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紡用品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冰涼夏枕。
背景技術:
睡眠占據了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保證,而枕頭在其這之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作用和角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迎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市面上出現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枕頭,其中竹質枕頭因為其本身所具有的通風特性,一直被視為最自然且有助于睡眠的枕頭,但現有市面上的竹質枕頭需要用到數量眾多的方形竹塊,需要砍伐大量的竹林,然后進行削皮、裁切、打孔、烤制、穿引等一系列工序,不僅過于浪費,給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而且制造過程煩瑣,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另外,竹質枕頭的結構大部分都是由竹塊所串連而成,只適合在夏天使用,其它季節使用則過于冰涼,導致了使用者常年需要配備至少兩種可更換的枕頭,局限性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設計新穎的冰涼夏枕,枕頭本體采用不同面料復合而成,結構更為合理,以提升使用的功效性和便利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冰涼夏枕,包括枕頭本體,所述枕頭本體由枕頭本體表面和枕頭本體底面組成,所述枕頭本體表面和所述枕頭本體底面通過包邊接合,所述枕頭本體表面由枕面、內框接合面、外框接合面由內向外依次縫合而成,所述內框接合面與所述外框接合面之間通過枕邊予以分隔,所述的內框接合面分設于所述枕面的左右兩側,所述內框接合面與所述枕面的接合處表面壓裝有隔條,所述枕頭本體底面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上安置有拉鏈。
進一步地,所述枕面、內框接合面和所述外框接合面由上層和下層兩層結構組成。
更近一步地,所述枕面上層為天然竹絲緊密排列而成,所述枕面下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
更近一步地,所述內框接合面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所述內框接合面下層為聚丙烯纖維。
更近一步地,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所述外框接合面下層為聚丙烯纖維。
進一步地,所述底面由底面上層和底面下層兩層材質組成,所述底面上層材質由聚酯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相互交叉編制而成,其中聚酯纖維呈縱向排列,再生纖維素纖維呈橫向排列,所述底面下層材質為聚丙烯纖維。
進一步地,所述包邊材質為聚酯纖維。
所述包邊的上下二側向內略微凹下,包邊的上下二側與左右二側圓弧過渡,
進一步的措施是:所述的枕面上層為天然竹絲緊密排列而成,枕面下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天然竹絲經過精細拋光和碳化處理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天然竹絲的背面再輔以再生纖維素纖維,使得竹絲枕面平整光滑,涼而不冰,加之竹面材料本身的摩擦系數很小,不會夾住頭發。
所述的內框接合面分設于枕面的左右兩側,在內框接合面與枕面的接合處表面還壓裝有隔條,內框接合面的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內框接合面的下層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內框接合面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外框接合面的下層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外框接合面同樣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底面上層由聚酯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相互交叉編制而成,其中聚酯纖維呈縱向排列,再生纖維素纖維呈橫向排列,底面下層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底面同樣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包邊為聚酯纖維。
包邊的上下二側向內略微凹下,包邊的上下二側與左右二側圓弧過渡,采用弧形的工藝制造,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原理,能夠更好的貼合頸椎部位,保護頸椎,給良好的睡眠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條件。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纖維素為原料制成的、結構為纖維素II的再生纖維紡織,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舒適性、懸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
聚丙烯纖維是一種以聚丙烯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合成纖維,是化學纖維中最輕的品種;強度為35~62cN/dtex;具有摻加工藝簡單、價格低廉、性能優異等特點,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
聚酯纖維是一種由有機二元酸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聚酯經紡絲所得的合成纖維,是當前合成纖維的第一大品種。具有優良的耐皺性、彈性和尺寸穩定性,耐摩擦性。
包邊、枕邊以及隔條的車線均勻細致,整體質量上乘、外觀簡潔大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冰涼夏枕頭結構創新、產品質量好,既節省了生產企業的制造成本,又節省了使用者需多配備枕頭的費用;通過拉鏈可以打開內腔,以方便置入不同填充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適用性廣;只有枕面采用竹絲材質,即保留有天然竹絲的通風特性及彈性,軟硬適中,又能顯著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伐取,保護環境,處處體現其人性化的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清涼夏枕的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清涼夏枕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冰涼夏枕包括枕頭本體1,所述枕頭本體由枕頭本體表面11和枕頭本體底面12組成,所述枕頭本體表面11和所述枕頭本體底面12通過包邊2接合,所述包邊2材質為聚酯纖維,所述包邊2的上下二側向內略微凹下,包邊的上下二側與左右二側圓弧過渡,所述枕頭本體表面11由枕面111、內框接合面112、外框接合面113由內向外依次縫合而成,所述內框接合面112與所述外框接合面113之間通過枕邊3予以分隔,所述的內框接合面112分設于所述枕面111的左右兩側,所述內框接合面112與所述枕面111的接合處表面壓裝有隔條4,所述枕頭本體底面12上設置有開口121,所述開口121上安置有拉鏈5。
本實施例中,所述枕面111、內框接合面112和所述外框接合面113由上層和下層兩層結構組成,所述枕面111上層為天然竹絲緊密排列而成,所述枕面下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所述的枕面上層為天然竹絲緊密排列而成,枕面下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天然竹絲經過精細拋光和碳化處理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天然竹絲的背面再輔以再生纖維素纖維,使得竹絲枕面平整光滑,涼而不冰,加之竹面材料本身的摩擦系數很小,不會夾住頭發。
所述內框接合面112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所述內框接合面下層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內框接合面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的外框接合面113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所述外框接合面113下層為聚丙烯纖維,所述的外框接合面上層為再生纖維素纖維,外框接合面的下層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外框接合面同樣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所述底面12由底面上層和底面下層兩層材質組成,所述底面上層材質由聚酯纖維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相互交叉編制而成,其中聚酯纖維呈縱向排列,再生纖維素纖維呈橫向排列,所述底面下層材質為聚丙烯纖維,這樣設計使得底面同樣具有仿藤條的效果,更具自然美感。
本實用新型中包邊的上下二側向內略微凹下,包邊的上下二側與左右二側圓弧過渡,采用弧形的工藝制造,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原理,能夠更好的貼合頸椎部位,保護頸椎,給良好的睡眠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條件,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以纖維素為原料制成的、結構為纖維素II的再生纖維紡織,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舒適性、懸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聚丙烯纖維是一種以聚丙烯為原材料制造而成的合成纖維,是化學纖維中最輕的品種;強度為35~62cN/dtex;具有摻加工藝簡單、價格低廉、性能優異等特點,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聚酯纖維是一種由有機二元酸和二元醇縮聚而成的聚酯經紡絲所得的合成纖維,是當前合成纖維的第一大品種。具有優良的耐皺性、彈性和尺寸穩定性,耐摩擦性,包邊、枕邊以及隔條的車線均勻細致,整體質量上乘、外觀簡潔大方。
使用時只需要將拉鏈拉開即可往枕頭本體的內腔中置入諸如茶葉、竹葉等混合填充物,一年四季均可使用,適用性廣;枕頭本體只有枕面采用竹絲材質,即保留有天然竹絲的通風特性及彈性,軟硬適中,又能顯著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伐取,保護環境,處處體現其人性化的設計。給使用者更加舒適、清新涼爽的感覺,同時起到保護頸椎、提高健康的作用,以切實提升使用的功效性和便利性,適用性極強。
以上僅為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