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座椅及其扶手,尤其涉及一種扶手桿、扶手和座椅。
背景技術:授權公告號為CN204889282U,授權公告日為2015年12月23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度可調節的座椅。包括固定在座椅上的扶手架和設置在扶手架上的扶手塊,扶手架下端朝向扶手架的一面設置滑動槽,扶手架靠近扶手塊的一端上呈樹枝方向依次排列有若干個固定通孔,扶手架上靠近固定通孔處設置有調節塊,調節塊與固定通孔平行的一側表面設置有調節齒條,調節塊與固定通孔平行的一側的表面設置有調節出挑,扶手架正對固定通孔處轉動安裝有調節桿,調節桿上位于調節齒條出固定有齒輪,齒輪通過調節桿的滑動能夠分別與固定通孔和調節齒條相配合。通過扶手開使得整個扶手在座椅上的高度產生變化,使用與各種人群的使用,提高了座椅的使用效果。但是,其結構復雜,齒輪的傳動結構長期使用容易磨損而影響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扶手桿,包括扶手座、部分設置在所述扶手座內的高度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機構包括調節桿以及調節座,所述調節桿的一端設置調節部、所述調節桿的另一端設置調節塊,所述調節座設有多個用于定位所述調節塊的高度調節槽。通過將所述調節塊定位在不同的所述高度調節槽中,來調整所述扶手桿的高度。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桿包括設置在所述調節部和所述調節塊之間的安裝部,所述調節桿通過所述安裝部轉動連接所述扶手座;所述高度調節槽沿所述調節座的長度方向設置,轉動所述調節桿能夠調節所述調節塊定位在不同的所述高度調節槽中。操作所述調節桿時引起所述調節桿在所述扶手座中轉動,使得位于所述調節桿另一端的所述調節塊的運動,使得所述調節塊定位于不同的所述高度調節槽中,從而實現對所述扶手高度的調整。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桿包括設有調節部的桿套、以及設有調節塊的桿芯;所述調節塊設置第二開口;所述桿套遠離所述調節部的一端設有第一開口;所述桿芯活動設置在所述桿套內,并由所述第一開口伸出至所述第二開口與所述調節塊連接。作為優選,所述調節桿相對所扶手座沿第一方向轉動時,所述桿芯能夠在相對所述桿套在沿所述調節座的豎直方向運動的同時以其軸線為中心軸轉動,使得設置與所述調節塊從所述高度調節槽中脫離;所述調節桿相對所扶手座沿第二方向轉動時,所述桿芯能夠在相對所述桿套在沿所述調節座的豎直方向運動的同時以其軸線為中心軸轉動,使得設置與所述調節塊落入所述高度調節槽中。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均為條形開口,所述桿芯設有分別能夠卡接與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中的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的條形開口的長度方向相互成夾角。作為優選,所述調節座底部設置用于安裝所述扶手桿的扶手桿安裝座。作為優選,所述扶手座設置對應于所述調節機構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對應與所述第一彎折部的第一限位部、對應于所述第二彎折部的第二限位部,以及對應于所述調節塊的第三限位部。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一種扶手桿以及扶手套以及套在所述調節桿外的扶手套。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的一種扶手,所述扶手桿通過所述扶手安裝座安裝在所述座椅上。附圖說明圖1高度調節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扶手桿結構示意圖一。圖3扶手桿結構示意圖二。圖4扶手結構示意圖。其中,1-扶手桿、2-扶手套、11-扶手座、12-調節桿、13-調節座、1211-調節部、121-桿套、1221-調節塊、122-桿芯、12211-第二開口、1212-第一開口、123-安裝部、131-高度調節槽、1222-第一彎折部、1223-第二彎折部、111-限位槽、1111-第一限位部、1112-第二限位部、1113-第三限位部、132-扶手安裝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一種扶手高度可以調節的座椅,包括扶手桿1以及扶手套2。扶手桿1包括扶手座11、部分設置在扶手座11內的高度調節機構。高度調節機構包括倒L型的調節桿12以及調節座13,調節桿12包括設有調節部1211的桿套121、以及設有調節塊1221的桿芯122。調節塊1221設置第二開口12211;桿套121為倒L型,調節部1211設置在L型的短邊的端部、L型長邊的端部向下設置有第一開口1212,桿芯122活動設置在桿套121內,并由第一開口1212伸出至第二開口12211中與調節塊1221連接。桿套121的L型的拐角位置設有安裝部123。調節桿12通過安裝部123轉動連接在扶手座11內。調節座13沿調節桿倒L型長邊的長度方向垂直設置,調節座13的長度方向設有多個用于定位調節塊122的高度調節槽131。第一開口1212和第二開口12211均為條形開口,桿芯122設有分別能夠卡接于第一開口1212和第二開口12211中的第一彎折部1222和第二彎折部1223,第一開口1212和第二開口12211的條形開口的長度方向相互成夾角。扶手座11設置對應于調節機構的限位槽111,限位槽111包括對應與第一折彎部1222的第一限位部1111、對應于第二折彎部1223的第二限位部1112,以及對應于調節塊1221的第三限位部1113,用于對調節機構運動軌跡進行限位。扶手套2套在調節桿121外,將整個調節機構的運動部件保護在其中,提高扶手桿的使用壽命,調節座13底部設置扶手桿安裝座132,通過扶手桿安裝座132可將扶手桿固定在需要安裝該扶手桿的座椅上。扶手高度的調節過程為:調節桿的調節部露出扶手座,設置在扶手面下方。用戶只需要向上撥動調節桿的調節部,使得調節桿以安裝部為軸心轉動,從而位于調節桿另一端的長邊向下運動,使得位于調節桿底部的第一開口靠近桿芯的第一彎折部,同時第二彎折部靠近所述調節塊的第二開口,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分別卡接于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中。同時,桿芯以其軸線為中心軸轉動,使得第二彎折部發生轉動,從而帶動調節塊從高度調節槽中脫離。調整至合適的高度檔位以后,用戶只需要向下撥動調節桿的調節部,使得調節桿以安裝部為軸心轉動,從而桿芯以其軸線為中心軸轉動,使得第二彎折部發生轉動,從而帶動調節塊落入對應的高度調節槽中。同時,位于調節桿另一端的長邊向上運動,使得位于調節桿底部的第一開口遠離桿芯的第一彎折部,同時第二彎折部遠離所述調節塊的第二開口,第一彎折部和第二彎折部分別與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分離,完成高度調節。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