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文丘閥以及使用該文丘閥的蒸汽拖把。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蒸汽拖把結構單一只具有蒸汽功能,沒有存放清洗液的功能,或者采用普通的三通進行連接,采用普通三通的方案很難對蒸汽拖把進行穩定調節。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蒸汽拖把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文丘閥以及使用該文丘閥的蒸汽拖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文丘閥,包括設有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的文丘閥,所述第三管口設置在所述第一管口與第二管口之間并偏向第一管口傾斜設置,所述第一管口末端設有一內徑縮小段,所述第三管口末端設有一內徑縮小段,所述第二管口末端為錐型,所述第一管口、第三管口分別通過所述第二管口末端的錐型面的兩側與所述第二管口內部貫通。
進一步,所述第一管口、第二管口內壁均為由外至內內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一管口內徑小于所述第二管口內徑,所述第三管口內徑小于所述第一管口內徑。
進一步,所述第一管口與第二管口位于同一軸向對向設置。
進一步,所述第一管口與第三管口均分別通過一內徑均勻的通孔與所述第二管口聯通。
進一步,所述第一管口末端的通孔直徑范圍為1.5-1.0mm,所述第三管口末端的通孔直徑范圍為0.5-1.0mm。
進一步,所述第一管口與第三管口之間的夾角范圍為20度至40度。
一種蒸汽拖把,包括外殼體,所述外殼體內設有鍋爐、水箱、水泵、噴嘴,包括文丘閥,所述水箱分為用于裝水以及用于裝清洗液的兩部分,所述水箱的裝水的部分與所述鍋爐聯通,所述水箱的裝清洗液的部分與文丘閥的第三管口聯通,所述鍋爐與文丘閥的第一管口聯通,所述文丘閥第二管口與所述噴嘴聯通。
進一步,所述外殼體上設有一通孔使得外殼體上形成一把手,所述把手上設有扳機按鈕,所述扳機按鈕后端與設置在把手內部的微動開關相連。
作為優選,還包括泄壓閥,所述泄壓閥與所述鍋爐聯通,所述水箱的裝清洗液的部分與文丘閥之間設有清洗液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按下扳機按鈕,微動開關動作,水泵接通電源,開始從水箱泵水進鍋爐,有鍋爐產生水蒸氣,當高壓水蒸氣通過文丘閥產生文丘尼原理,導致清洗液從水箱通過清洗液控制閥流向文丘尼閥控制器,清洗液和水蒸氣在文丘閥內按設定比列混合通過噴嘴噴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效的使得清洗液均勻、恒定的混入蒸汽中,極大的提升了蒸汽清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文丘閥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爆炸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內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文丘閥,包括設有第一管口1、第二管口2、第三管口3的文丘閥4,所述第三管口3設置在所述第一管口1與第二管口2之間并偏向第一管口1傾斜設置,所述第一管口1末端設有一內徑縮小段1-1,所述第三管口末端設有一內徑縮小段3-1,所述第二管口末端為錐型,所述第一管口1、第三管口3分別通過所述第二管口2末端的錐型面的兩側與所述第二管口2內部貫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1、第二管口2內壁均為由外至內內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一管口1內徑小于所述第二管口2內徑,所述第三管口3內徑小于所述第一管口1內徑。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1與第二管口2位于同一軸向對向設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1與第三管口3均分別通過一內徑均勻的通孔與所述第二管口2聯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末端的通孔直徑范圍為1.5-1.0mm,所述第三管口末端的通孔直徑范圍為0.5-1.0mm。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管口與第三管口之間的夾角范圍為20度至40度。
如圖2至4所示:一種蒸汽拖把,包括外殼體5,所述外殼體5內設有鍋爐6、水箱7、水泵8、噴嘴9,包括文丘閥4,所述水箱7分為用于裝水以及用于裝清洗液的兩部分,所述水箱7的裝水的部分與所述鍋爐6聯通,所述水箱7的裝清洗液的部分與文丘閥4的第三管口3聯通,所述鍋爐6與文丘閥4的第一管口1聯通,所述文丘閥4第二管口2與所述噴9嘴聯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殼體5上設有一通孔10使得外殼體上形成一把手11,所述把手11上設有扳機按鈕12,所述扳機按鈕12后端與設置在把手11內部的微動開關13相連。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泄壓閥14,所述泄壓閥14與所述鍋爐6聯通,所述水箱7的裝清洗液的部分與文丘閥4之間設有清洗液控制閥15。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按下扳機按鈕12,微動開關13動作,水泵8接通電源,開始從水箱7泵水進鍋爐6,有鍋爐產生水蒸氣,當高壓水蒸氣通過文丘閥4產生文丘尼原理,導致清洗液從水箱通過清洗液控制閥流向文丘尼閥控制器,清洗液和水蒸氣在文丘閥內按設定比列混合通過噴嘴9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