PLC,從而通過PLC控制燒水器4中的水溫,再通過出水泵18自動取水,方便的實現了從凈化水到開水的過程,使用戶能方便的泡茶,提高了茶水桌的一體化程度。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