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幼兒用品,尤其涉及一種舒適性好的嬰兒腰凳內膽。
背景技術:
目前,家長想帶嬰兒出行時大多采用手抱的傳統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要消耗家長大量的體力,嬰幼兒也會很不舒服。尤其是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出行時,長時間的抱嬰幼兒行走,會消耗大量體力,使家長的雙臂酸痛,甚至會不小心摔傷嬰幼兒。因此嬰兒腰凳應運而生,嬰兒腰凳可以使腰部和雙肩共同承擔嬰兒重量從而減輕負擔。腰凳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為人父母的雙手從抱孩子的狀況中解放出來。
然而現有市場上出現的多數腰凳,其內部塞入的硬質發泡材料作為坐凳,硬質發泡材料質輕,但是比較堅硬且無彈性,尤其是用于支撐嬰幼兒臀部的支撐面,由于支撐面比較堅硬而無彈性,嬰兒長時間的坐著極其不舒服,沒有緩沖力,此外,腰凳與家長腹部接觸部位的材質也比較堅硬,長時間使用腰凳使家長極為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性好的嬰兒腰凳內膽。
一種嬰兒腰凳內膽,包括內膽本體、裝設于內膽本體上的第一軟墊及第二軟墊,所述內膽本體上設有用于與抱嬰者腹部貼合的弧面及用于支撐嬰兒的頂面,所述第一軟墊鋪設于頂面上,所述第二軟墊鋪設于弧面上,所述第一軟墊及第二軟墊的材質為軟膠。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軟墊包括座墊部、自座墊部內側緣向下彎折延伸的定位部及自座墊部外側緣向下彎折延伸的結合部,座墊部、定位部、結合部合圍成一安裝槽,所述內膽本體的頂面收容于安裝槽內,所述座墊部貼合于內膽本體的頂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內膽本體還包括一側壁,所述結合部貼合于內膽本體的弧面上,所述定位部貼合于內膽本體的側壁上,以將所述第一軟墊固定安裝于內膽本體上。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與座墊部的結合部形成一內凹的凹槽,所述內膽本體的頂面邊緣部分卡設在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軟墊包括靠墊部,靠墊部的背面設有一“U”形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與靠墊部的連接部形成一內凹的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部厚度從上往下逐漸減小,所述結合部的壁厚與第二軟墊的安裝部壁厚一致,以便于與第二軟墊部配合安裝。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軟墊由兩個軟墊分體組合而成,兩個軟墊分體呈左右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軟墊一體成型地連接于第一軟墊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腰凳內膽通過設置第一軟墊及第二軟墊,所述第一軟墊、第二軟墊分別安裝于抱嬰者腹部貼合的弧面及用于支撐嬰兒的頂面上,能緩解家長的腹部被頂壓,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有不舒適感,同時,可增加嬰幼兒的舒適度,此外,所述第二軟墊能按照腰部曲線調節和腰圍的貼合,其整體軟硬度可通過腰部受力托力適用度來實現,使內膽軟度調節達到非常靈活的軟度,實用性強,適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腰凳內膽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嬰兒腰凳內膽中的第一軟墊的背面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嬰兒腰凳內膽中的第一軟墊背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嬰兒腰凳內膽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來,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嬰兒腰凳內膽,所述嬰兒腰凳內膽是腰凳支撐部分的核心組件,用于有效地支撐嬰兒的重量。所述嬰兒腰凳內膽包括內膽本體10、裝設于內膽本體10上的第一軟墊20及第二軟墊30,所述內膽本體10上設有用于與抱嬰者腹部貼合的弧面及用于支撐嬰兒的頂面,所述第一軟墊20鋪設于頂面上,所述第二軟墊30鋪設于弧面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軟墊20及第二軟墊30的材質為軟膠,優選地,所述第一軟墊20及第二軟墊30的材質為硅膠,使得第一軟墊20、第二軟墊30能很好的與內膽本體10貼合。
所述內膽本體10大致呈倒圓錐體設置,內膽本體10俯視呈月牙形設置,其緊貼抱嬰者的弧面可以增加抱嬰者的舒適度,所述內膽本體10的頂面由內向外具有向上的傾斜度,以增加嬰幼兒的舒適度。所述內膽本體10可以采用聚丙烯塑料發泡材料(簡稱EPP),EPP材料無毒、環保、抗靜電、質輕、抗震、緩沖性能效果好,可以增加嬰幼兒坐時的舒適度,耐重壓不變形,并且可以清洗、耐水性佳。
所述第一軟墊20的形狀大致呈月牙形設置,包括座墊部21、自座墊部21內側緣向下彎折延伸的定位部22及自座墊部21外側緣向下彎折延伸結合部23,所述座墊部21的形狀與內膽本體10的頂面形狀相同,座墊部21、定位部22、結合部23合圍成一安裝槽,所述內膽本體10的頂面收容于安裝槽內,所述定位部22與座墊部21的結合部形成一內凹的凹槽,所述內膽本體10的頂面邊緣部分卡設在凹槽內,使得第一軟墊20的安裝更穩固。所述座墊部21鋪設于內膽本體10頂面上,所述結合部23貼合于內膽本體10的弧面上,所述定位部22貼合于內膽本體10的側壁上,以將所述第一軟墊20固定安裝于內膽本體10上。
所述第一軟墊20為一體成型設置,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軟墊20a由兩個軟墊21a分體組合而成,兩個軟墊21a分體呈左右對稱設置。本實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2的壁厚從上往下逐漸減小,使定位部22更好的貼合于內膽本體10上;所述結合部23的壁厚與第二軟墊30的壁厚一致,以便與第二軟墊30部配合安裝。
所述第二軟墊30包括靠墊部31,所述靠墊部31與內膽本體10的弧面形狀相匹配,靠墊部31的背面設有一“U”形的安裝部32,所述靠墊部31的上端邊緣與所述第一軟墊20上的結合部23配合安裝,所述第二定位部33貼合于內膽本體10的側面上,所述安裝部32與靠墊部31的連接部形成一內凹的卡槽,所述內膽本體10的弧面的邊緣部分卡設在所述卡槽內,以使第二軟墊30能穩固的安裝于弧面上。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軟墊30一體成型地連接于第一軟墊20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嬰兒腰凳內膽通過設置第一軟墊20及第二軟墊30,所述第一軟墊20、第二軟墊30分別安裝于抱嬰者腹部貼合的弧面及用于支撐嬰兒的頂面上,所述第一軟墊20及第二軟墊30的柔軟性好、有彈性且回彈好,能緩解家長的腹部被頂壓,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有不舒適感,同時,可增加嬰幼兒的舒適度,此外,所述第二軟墊能按照腰部曲線調節和腰圍的貼合,其整體軟硬度可通過腰部受力托力適用度來實現,使內膽軟度調節達到非常靈活的軟度,實用性強,適于推廣應用。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