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座椅技術領域,具體指一種經常用于兒童喂餐時使用的兒童餐椅。
背景技術:兒童餐椅是兒童進餐專用的椅子,使用兒童餐椅一方面可以保護兒童尚未發育完全的脊椎,另一方面可以輕松幫助兒童學習獨立進餐。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身高不一樣,所以在使用餐椅時就需要餐椅具備可升降功能,以滿足不同身高的兒童使用,但是現有的兒童餐椅在調節高度時一般是通過調節坐墊來實現升降,這種升降方式由于需要調整坐墊,因此會導致兒童坐上去后的舒適度不是很好。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授權公告號為CN205083083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可升降兒童餐椅》(申請號:201520808777.0)披露了一種結構,其包括靠背板,靠背板左右兩側均設有支架,支架外側均設有托盤支撐板,托盤支撐板之間設有托盤,托盤支撐板與支架之間通過若干調節螺母緊固連接,托盤支撐板上設有與調節螺母相配合的調節槽,托盤下方的支架之間設有坐墊,支架底部前后兩端均設有卡設于支架上的餐椅輔助升降器,餐椅輔助升降器與所述支架之間通過調節件緊固連接,餐椅輔助升降器和支架上均設有若干與所述調節件相配合的固定孔。采用上述結構的兒童餐椅,通過在支架的底端設置餐椅輔助升降器可實現兒童餐椅高度的調節。授權公告號為CN203059048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兒童餐椅的自動升降調節裝置》(申請號:201320063660.5)也披露了一種結構,其包括座椅本體和車架連接罩,車架連接罩安裝于座椅本體上;車架連接罩下邊沿有凸點;第二彈簧連接扭動擋位片,第一彈簧連接下滑桿;上滑桿、下滑桿、扭動擋位片都裝配在座椅本體內,在座椅本體外面蓋有調節裝置蓋,扭動擋位片與下滑桿卡接,上滑桿與下滑桿配合;在鋼管表面自上而下設置有若干個定位彈片,座椅本體套裝在鋼管上并且兩者形成滑動配合,扭動擋位片卡在其中之一的定位彈片上。采用上述結構的兒童餐椅,可通過檔位片與定位彈片的配合實現座椅的升降。然而,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升降結構均需要在座椅的滑桿上間隔設置多個定位結構,采用這種結構的兒童餐椅外表不美觀、生產過程復雜,且不能實現無級調節,給使用者帶來了較大的不便。因此,對于目前的兒童餐椅,有待于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便于生產及使用方便且能實現上下無級調節的兒童餐椅。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實現前后角度調節的兒童餐椅。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兒童餐椅,包括支撐桿及安裝在支撐桿上的座椅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能使座椅機構上下無級調節的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包括滑動座、限位組件及第一調節繩,所述滑動座的一側與座椅機構連接并具有能上下滑動的套置于支撐桿上的套管,所述限位組件設于滑動座上,所述滑動座上開有供限位組件伸入套管中的開口,所述第一調節繩與限位組件連接并能驅動限位組件緊抵或松開套管中的支撐桿。作為改進,所述限位組件包括限位殼、限位塊及第一彈簧,所述限位殼安裝于滑動座上并具有用于安裝限位塊的內腔,所述限位殼上開設有與滑動座的開口相對應的口部,所述限位塊能上下移動的設于限位殼的內腔中并能自口部伸出或縮回,所述第一彈簧設于限位殼內并使限位塊的前側始終保持伸出口部的趨勢,所述第一調節繩與限位塊連接并能驅動限位塊前側伸出或縮回口部。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殼的后側成型為自上而下逐漸向后傾斜的斜板,所述限位塊的后側面與該斜板相匹配,所述斜板上部開有一縱向布置的缺口,對應的,所述限位塊后側設置有能伸出該缺口的連接部,該連接部與所述第一調節繩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的第一調節繩為剎車線,所述限位殼及座椅機構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剎車線兩端頭的限位槽。優選地,所述限位塊的前側面上設置有一防滑墊。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支撐桿包括間隔布置的第一支撐桿及第二支撐桿,所述座椅機構的兩側分別通過一所述的升降機構設于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上;所述座椅底部連接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桿,所述升降機構的滑動座上開有供連接桿的端部插入的插孔。在上述各優選方案中,所述座椅機構包括椅背及椅座,所述椅背下部通過轉軸能前后轉動的設于椅座上。再改進,所述椅背兩側分別向前延伸形成為具有弧形邊緣的連接壁,對應的,所述椅座兩側分別設置有與連接壁相匹配的安裝部,該安裝部上間隔布置有多個限位孔,所述連接壁的弧形邊緣上設置能插入限位孔中的限位凸塊,第二調節繩與該限位凸塊連接并能驅動限位凸塊插入或退出限位孔中。優選地,所述連接壁上開有用于安裝限位凸塊的安裝槽,該安裝槽的側壁上開有供限位凸塊前端伸出的槽口,所述限位凸塊的后端與第二調節繩連接,且所述安裝槽中設置能使限位凸塊始終保持前端伸出槽口的第二彈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設置了包括滑動座、限位組件及第一調節繩的升降機構,使用時,拉動第一調節繩,可拉動限位組件使其自滑動座的套管中退出,從而消除限位組件對支撐桿的限位作用,此時,座椅機構可隨滑動座沿支撐桿上下移動,調節完畢后,松開第一調節繩,限位組件伸入套管的開口并與支撐桿緊抵,對支撐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動座隨支撐桿上下滑動,起到定位作用;本實用新型的升降機構結構簡單合理,實現了對座椅上下位置的無級調節,無需像現有技術中一樣在支撐桿上開設限位孔,簡化了生產過程且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升降機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升降機構的分解圖(不包含第一調節繩);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升降機構的剖視圖(不包含第一調節繩);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的兒童餐椅包括支撐桿1、座椅機構2及升降機構3。支撐桿1包括間隔布置的第一支撐桿11及第二支撐桿12。座椅機構2包括椅背21及椅座22,椅背21下部通過轉軸23能前后轉動的設于椅座22上。椅座22的兩側分別通過一升降機構3能上下無級調節的設于第一支撐桿11、第二支撐桿上12。椅座22底部連接有一橫向布置的連接桿24,升降機構3的滑動座31側面上開有供連接桿24的端部插入的插孔311。在本實施例中,升降機構3包括滑動座31、限位組件32及第一調節繩33,滑動座31的一側成型有一連接面318,該連接面318通過螺釘與椅座22的側壁連接,滑動座31的前側具有能上下滑動的套置于支撐桿1上的套管310,限位組件32設于滑動座31上,滑動座31上開有供限位組件32伸入套管310中的開口312,第一調節繩33與限位組件32連接并能驅動限位組件32緊抵或松開套管310中的支撐桿1。具體的,限位組件32包括限位殼321、限位塊322及第一彈簧323,限位殼321 安裝于滑動座31上并具有用于安裝限位塊322的內腔3210,限位殼321上開設有與滑動座31的開口312相對應的口部3211,限位塊322能上下移動的設于限位殼321的內腔3210中并能自口部3211伸出或縮回,第一彈簧323設于限位殼321內并使限位塊322的前側始終保持伸出口部3211的趨勢,第一調節繩33與限位塊322連接并能驅動限位塊322前側伸出或縮回口部3211。限位殼321的后側成型為自上而下逐漸向后傾斜的斜板3212,限位塊322的后側面與該斜板3212相匹配,斜板3212上部開有一縱向布置的缺口3213,對應的,限位塊322后側設置有能伸出該缺口3212的連接部3221,該連接部3221與第一調節繩33連接。為了使限位塊322在限位殼321中上下滑動順暢,限位塊322、限位殼321的側面上分別對應設置有相互匹配的滑塊3213及滑槽3222。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調節繩33為剎車線,限位殼321及椅背21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剎車線兩端頭的限位槽3214。限位塊322的前側面上還設置有一橡膠制防滑墊324。在本實施例中,椅背21兩側分別向前延伸形成為具有弧形邊緣的連接壁211,對應的,椅座22兩側分別設置有與連接壁211相匹配的安裝部221,該安裝部221上間隔布置有多個限位孔41,連接壁211的弧形邊緣上設置能插入限位孔41中的限位凸塊42,第二調節繩43與該限位凸塊42連接并能驅動限位凸塊42插入或退出限位孔41中。具體的,連接壁211上開有用于安裝限位凸塊42的安裝槽44,該安裝槽44的側壁上開有供限位凸塊42前端伸出的槽口441,限位凸塊42的后端與第二調節繩43連接,且安裝槽44中設置能使限位凸塊42始終保持前端伸出槽口441的第二彈簧45。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調節繩43也采用剎車線,安裝槽44的前側及椅背21上分別設置有安裝剎車線兩端頭的限位槽442,椅背21上還設置有分別與第一調節繩33、第二調節繩43連接的調節按鈕100、200,按鈕松開狀態下,第一調節繩33、第二調節繩43均處于自由狀態,按壓調節按鈕時,第一調節繩33、第二調節繩43處于拉伸狀態。使用本實施例的兒童餐椅,當需要對座椅機構2的上下位置進行調節時,拉動第一調節繩33,可拉動限位組件32的限位塊322使其自滑動座31的套管310中退出,從而消除限位組件32對支撐桿1的限位作用,此時,座椅機構2可隨滑動座31沿支撐桿1上下移動,調節完畢后,松開第一調節繩33,限位組件32的限位塊322在第一彈簧323作用下斜向上彈起并伸入套管310的開口312與支撐桿1緊抵,對支撐桿1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動座31隨支撐桿1上下滑動,實現了對座椅機構2上下位置的無級調節;當需要對椅背21的前后角度進行調節時,拉動第二調節繩43,限位凸塊42退出限位孔41中,此時,可對椅背21進行轉動調節椅背21的前后傾斜角度,調節完畢后,松開第二調節繩43,限位凸塊42在第二彈簧45的作用下重新插入限位孔41中對椅背21與椅座22的位置進行限位,完成調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