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民航飛機座椅設計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
背景技術:
航空座椅中扶手是乘客舒適性體驗中重要的一環,同時,扶手還肩負著容納座椅調節機構繩索和按鈕、耳機插孔的功能。為了保證支撐乘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對現有座椅扶手提出很苛刻的強度指標,而為了滿足功能需求和很苛刻的強度指標,現有座椅廠商不得不把扶手做得寬而大,如Weber的座椅扶手外輪廓尺寸達到了450×55×82mm,重量達到700g,但是,這種寬而大的扶手導致乘客乘坐空間擠壓和座椅重量增大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前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盒、扶手蓋和端蓋;所述扶手蓋扣合在所述扶手盒上,在朝向所述扶手盒的扶手蓋底面的中軸線上設置螺紋柱,螺栓貫穿扶手盒底面與螺紋柱連接,所述端蓋過盈安裝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與設置在座椅側面的間隔板連接。
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上設置內卡扣限位槽,所述內卡扣限位槽與設置在所述扶手蓋的內卡扣匹配設置。
更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的內側面上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的長軸對稱的內卡扣限位槽或在所述扶手盒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的頂面上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的長軸對稱的內卡扣限位槽。
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的前端設置前端限位槽,在所述扶手蓋上設置與所述前端限位槽匹配的前端限位卡扣。
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的外側壁上,設置與端蓋匹配的端蓋槽,所述端蓋過盈匹配在所述端蓋槽上;所述扶手盒的尾部還設置有中心通孔和限位銷軸孔,所述限位銷軸孔和所述中心通孔均設置在所述端蓋槽所在區域內。
更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的兩個相對側壁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長軸對稱的中心通孔,螺釘貫穿所述中心通孔與間隔板連接。
更優選地,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的兩個相對側壁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長軸對稱限位銷軸孔。
優選地,所述扶手盒為碳纖維扶手盒。
優選地,所述端蓋的材質為尼龍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能夠為乘客提供足夠手臂休息和容納靠背調節機構的同時,極大減小扶手重量、減小扶手體積,為乘客提供了更充裕的乘坐空間,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民航飛機經濟艙短途座椅。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安裝狀態示意圖;
圖3是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的爆炸圖;
圖4是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的尺寸示意圖,單位mm;
1表示扶手盒,2表示扶手蓋,3表示端蓋,4表示螺紋柱,5表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
參照圖1至圖3,本實施例所述適用于經濟艙座椅的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盒1、扶手蓋2和端蓋3;所述扶手蓋2扣合在所述扶手盒1上,在朝向所述扶手盒1的扶手蓋2底面的中軸線上設置螺紋柱4,螺栓5貫穿扶手盒底面與螺紋柱4連接,所述端蓋3過盈安裝在所述扶手盒1的尾部;所述扶手盒1與設置在座椅側面的間隔板連接。更詳細的解釋說明為:
(一)在所述扶手盒1上設置內卡扣限位槽,所述內卡扣限位槽與設置在所述扶手蓋的內卡扣匹配設置。
在所述扶手盒1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的內側面上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的長軸對稱的內卡扣限位槽或在所述扶手盒的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的頂面上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的長軸對稱的內卡扣限位槽。
在所述扶手盒1的前端設置前端限位槽,在所述扶手蓋上設置與所述前端限位槽匹配的前端限位卡扣。
(二)在所述扶手盒1尾部的外側壁上,設置與端蓋3匹配的端蓋槽,所述端蓋3過盈匹配在所述端蓋槽上;所述扶手盒的尾部還設置有中心通孔和限位銷軸孔,所述限位銷軸孔和所述中心通孔均設置在所述端蓋槽所在區域內。
在所述扶手盒1的尾部的兩個相對側壁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長軸對稱的中心通孔,螺釘貫穿所述中心通孔與間隔板連接。
在所述扶手盒的尾部的兩個相對側壁設置相對于所述扶手盒長軸對稱限位銷軸孔。
(三)扶手盒1為碳纖維材料扶手盒,具有重量輕強度大的優點;扶手蓋2采用了PC和聚氨酯一體注塑成型的制作工藝,使其兼具強度和觸感柔軟的優點,提高了乘客的舒適性;端蓋3為尼龍材料端蓋,根據機艙內飾的顏色搭配與扶手盒1一體噴漆,使得扶手外觀簡潔流暢。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方法:安裝時首先將扶手蓋2扣合在扶手盒1上,然后利用扶手蓋2和扶手盒1內卡扣限位;將扶手蓋2推至扶手盒1尾部,扣合到位后,扶手蓋2前端限位卡扣卡在扶手盒1的前端限位槽上,以避免脫落;最后使用一根螺栓從扶手盒底面將扶手盒與扶手蓋固定,端蓋3過盈安裝,結構簡單可靠。
本實用新型所述座椅扶手與座椅側面間隔板由一根螺栓固定,螺栓穿過扶手盒尾部中心通孔和間隔板配合相連。其中,當本實用新型所述扶手作為最外側扶手時,通過螺釘直接固定在間隔板,從而實現不可上折的功能;當本實用新型所述扶手作為中間扶手時,可通過旋轉螺栓和限位銷軸使扶手上折90度。為了補償扶手長度的縮短,設計中將扶手整體前移50mm,相應的側面支撐板安裝點也向前移動了50mm,從而增大了扶手的有效使用長度,避免了扶手尾部空間浪費。
本實用新型扶手綜合考慮了航空公司經營需求和乘客乘坐空間拓展的需求,在滿足乘客休息的基礎上,大幅減小了扶手的長度與寬度,使得乘員的乘坐空間得到了拓展。同時由于使用了碳纖維一體成型技術,使得該實用新型扶手僅僅由三個零部件組成,在滿足苛刻力學載荷要求的情況下重量僅為250g,不足普通經濟艙座椅扶手的40%,節省的重量極大節約了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通過采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上述技術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為乘客提供足夠手臂休息和容納靠背調節機構的同時,極大減小扶手重量、減小扶手體積,為乘客提供了更充裕的乘坐空間,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民航飛機經濟艙短途座椅。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