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型瀝水盆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本改進型瀝水盆包括:盆體,在盆體上設有容腔和置于容腔外側的功能腔,所述容腔用于容置餐具和/或果蔬,在容腔底部設有用于將餐具和/或果蔬瀝出的水卸出的導水口;制冷保鮮模塊,設置在功能腔內并用于對容腔進行制冷保鮮。本改進型瀝水盆具有布局合理、具有制冷保鮮功能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改進型瀝水盆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廚房用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進型瀝水盆。
【背景技術】
[0002]瀝水盆是一種廚房用具,其主要用于瀝出餐具、刀具、果蔬等物品表面滯留的水分。現有的廚房中一般采用瀝水籃瀝干餐具,瀝水籃結構設計簡單,其功能單一,不具備制冷保鮮功能,實用性欠佳。
[0003]綜上所述,需要設計一種布局合理、具有制冷保鮮功能的改進型瀝水盆。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布局合理、具有制冷保鮮功能的改進型瀝水盆。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包括:
[0006]盆體,在盆體上設有容腔和置于容腔外側的功能腔,所述容腔用于容置餐具和/或果蔬,在容腔底部設有用于將餐具和/或果蔬瀝出的水卸出的導水口;
[0007]制冷保鮮模塊,設置在功能腔內并用于對容腔進行制冷保鮮。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冷保鮮模塊可生成冷空氣并將該冷空氣由容腔側面送入容腔,進而對容腔及容腔內的餐具和/或果蔬進行保鮮。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功能腔和容腔之間聯通設有第一出風口,所述制冷保鮮模塊送出的冷空氣由該第一出風口送入容腔。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冷保鮮模塊包括制冷機構以及聯通制冷機構和第一出風口的第一風機,所述制冷機構用于將外界的空氣制冷后生成冷空氣,所述第一風機用于將制冷機構生成的冷空氣由第一出風口導入容腔。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冷機構包括緊密設置在第一風機前方的冷凝片以及安裝于冷凝片上方的半導體制冷片,所述半導體制冷片靠近冷凝片的一端為吸熱的冷端,所述半導體制冷片遠離冷凝片的一端為放熱的熱端。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在功能腔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在功能腔內還設置有靠近第二出風口設置的散熱片,且散熱片通過導溫銅管與半導體制冷片的熱端相連,在散熱片和第二出風口之間設有第二風機。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在功能腔和容腔之間還聯通設有第二進風口,且第二進風口、制冷機構、第一風機、第一出風口之間形成內循環通道。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制冷保鮮模塊還包括設置在功能腔內的隔離支架,所述隔離支架與容腔側壁合圍形成開放式的空腔,上述構成內循環通道的各部件均位于該空腔中。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出風口由豎直開設在容腔側面的若干內條形孔構成,所述第二進風口由水平開設在容腔側面的若干內條形孔構成。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分別由豎直開設在功能腔側面的若干外條形孔構成。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改進,所述容腔的導水口沿盆體的長度方向設置為長條形開口狀,所述容腔底部呈漏斗狀設置且由外向導水口聚攏。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盆體下方活動安裝有與導水口對接的集水盆,所述集水盆可在水平方向上實現直線位移,所述集水盆底部設有集水出口,且集水盆底部呈漏斗狀設置且由外向集水出口聚攏。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集水盆下方活動安裝有與集水出口對接的導水架,所述導水架可繞連接處實現360°平面旋轉。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容腔內架設有用于容置餐具的瀝水架,所述瀝水架由縱橫交錯的多個瀝水桿連接而成,且長度方向上設置的瀝水桿具有向上凸起的支撐部。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容腔內還架設有位于瀝水架上方的瀝水盒,所述瀝水盒設有多個瀝水孔。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盆體外側安裝有多個掛扣。
[002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盆體上罩設有用于封閉容腔的盆蓋,所述功能腔置于盆蓋外。
[0024]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整體結構布局合理、緊湊,在容腔側部設置了具有制冷保鮮功能的制冷保鮮模塊,通過制冷的方式對容腔內部進行保鮮,可以實現對容腔內的果蔬等物品保鮮,實用性強;將導水口設于容腔底部,便于順暢、快速的卸出瀝出的水。
【附圖說明】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2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爆炸圖。
[0029]圖中,10、盆體;11、容腔;12、功能腔;13、導水口;14、第一出風口;15、第一進風口;16、第二出風口; 17、第二進風口; 211、冷凝片;212、半導體制冷片;22、第一風機;23、散熱片;24、導溫銅管;25、第二風機;26、隔離支架;30、集水盆;31、集水出口;40、導水架;50、瀝水架;51、瀝水桿;511、支撐部;60、瀝水盒;70、掛扣;80、盆蓋;90、感溫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31]本實用新型保護一種改進型瀝水盆,適用于將廚房的餐具、刀具、果蔬的水分瀝干,并可對指定物品進行制冷保鮮作業,其不僅適用于家用廚房,也可適用于商用廚房、戶外等適用場合。
[0032]現有的廚房中一般采用瀝水籃瀝干餐具,瀝水籃結構設計簡單,其功能單一,不具備制冷保鮮功能,實用性欠佳。因此,設計一種比較合理的改進型瀝水盆是很有必要的。
[0033]下面結合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0034]如圖1至圖3所示,本改進型瀝水盆包括:
[0035]盆體10,在盆體10上設有容腔11和置于容腔11外側的功能腔12,容腔11用于容置餐具和/或果蔬,在容腔11底部設有用于將餐具和/或果蔬瀝出的水卸出的導水口 13;
[0036]制冷保鮮模塊,設置在功能腔12內并用于對容腔11進行制冷保鮮。
[0037]在初始狀態下,可以在容腔11內放置餐具、果蔬、刀具等需要瀝干或者制冷保鮮的物品,本案中的瀝水盆瀝干的對象并不局限于餐具,還可以是果蔬。
[0038]本改進型瀝水盆結構布局合理、緊湊,將導水口13設于容腔11底部,便于順暢、快速的卸出瀝出的水,在容腔11側部設置了具有制冷保鮮功能的制冷保鮮模塊,通過制冷的方式對容腔11內部進行保鮮,可以實現對容腔11內的果蔬和/或餐具保鮮,也可對其他需要保鮮的物品進行保鮮作業,實用性強。
[0039]進一步的,制冷保鮮模塊可生成冷空氣并將該冷空氣由容腔11側面送入容腔11,進而對容腔11及容腔11內的餐具和/或果蔬進行保鮮。
[0040]在本案中,上述側部進冷空氣(即制冷后的低溫空氣)可采用單排或多排進氣,而采用側部進冷空氣的方式可將冷空氣快速送入容腔11并在容腔11內不斷循環流動,保證制冷保鮮效果。
[0041]進一步的,為使得冷空氣(冷氣)進入容腔11更加快速和順暢,優選功能腔12和容腔11之間聯通設有第一出風口 14,制冷保鮮模塊送出的冷空氣由該第一出風口 14送入容腔11,這樣的結構布局使得制冷保鮮模塊與容腔11對接可靠,傳送平穩。
[0042]具體的,制冷保鮮模塊包括制冷機構以及聯通制冷機構和第一出風口14的第一風機22,制冷機構用于將外界的空氣制冷后生成冷空氣,第一風機22用于將制冷機構生成的冷空氣由第一出風口 14導入容腔11。
[0043]工作時,制冷機構接收外界較高溫度的空氣并將其制冷為冷空氣,再經由風機送入容腔11;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風機22的吸扯力下,制冷機構具有更快速吸收外界空氣的功效,工作效率更佳,最終實現對容腔11和餐具的制冷保鮮作業,工作可靠且高效。
[0044]進一步的,本案中的制冷保鮮優選采用半導體制冷片212制冷進行保鮮,制冷機構包括緊密設置在第一風機22前方的冷凝片211以及安裝于冷凝片211上方的半導體制冷片212,半導體制冷片212靠近冷凝片211的一端為吸熱的冷端,半導體制冷片212遠離冷凝片211的一端為放熱的熱端。
[0045]更進一步的,為使得半導體制冷片212工作更加可靠,也使得空氣進入和送出對接流暢,在功能腔12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進風口 15和第二出風口 16,在功能腔12內還設置有靠近第二出風口 16設置的散熱片23,且散熱片23通過導溫銅管24與半導體制冷片212的熱端相連,在散熱片23和第二出風口 16之間設有第二風機25。這樣的結構布局,使得半導體制冷片212產生的熱量可以快速、平穩地卸出外界,保證了內部機構工作的可靠性和容腔11內的制冷保鮮效果。
[0046]作為又一種改進,為使得容腔11內持續保持低溫保鮮狀態,在功能腔12和容腔11之間還聯通設有第二進風口 17,且第二進風口 17、制冷機構、第一風機22、第一出風口 14之間形成內循環通道,這樣內循環結構布局與外界空氣直接進入制冷機構的外循環通道相輔相成,使得容腔11內的制冷保鮮作業效果更理想。
[0047]為使得制冷保鮮模塊工作更加可靠,也降低內部干擾,優選地,制冷保鮮模塊還包括設置在功能腔12內的隔離支架26,隔離支架26與容腔11側壁合圍形成開放式的空腔,上述構成內循環通道的各部件均位于該空腔中。這樣的間隔設置,保證了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0048]在本案中,優選采用縱橫交錯的柵欄式結構來布局進風口和出風口,不僅可以快速導入空氣流,還具有過濾、防塵等作用。具體的,第一出風口 14由豎直開設在容腔11側面的多個內條形孔構成,第二進風口 17由水平開設在容腔11側面的多個內條形孔構成;優選第一進風口 15和第二出風口 16分別由豎直開設在功能腔12側面的多個外條形孔構成,進一步優選上述條形孔構成單排出風口和單排進風口結構。
[0049]優選地,在功能腔12內設置有感溫開關90,起到進一步保護和控制精準的作用,優選該感溫開關90設置于上述隔離支架26上。
[0050]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使得容腔11導水更加方便、快速,優選容腔11的導水口13沿盆體10的長度方向設置為長條形開口狀,容腔11底部呈漏斗狀設置且由外向導水口 13聚攏。進一步優選上述漏斗狀的容腔11底部呈不規格結構設置,使得水流卸出更加快速、順暢。[0051 ]進一步的,在盆體10下方活動安裝有與導水口 13對接的集水盆30,集水盆30可在水平方向上實現直線位移,即在盆體10下方安裝了一個可以抽拉活動的集水盆30,集水盆30底部設有集水出口 31,且集水盆30底部呈漏斗狀設置且由外向集水出口 31聚攏,使得出水平穩、迅速,水流不易堆積。
[0052]再優選地,在集水盆30下方活動安裝有與集水出口31對接的導水架40,導水架40可繞連接處實現360°平面旋轉。本實用新型在集水盆30集水出口 31下安裝了可以自由360°平面旋轉的導水架40,可以自由旋轉到需要的位置進行導水、出水。
[0053]優選地,為使得餐具或者果蔬或者刀具放置、拿取方便,避免疊合在一起,在容腔11內架設有用于容置餐具的瀝水架50,瀝水架50由縱橫交錯的多個瀝水桿51連接而成,且長度方向上設置的瀝水桿51具有向上凸起的支撐部511。這樣的結構設置,也使得餐具支撐平穩,避免晃動而使得餐具磕損。
[0054]為使得筷子、刀叉等較長物件或者尖銳物件放置妥當,優選地,在容腔11內還架設有位于瀝水架50上方的瀝水盒60,瀝水盒60設有多個瀝水孔。
[0055]為提高瀝水盆使用的多功能性,優選在盆體10外側安裝有多個掛扣70,掛扣70可懸掛各種小型的物件。
[0056]為使得制冷保鮮作業效果更加理想,優選在盆體10上罩設有用于封閉容腔11的盆蓋80,功能腔12置于盆蓋80外。
[005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包括: 盆體,在盆體上設有容腔和置于容腔外側的功能腔,所述容腔用于容置餐具和/或果蔬,在容腔底部設有用于將餐具和/或果蔬瀝出的水卸出的導水口; 制冷保鮮模塊,設置在功能腔內并用于對容腔進行制冷保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保鮮模塊可生成冷空氣并將該冷空氣由容腔側面送入容腔,進而對容腔及容腔內的餐具和/或果蔬進行保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腔和容腔之間聯通設有第一出風口,所述制冷保鮮模塊送出的冷空氣由該第一出風口送入容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保鮮模塊包括制冷機構以及聯通制冷機構和第一出風口的第一風機,所述制冷機構用于將外界的空氣制冷后生成冷空氣,所述第一風機用于將制冷機構生成的冷空氣由第一出風口導入容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機構包括緊密設置在第一風機前方的冷凝片以及安裝于冷凝片上方的半導體制冷片,所述半導體制冷片靠近冷凝片的一端為吸熱的冷端,所述半導體制冷片遠離冷凝片的一端為放熱的熱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在功能腔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在功能腔內還設置有靠近第二出風口設置的散熱片,且散熱片通過導溫銅管與半導體制冷片的熱端相連,在散熱片和第二出風口之間設有第二風機。7.根據權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在功能腔和容腔之間還聯通設有第二進風口,且第二進風口、制冷機構、第一風機、第一出風口之間形成內循環通道。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保鮮模塊還包括設置在功能腔內的隔離支架,所述隔離支架與容腔側壁合圍形成開放式的空腔,上述構成內循環通道的各部件均位于該空腔中。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風口由豎直開設在容腔側面的若干內條形孔構成,所述第二進風口由水平開設在容腔側面的若干內條形孔構成。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改進型瀝水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風口和第二出風口分別由豎直開設在功能腔側面的若干外條形孔構成。
【文檔編號】A47J47/20GK205729187SQ201620457538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9日
【發明人】徐劍光, 董琦
【申請人】寧波歐琳廚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