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即熱飲水機技術領域,特別是即熱飲水機的水路系統。
背景技術:
即熱飲水機是一種即按即出熱水,無需用戶等待的飲水機,因其提供熱水便捷高效的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
然而,現有的即熱飲水機普遍出水流量較小,不能滿足用戶需要。因為將冷水即時燒開需要消耗的能量很大,為了提高出水流量,行業內普遍的做法是加大電熱器的功率,但出于用電安全因素考慮,電熱器的功率不能無限制的提升,一般不允許超過2500W。
因為家用排插的額定電壓是250V,額定電流10V,當插在排插上的電器功率超過2500W時,電流超過10A,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即熱飲水機的水路系統。它解決了現有的即熱飲水機熱水出水流量小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即熱飲水機的水路系統,包括平衡水箱、水泵A和水泵B;
平衡水箱內設有出水倉、加熱倉、儲水倉、進水倉和排水倉;出水倉下部設有出水口,進水倉下部或平衡水箱的箱壁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口直接或間接連通至進水倉內部,排水倉下部設有排水口;
出水倉、加熱倉、儲水倉、進水倉和排水倉均處在同一大氣壓下;
加熱倉與儲水倉在下端相互連通;
儲水倉與進水倉單向連通,進水倉的水可進入儲水倉;
進水倉達到最高水位而溢出的水流入排水倉;
加熱倉內的水沸騰時翻滾越過加熱倉的側壁進入出水倉;
水泵A出水端與進水口連通,水泵A進水端與水源連通,水泵B一端通過管道A連通至加熱倉內,水泵B另一端通過管道B連通至儲水倉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儲水倉與進水倉通過單向閥實現單向連通,單向閥設在儲水倉與進水倉之間的隔板A上,以使進水倉的水可通過單向閥進入儲水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出水倉、加熱倉、儲水倉、進水倉和排水倉在上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腔壁與平衡水箱頂壁之間的間隙相互連通,平衡水箱內還設有排氣腔,排氣腔的上端與出水倉的上端連通,排氣腔的下端與大氣相通。
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加熱倉與儲水倉通過隔板C分隔開,且加熱倉與儲水倉在下端通過隔板C與平衡水箱底面之間的間隙連通。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管道A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為連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加熱倉的上端,其連接端連接在水泵B的進水端口上;管道B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為連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儲水倉的上端,其連接端連接在水泵B的出水端口上。
結合本實用新型在即熱飲水機上的應用說明優點:
1、即熱飲水機通電后即開始預熱,加熱倉與儲水倉內的水通過大范圍的循環而混合均勻,且水溫始終保持在預定溫度(高于水源溫度的溫水)附近。當用戶按下出水鍵后,電熱器僅需將溫水加熱至沸騰,需要消耗的能量減少,在不增加電熱器功率的前提下,加熱效率提升,出水水量增加。
2、加熱倉與儲水倉在下端相互連通,管道A的自由端位于加熱倉的上端,管道B的自由端位于儲水倉的上端。當水泵B啟動后,加熱倉與儲水倉的水可形成由下之上的大范圍循環,使兩個倉的水溫在各層面各處均一致,避免出現熱水分層的現象。
3、出水溫度始終保持在水的沸點,不受環境、水源溫度的干擾。平衡水箱本質上為連通器,這使得加熱倉與儲水倉的水位始終保持等高,加熱倉所能達到的最高水位為隔板D99的頂部,該高度低于加熱倉的側壁17的高度,兩者的高度差為S,只有當加熱倉內的水沸騰翻滾越過側壁,才能流入出水倉,即保證了出水溫度的恒定。
4、水泵A的泵出流量設置為定值即可,無需精細調控也能保證出水量穩定及水溫恒定,降低了控制電路板的設計制造成本。當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水倉的水量大于單位之間內加熱倉翻滾而出的沸水量時,多出的水會漫過進水倉的最高水位流入排水倉。使加熱倉的沸水水位處于動態平衡。
以下結合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與本實用新型適配的即熱飲水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即熱飲水機的水路系統,包括平衡水箱、單向閥2、水泵A3和水泵B4。
平衡水箱內設有出水倉11、加熱倉12、儲水倉13、進水倉14和排水倉15。出水倉11底部設有出水口111,進水倉14底部設有進水口141,排水倉15底部設有排水口151。
出水倉11、加熱倉12、儲水倉13、進水倉14和排水倉15均處在同一大氣壓下。具體地說,出水倉11、加熱倉12、儲水倉13、進水倉14和排水倉15在上端分別通過各自的腔壁與平衡水箱頂壁之間的間隙相互連通,平衡水箱內還設有排氣腔18,排氣腔18的上端與出水倉11的上端連通,排氣腔18的下端與大氣相通。
加熱倉12與儲水倉13在下端相互連通。具體地說,加熱倉12與儲水倉13通過隔板C19分隔開,且加熱倉12與儲水倉13在下端通過隔板C19與平衡水箱底面之間的間隙連通。
儲水倉13與進水倉14相鄰,單向閥2設在儲水倉13與進水倉14之間的隔板A16上,以使進水倉14的水可通過單向閥2進入儲水倉13。
參看圖1,排水倉15與進水倉14相鄰,進水倉14所能達到的最高水位為隔板D99的頂部,進水倉14達到最高水位而溢出的水全部流入排水倉15。
出水倉11與加熱倉12相鄰,加熱倉12內的水沸騰后翻滾越過加熱倉的側壁17進入出水倉11。
水泵A3的出水端通過管道與進水倉14的進水口141連通,水泵A3的進水端通過管道與水源連通。水泵B4一端通過管道A41連通至加熱倉12內,水泵B4另一端通過管道B42連通至儲水倉13內。
管道A41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為連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加熱倉12的上端,其連接端連接在水泵B4的進水端口上。管道B42一端為自由端,另一端為連接端,其自由端伸入并位于儲水倉13的上端,其連接端連接在水泵B4的出水端口上。
簡述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與本實用新型適配的即熱飲水機的結構如圖2所示:即熱飲水機下端的殼體5內設有控制電路板6,加熱倉12內設有電熱器7,儲水倉13內設有溫度水位復合傳感器組8??刂齐娐钒?分別與水泵A3、水泵B4、電熱器7及溫度水位復合傳感器組8電連接,其可接收來自溫度水位復合傳感器組8的信號,進而調控水泵A3、水泵B4及電熱器7的運行狀態。
當用戶接通即熱飲水機的電源后,即開始預熱,水泵A3啟動,將水源處的水泵入進水倉14,進水倉14的水通過單向閥2進入儲水倉13和加熱倉12,當儲水倉13的水漫過溫度水位復合傳感器組8后,水泵A3斷電,電熱器7通電啟動加熱,水泵B4隨后啟動,使加熱倉12與進水倉13的水形成大范圍的循環,最終達到溫度一致。
當儲水倉13的水溫達到預設溫度后(溫度水位復合傳感器組8可檢測水溫),電熱器7和水泵B4斷電。過一段時間,當儲水倉13的水溫低于預設的預熱溫度后,電熱器7和水泵B4再次啟動,將儲水倉13的水溫提升至預設溫度,之后,電熱器7和水泵B4再次斷電,如此循環往復,以保證加熱倉12與儲水倉13始終在預設溫度附近。
當用戶需要熱水時,按下出水鍵(圖中未示出),電熱器7僅需將加熱倉12的溫水加熱至沸騰,需要消耗的能量減少,在不增加電熱器功率的前提下,加熱效率提升,出水水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