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簡易鍋蓋掛鉤。
背景技術:
鍋是人們日常生活特別是廚房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在使用鍋進行烹飪時鍋蓋會被取下,一般的鍋蓋呈圓形,面積較大,不僅占地方,而且擺放不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市場上出現了可以固定在墻面上用于放置鍋蓋的鍋蓋掛鉤產品,目前使用的鍋蓋掛鉤產品為單鉤或多個單鉤組合的掛鉤,但是鍋蓋掛鉤產品還存在一定缺陷:
1、對于單鉤掛鉤,只能通過在鍋蓋的把手上綁上掛繩,掛繩再鉤在掛鉤的方式進行放置,這樣的單鉤掛鉤懸掛鍋蓋不穩定,而且使用對象受限,對于沒有鍋蓋把和鍋蓋耳的鍋蓋,該類掛鉤無法將其放置,或者只能將鍋蓋中央的鍋蓋帽置于掛鉤上,這樣放置的鍋蓋十分不方便;
2、為了穩定考慮,采用多個單鉤進行組合使用來放置鍋蓋,通過多個單鉤將鍋蓋架于墻上,這種方式浪費掛鉤且不牢固。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市場上又出現了一類鍋蓋架,該類鍋蓋架由不銹鋼或合金鋁制成,有多層架子,鍋蓋仰面傾斜放在架子上。但是,目前的鍋蓋架產品也存在一定缺陷:
鍋蓋架的設計結構相對較復雜,而且占用空間大,取放鍋蓋時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易鍋蓋掛鉤,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鍋蓋掛鉤結構復雜、占地方、鍋蓋放置不牢固、不穩定、取放不便等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簡易鍋蓋掛鉤,包括面板、第一鉤體和第二鉤體;所述第一鉤體與所述第二鉤體均為條狀桿;所述第二鉤體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和所述垂直部相互垂直,使所述第二鉤體呈L型;所述第一鉤體垂直連接于所述面板的一側,所述第二鉤體水平部垂直連接于所述面板的同一側,且所述垂直部向所述第一鉤體延伸。
進一步,所述第一鉤體與所述第二鉤體的橫斷面均為圓形或扁平形。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鍋蓋為圓弧形蓋狀體,在受力上不易平衡,第一鉤體和第二鉤體為桿狀,單鉤體與鍋蓋之間的受力點實際是點與面的關系,圓棒形的鉤體及鉤頭部分不僅對鍋蓋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在掛置過程中對鍋蓋造成劃痕,而且對使用者也是一種保護,防止使用者使用時不小心劃傷自己。
優選地,所述第一鉤體與所述第二鉤體的材質為不銹鋼、合金鋁箔、木制或硬質塑料。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鍋蓋掛鉤采用多種材質進行制作,常用的有不銹鋼及其他合金材料、木制、硬質塑料等,每種材料都有自身特點,硬度、柔韌性均不同,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鍋體的需求和適用性進行選擇,也可根據室內環境需要及美觀效果選擇不同材質的鍋蓋掛鉤。
進一步,簡易鍋蓋掛鉤還包括:防滑層;所述防滑層包裹于所述第一鉤體與所述第二鉤體外側。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現有的掛鉤大部分是用金屬、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在使用時遇到風吹動或其他情況會使鍋蓋產生晃動,為了增加鍋蓋掛鉤與鍋蓋之間的摩擦力,在鉤體外側包裹一層防滑層,鍋蓋在放置時更加穩定,避免鍋蓋脫落與滑動。
進一步,所述防滑層為塑料或硅膠。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防滑層采用塑料或硅膠制成,將硅膠或塑料制成硅膠套或塑料套套于鍋蓋掛鉤鉤體外,或直接在鉤體外涂布硅膠,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進一步,所述面板上設置有通孔,用于安裝所述面板。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鍋蓋掛鉤在使用時將面板固定在墻面上,螺釘通過通孔將面板釘在墻面,這種固定方式占地小、牢固,可以承受較大的重力。
優選地,所述面板貼近墻面的一側設有真空吸盤,用于固定所述面板。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吸盤掛鉤的方式,壓出了吸盤下面的空氣,吸盤內產生負壓,而外面仍然受到大氣壓力,可以將吸盤緊緊地壓在墻面上,所以對墻面有較大的摩擦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采用吸盤使鍋蓋掛鉤的固定更加穩定。
優選地,所述面板貼近墻面的一側具有粘膠,用于固定所述面板。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對于不平整的墻面,采用粘膠方式固定更好,簡單來說就是在掛鉤面板后面黏上雙面膠,使用時將雙面膠揭開直接貼在墻上即可,這種固定方式簡單、方便,可以貼在任意地方,拆卸容易。
進一步,所述面板的材質與所述第一鉤體、所述第二鉤體使用的材質相同,所述面板的厚度為3-6mm。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整個鍋蓋掛鉤的材質為同一材質,便于第一鉤體、第二鉤體與面板的連接,金屬及合金材質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將第一鉤體、第二鉤體水平部直接垂直固定于面板上,木質、硬質塑料等其他材質可以通過玻璃膠等進行固定。面板的厚度要適中,既能夠起到穩固鉤體的作用,又能減輕整個鍋蓋掛鉤的重量。
進一步,所述第一鉤體固定端與所述第二鉤體固定端之間的距離為6-20mm。該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在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鍋蓋往往大小尺寸不盡相同,為了保證鍋蓋能夠合理穩定地掛設于掛鉤上,鍋蓋邊緣穩固卡設于第一鉤體與第二鉤體之間,可以調整第一鉤體固定端與第二鉤體固定端之間的距離,設定幾種不同尺寸,以適合大、中、小不同型號的鍋蓋,使鍋蓋掛設更加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面板設計兩個鉤體,上鉤體呈獨特的L型構造、下鉤體呈一字形狀,這種結構的簡易鍋蓋掛鉤具有如下優點:
1、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占用空間小;
2、針對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鍋蓋,能夠有效固定卡住鍋蓋沿,掛放穩定,可隨意掛于鍋蓋沿、鍋蓋耳上,掛設更穩固不易滑落,不會損壞鍋蓋;
3、節省材料、成本低廉、簡潔美觀;
4、取、放鍋蓋時鍋蓋與墻體成45度角,手離開后自然就鉤住了,取放十分方便。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使用時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
1-面板;2-第一鉤體; 3-第二鉤體;
31-水平部;32-垂直部; 4-通孔;
5-真空吸盤; 6-粘膠;7-鍋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主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使用時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簡易鍋蓋掛鉤,包括面板1、第一鉤體2和第二鉤體3;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均為條狀桿;第二鉤體3包括水平部31和垂直部32,水平部31和垂直部32相互垂直,使第二鉤體3呈L型;第一鉤體2垂直連接于面板1的一側,第二鉤體3水平部31垂直連接于面板1的同一側,且垂直部32向第一鉤體2延伸。
現有的鍋蓋掛鉤產品結構不合理,對于沒有鍋蓋把、鍋蓋耳的鍋蓋無法掛置,直接將簡單的一個或二個普通掛鉤固定于鍋蓋中央的鍋蓋帽上,掛置不穩定、不牢固;還有一些掛件設計太復雜,存在占用空間大、取放不方便等問題。
本實施例的簡易鍋蓋掛鉤第一鉤體2呈L型構造,第二鉤體3呈一字形狀,形成一種獨特結構,通過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結構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將鍋沿卡于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之間,鍋蓋受力平衡并保持穩定,對于沒有鍋耳的鍋蓋,掛設更加穩定,并同時適用于有鍋耳的鍋蓋,不易滑落,取、放鍋蓋時鍋蓋與墻體成45度角,手離開后自然就鉤住了,取放十分方便,此外該掛鉤還具有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成本低廉等優點。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如圖1~2所示,進一步地,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的橫斷面均為圓形。其中,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頭部也制作成圓弧狀,在本實施例中,圓棒形的鉤體及鉤頭防止在掛置過程中掛鉤對鍋蓋造成劃痕,不僅對鍋蓋起到保護作用,而且也保護使用者在使用時不被劃傷。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的材質為不銹鋼、合金鋁箔、木質或硬質塑料。在本實施例中,鍋蓋掛鉤可以采用多種材質制作,用戶可以根據不同材質的特性和環境需求來選擇。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簡易鍋蓋掛鉤還包括:防滑層;防滑層包裹于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外側。現有的掛鉤大部分是用金屬、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在遇到風吹動或其他情況會使鍋蓋產生晃動,為了增加鍋蓋掛鉤與鍋蓋之間的摩擦力,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外側包裹一層防滑層,可以使鍋蓋在放置時更加穩固,避免鍋蓋的脫落。其中,防滑層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硅膠。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優選地,防滑層為硅膠。
硅膠又稱硅酸凝膠,是一種高活性吸附材料,屬非晶態物質,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使用硅膠作為鍋蓋掛鉤的防滑層是由于硅膠具有如下優點:
1、硅膠無毒無味,是最環保的材料;
2、硅膠的柔韌性好、彈性佳、質地柔軟;
3、硅膠手感好,耐老化,使用壽命長;
4、硅膠的防滑性能最好,易脫模,較易清洗。
防滑層的設置可以有多種方式,可以將硅膠材料制成硅膠套套于鍋蓋掛鉤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外,這種方式硅膠套可隨時拆卸,方便使用;或者直接在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外涂布硅膠,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增大掛鉤與鍋蓋之間的摩擦力,起到良好的防滑效果。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如圖1~2所示,進一步地,面板1上設置有通孔4,用于安裝面板1。其中,面板1與墻面的連接方式有多種,其可以是通過螺釘安裝于墻面上,可以通過吸盤方式固定,也可以通過粘膠方式固定。在本實施例中,固定鏈接件采用螺釘,因此在面板1上設有與螺釘對應的通孔4,安裝時用螺釘穿過通孔4將面板1固定在墻壁上。這種固定方式占地小、牢固,可以承受較大的重力。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進一步地,面板1的材質與第一鉤體2、第二鉤體3使用的材質相同,面板1的厚度為3-6mm。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鉤體2、第二鉤體3與面板1的材質相同,便于第一鉤體2、第二鉤體3與面板1的連接,其中,不同材質的連接方式不同,金屬及合金材質可以通過焊接方式將第一鉤體2、第二鉤體3水平部31垂直固定于面板上,硬質塑料等其他材質可以通過膠粘結方式固定。面板1的厚度要適中,既能夠起到穩固第一鉤體2、第二鉤體3的作用,又能減輕整個鍋蓋掛鉤的重量。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如圖1~2所示,進一步地,第一鉤體2固定端與第二鉤體3固定端之間的距離為6-20mm。日常生活中的鍋蓋大小尺寸不同,在本實施例中,調整第一鉤體2固定端與第二鉤體3固定端之間的距離,設定幾種不同尺寸,以適應不同大小的鍋蓋使用,使鍋蓋掛設更加穩定。
在本實施例使用時,如圖3所示,取、放鍋蓋時鍋蓋7與墻體成45度角,將鍋沿放進第一鉤體2與第二鉤體3之間,手離開后自然就鉤住了,取放十分方便。在第一鉤體2及第二鉤體3垂直部32的共同作用下,鍋蓋7被平穩牢固地鉤掛在掛鉤上。該鍋蓋掛鉤不僅適合沒有鍋蓋把或鍋蓋耳的鍋蓋使用,同時對于有鍋蓋耳的鍋蓋也可直接掛設,方便使用。
實施例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側視圖。如圖4所示,簡易鍋蓋掛鉤的面板1貼近墻面的一側設有真空吸盤5,用于固定所述面板1,其他同實施例一所述。吸盤掛鉤的方式,壓出了吸盤下面的空氣,吸盤內產生負壓,而外面仍然受到大氣壓力,可以將吸盤緊緊地壓在墻面上,所以對墻面有較大的摩擦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在本實施例中,真空吸盤5的個數為一個,安裝需要在光滑的表面,首先將光滑墻面表面擦干凈,然后將真空吸盤5壓下,即牢固地固定于墻面上。
實施例三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簡易鍋蓋掛鉤的側視圖。如圖5所示,簡易鍋蓋掛鉤的面板1貼近墻面的一側具有粘膠6,用于固定所述面板1,其他同實施例一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安裝時,把要粘的墻面清理干凈,無油平整,將粘膠的保護膜撕開,然后粘接在墻面上即可,非常方便。對于不平整的墻面,采用粘膠方式固定更好,吸力不好直接清除原來的粘膠層,重新粘一塊雙面膠上去,就可以重新使用。這種固定方式簡單、方便,可以貼在任意地方,拆卸容易。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簡易鍋蓋掛鉤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占用空間小;
2、針對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鍋蓋,能夠有效固定卡住鍋沿,掛放穩定,可隨意掛于鍋沿、鍋耳上,掛設更穩固不易滑落,不會損壞鍋蓋;
3、鍋蓋掛鉤節省材料、成本低廉、簡潔美觀;
4、取、放鍋蓋時鍋蓋與墻體成45度角,手離開后自然就鉤住了,取放十分方便。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