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家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炒鍋運行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全自動炒鍋是一種微電腦操控智能烹飪設備,使得人們可以遠離廚房油煙的同時也能品嘗到可口的飯菜。
目前,市場上的全自動炒鍋的自動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因為炒鍋運行控制裝置不夠完善,直接造成了炒鍋在炒菜過程中無法均勻翻炒,使得菜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于提出一種炒鍋運行控制裝置。
為了解決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炒鍋運行控制裝置,包括支架、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和鍋體安裝裝置;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撐架和下支撐架;
所述上支撐架和所述下支撐架依次設于鍋體的下部,所述上支撐架和所述下支撐架分別設有同軸的通孔;
所述鍋體安裝裝置設于所述上支撐架的上部,所述鍋體安裝裝置包括鍋底法蘭和第一轉軸;
所述第一轉軸設于所述鍋底法蘭的下端,所述第一轉軸穿過所述上支撐架與所述下支撐架的通孔并且連接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
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所述第一轉軸的底部相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用于驅動所述鍋體進行旋轉;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設置于所述上支撐架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電機、第二軸承座、第二轉軸和傳動齒輪;
所述第二轉軸的一端設于所述第二軸承座內,所述第二轉軸的另一端可旋轉地設于所述上支撐架的一側,所述傳動齒輪設于所述第二轉軸并與所述第二轉軸同步轉動,所述電機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轉軸轉動。
更優的,所述上支撐架為凹字型,所述下支撐架為凹字型,所述上支撐架與所述下支撐架鉚接連接。
更優的,所述上支撐架的底部設有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一軸承座的軸承孔與所述上支撐架和所述下支撐架的通孔位于同一軸線上。
更優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為旋轉電機。
更優的,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的所述電機為位控電機。
更優的,所述上支撐架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傳感器,所述傳感器用于測量所述鍋體的旋轉角度。
更優的,所述支架的材料為鋁合金。
更優的,所述鍋體安裝裝置還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可拆卸地設于所述鍋底法蘭的上端。
本發明提出一種炒鍋運行控制裝置,提高了自動炒鍋運行控制裝置的自動化程度,設置兩個不同的驅動裝置進行驅動,使得與人工炒菜同樣的效果,提高了翻炒的均勻程度和菜的口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圖;
其中:1為支架;11為上支撐架;12為下支撐架;2為第一驅動裝置;3為第二驅動裝置;31為電機;32為第二軸承座;33為第二轉軸;34為傳動齒輪;4為鍋體安裝裝置;41為鍋底法蘭;42為第一轉軸;43為安裝座;5為鍋體;6為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例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炒鍋運行控制裝置,包括支架1、第一驅動裝置2、第二驅動裝置3和鍋體安裝裝置4;所述支架1包括上支撐架11和下支撐架12;所述上支撐架11和所述下支撐架12依次設于鍋體5的下部,所述上支撐架11和所述下支撐架12分別設有同軸的通孔;所述鍋體安裝裝置4設于所述上支撐架11的上部,所述鍋體安裝裝置4包括鍋底法蘭41和第一轉軸42;所述第一轉軸42設于所述鍋底法蘭41的下端,所述第一轉軸42穿過所述上支撐架11與所述下支撐架12的通孔并且連接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與所述第一轉軸42的底部相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用于驅動所述鍋體5進行旋轉;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設置于所述上支撐架11的一側,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包括電機31、第二軸承座32、第二轉軸33和傳動齒輪34;所述第二轉軸33的一端設于所述第二軸承座32內,所述第二轉軸33的另一端可旋轉地設于所述上支撐架11的一側,所述傳動齒輪34設于所述第二轉軸33并與所述第二轉軸33同步轉動,所述電機31用于驅動所述第二轉軸33轉動。
如圖1和2所示,所述鍋體5的底部設有所述鍋底法蘭41,所述鍋底法蘭41連接有所述第一轉軸42,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與所述第一轉軸42連接,以驅動所述鍋體5進行旋轉,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可驅動所述鍋體5進行低俗、高速、順時針、逆時針的轉動,從而模擬了人工炒菜過程中的滑炒的效果;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通過所述第二轉軸33與所述支架1連接,以驅動所述支架1進行翻轉,從而帶動所述鍋體5同步翻轉,來實現不同工位進行不同的烹飪操作,模擬了人工炒菜過程中顛勺的動作。本例提高了自動炒鍋運行控制裝置的自動化程度,設置兩個不同的驅動裝置進行驅動,使得與人工炒菜同樣的效果,提高了翻炒的均勻程度和菜的口感。
更進一步的說明,所述上支撐架11為凹字型,所述下支撐架12為凹字型,所述上支撐架11與所述下支撐架12鉚接連接。所述上支撐架11與所述下支撐架12都為凹字型結構,其結構簡單、易于制造,所述上支撐架11與所述下支撐架12為鉚接連接,更加堅固、結實。
更進一步的說明,所述上支撐架11的底部設有第一軸承座111,所述第一軸承座111的軸承孔與所述上支撐架11和所述下支撐架12的通孔位于同一軸線上。
更進一步的說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為旋轉電機。所述第一驅動裝置2采用的為旋轉電機,旋轉電機的優點在于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調整電機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旋轉。從而使得旋轉電機帶動所述鍋體5轉動的過程中,翻炒更加均勻。
更進一步的說明,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的所述電機31為位控電機。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的所述電機31為位控電機,使用位控電機為在普通電機的基礎上加裝變頻裝置,且添加限位開關后,可以實現位置控制。本例中使用位控電機,使得所述鍋體5不會突然翻轉造成所述鍋體5內的食材飛出,既避免了浪費,又安全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危險。
更近一的說明,所述上支撐架11與所述第二驅動裝置3相對的一側還設有傳感器6,所述傳感器6用于測量所述鍋體5的旋轉角度。所述傳感器6用于檢測所述鍋體5的旋轉角度,當旋轉角度過大時會發出警報,并且停止運行,使用起來更加安全。
更近一的說明,所述支架1的材料為鋁合金。所述支架1的材料為鋁合金,鋁合金作為所述支架1的材料,既堅固、輕便而且成本低,使得所述炒鍋運行控制裝置可以廣泛使用在任何地方。
更進一步的說明,所述鍋體安裝裝置4還包括安裝座43,所述安裝座43可拆卸地設于所述鍋底法蘭41的上端。所述安裝座43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鍋底法蘭41的上端,根據炒菜所需的鍋具,可以任意更換,使用方便。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