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中國專利CN2783918Y公開了一種活動式鍋把,其具有層疊固設一起的基板、限位板及蓋板,于限位板中設置扣孔,一中間設置開孔的撥板具有框邊,并于兩側相對的框邊上端形成朝上延伸的凸緣邊,凸緣邊前緣接合框邊處形成升降弧面,一卡掣塊可設置在撥板的開孔中,卡掣塊頂緣兩側延伸成翼片,于卡掣塊中套設彈簧,卡掣塊的翼片可位于撥板的框邊上方,藉此設計,當活動式鍋把套設在鍋體的凸耳時,可將卡掣塊卡掣于凸耳所延伸成的卡合段上所設置的定位孔中,使活動式鍋把可卡掣定位在鍋體的凸耳上,而能達到穩定端持鍋體的安全功效。但是該專利存在使用不方便,結構復雜,容易損壞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通過設置合理的多種弧度和凸緣,能夠實結構牢固、安全耐用和操作省力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包括一端設有固定端和另一端設有自由端的手持部,所述固定端與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手持部為弧形結構,所述弧形結構包括設置在手持部的上表面的第一彎曲部和第二彎曲部和設置在手持部的下表面的第三彎曲部和第四彎曲部,所述第一彎曲部與第二彎曲部和第四彎曲部與第三彎曲部分別按照從自由端到固定端的順序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的表面設有若干個凸緣。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到自由端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向手持部內側彎曲的第五彎曲部。
進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為圓柱,所述圓柱的直徑自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漸收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彎曲部的弧度為60°~90°,所述第二彎曲部的弧度為75°~95°。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彎曲部的弧度為50°~60°,所述第三彎曲部的弧度為85°~100°。
進一步地,所述第五彎曲部是弧度120°~150°。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彎曲部的弧度為65°,所述第二彎曲部的弧度為85°。
進一步地,所述第四彎曲部的弧度為55°,所述第三彎曲部的弧度為95°。
進一步地,所述第五彎曲部的弧度為165°。
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與現有技術相比,優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牢固且安全耐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如下:
2-手持部,201-第一彎曲部,202-第二彎曲部,203-凸緣,204-固定塊,205-第三彎曲部,206-第四彎曲部,207-第五彎曲部,208-圓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低壓烹調的鍋手柄,包括一端設有固定端和另一端設有自由端的手持部2,所述固定端與固定塊204固定連接,所述手持部2為弧形結構,所述弧形結構包括設置在手持部2的上表面的第一彎曲部201和第二彎曲部202和設置在手持部2的下表面的第三彎曲部205和第四彎曲部206,所述第一彎曲部201與第二彎曲部202和第四彎曲部206與第三彎曲部205分別按照從自由端到固定端的順序設置,所述手持部2的表面設有若干個凸緣203,起到防滑的作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端到自由端的兩個側面分別設有向手持部2內側彎曲的第五彎曲部207,所述手持部2為圓柱,所述圓柱的直徑自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漸收縮,所述第一彎曲部201的弧度為60°~90°,所述第二彎曲部202的弧度為75°~95°,所述第四彎曲部206的弧度為50°~60°,所述第三彎曲部205的弧度為85°~100°,所述第五彎曲部207是弧度120°~150°,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第一彎曲部201的弧度為65°,所述第二彎曲部202的弧度為85°,所述第四彎曲部206的弧度為55°,所述第三彎曲部205的弧度為95°,所述第五彎曲部207弧度為165°。本實施例中,優選的所述手持部2的上表面橫向設有圓弧208,所述圓弧208的弧度為120°,在使用中,當手握住手持部2時,感覺更舒服,在結構上合理符合結構力學的要求,在結構上更加牢固,受力均勻能夠克服重力的阻礙,達到安全和耐用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