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壺,具體地,涉及一種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
背景技術:
茶壺是一種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種,主要用來泡茶。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等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形態就有近200種。
目前,茶壺的使用方式為:直接將散裝茶葉或者袋裝茶葉置于壺身的壺身的內腔中,接著沖入熱開水并蓋上壺蓋進行沖泡,然后便可將茶湯倒出飲用。這種茶壺雖然能夠滿足茶葉的沖泡的功能,但是仍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即一到壺蓋中茶水被倒出,隨著壺蓋中茶水越少以及沖泡的時間的延長,茶湯的濃度越來越大,這樣就造成茶湯的濃度前后不一,倒入茶水的濃度不一,從而使得需要不停的向茶杯中倒出開水以調節茶水的濃度,操作起來十分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該茶壺能夠便捷地調控茶湯的濃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該茶壺包括壺身以及與壺身相配合的壺蓋,壺蓋上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內豎直設置有茶葉筒且茶葉筒能夠延伸至壺蓋的內部的底部;茶葉筒為上下均開口的筒狀結構,茶葉筒的內腔中設置有滑塊,滑塊的底部的中部向下延伸有柱塞以能夠封閉茶葉筒的底部的封閉口;滑塊的頂部設置有驅動桿以能夠驅動滑塊沿著豎直方向運動。
優選地,茶葉筒的底部的內緣向內凸起形成環狀凸起以圍合成封閉口,柱塞的徑截面的面積小于滑塊的徑截面的面積。
優選地,滑塊的邊緣沿著豎直方面設置有多個毛細管狀的注水孔。
優選地,封閉口的內緣和/或柱塞的外緣設置有密封墊。
優選地,封閉口的內緣設置有內螺紋,柱塞的外緣設置有與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
優選地,驅動桿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以能夠密封茶葉筒的頂部開口。
優選地,密封蓋沿著豎直方面設置有穿線孔。
優選地,驅動桿的頂部設置有外螺紋。
優選地,茶葉筒的頂部的外緣向外延伸有凸沿。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通過在壺蓋的安裝孔內豎直設置有茶葉筒,這樣一旦壺蓋置于壺身的情況下,茶葉筒便能夠置于壺蓋的內部的底部。在需要沖泡茶水的情況下,首先需要向茶葉筒中倒置茶葉,接著向壺身中倒入開水,接著通過驅動桿驅動滑塊向上運動以使得柱塞與封閉口分離,從而使得熱水能夠通過封閉口進入滑塊上方與茶葉進行接觸,進而使得茶葉的沖泡;在沖泡一定時間后,只需通過驅動桿驅動滑塊向下運動以使得柱塞與封閉口配合封閉以停止茶葉的沖泡,那么則有效地保證了在茶水使用過程中,壺身內茶湯的濃度是呈穩定的濃度,有效地避免了需要調節茶水濃度的工作。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結構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壺身 2、壺蓋
3、茶葉筒 4、封閉口
5、滑塊 6、柱塞
7、注水孔 8、密封蓋
9、驅動桿 10、凸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上、下、頂、底”等包含在術語中的方位詞僅代表該術語在常規使用狀態下的方位,或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的俗稱,而不應視為對該術語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如圖1所示,該茶壺包括壺身1以及與壺身1相配合的壺蓋2,壺蓋2上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內豎直設置有茶葉筒3且茶葉筒3能夠延伸至壺蓋2的內部的底部;茶葉筒3為上下均開口的筒狀結構,茶葉筒3的內腔中設置有滑塊5,滑塊5的底部的中部向下延伸有柱塞6以能夠封閉茶葉筒3的底部的封閉口4;滑塊5的頂部設置有驅動桿9以能夠驅動滑塊5沿著豎直方向運動。
上述的茶湯濃度可控的茶壺通過在壺蓋2的安裝孔內豎直設置有茶葉筒3,這樣一旦壺蓋2置于壺身1的情況下,茶葉筒3便能夠置于壺蓋2的內部的底部。在需要沖泡茶水的情況下,首先需要向茶葉筒3中倒置茶葉,接著向壺身1中倒入開水,接著通過驅動桿9驅動滑塊5向上運動以使得柱塞6與封閉口4分離,從而使得熱水能夠通過封閉口4進入滑塊5上方與茶葉進行接觸,進而使得茶葉的沖泡;在沖泡一定時間后,只需通過驅動桿9驅動滑塊5向下運動以使得柱塞6與封閉口4配合封閉以停止茶葉的沖泡,那么則有效地保證了在茶水使用過程中,壺身1內茶湯的濃度是呈穩定的濃度,有效地避免了需要調節茶水濃度的工作。
在本實用新型中,柱塞6與封閉口4的具體位置、形狀以及尺寸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為了能夠提高柱塞6與封閉口4的配合程度,優選地,茶葉筒3的底部的內緣向內凸起形成環狀凸起以圍合成封閉口4,柱塞6的徑截面的面積小于滑塊5的徑截面的面積。
同時,壺身1的熱水可以通過柱塞6與茶葉筒3的縫隙進入柱塞6的上方,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進入柱塞6的上方,優選地,滑塊5的邊緣沿著豎直方面設置有多個毛細管狀的注水孔7,這樣利用毛細管的爬桿效應,能夠有效地將壺身1的熱水吸入柱塞6的上方。
在本實用新型中,柱塞6與封閉口4的配合方式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只要能夠實現柱塞6與封閉口4進行封閉便可,優選地,封閉口4的內緣和/或柱塞6的外緣設置有密封墊;由此,便可利用密封墊提高兩者之間的密封性。
除了上述的實施方式,當然柱塞6與封閉口4的配合方式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優選地,如圖2所示,封閉口4的內緣設置有內螺紋,柱塞6的外緣設置有與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這樣利用內外螺紋的配合也能夠有效地實現密封功能。
此外,為了防止空氣中的雜質污染壺身1的茶湯,優選地,驅動桿9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8以能夠密封茶葉筒3的頂部開口。這樣,只要通過密封蓋8密封住茶葉筒3的頂部開口便可有效地避免污染物進入茶葉筒3而污染茶湯的情況的發生。
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考慮到茶葉可能是袋裝茶葉的可能,優選地,密封蓋8沿著豎直方面設置有穿線孔,這樣便可將袋裝茶葉的提線貫穿穿線孔固定住便可。為了便于固定袋裝茶葉的提線,更優選地,驅動桿9的頂部設置有外螺紋,這樣便可將袋裝茶葉的提線纏繞至驅動桿9的頂部進行固定。
另外,茶葉筒3的固定方式也可以在寬的范圍內選擇,但是考慮到結構的微型化以及便可操作,優選地,茶葉筒3的頂部的外緣向外延伸有凸沿10以卡合在安裝孔上進行定位。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