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扶手,特別涉及的是床邊扶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日常生活中,許多老人從坐到站,在床上從臥到坐或從坐到臥,都變得十分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才能順利完成。另外,一些傷殘病弱的人,也會遇到同樣的麻煩,但是普通的扶手無法滿足起臥床困難的老人或病人的需求,不夠穩定,而且安裝拆卸收納都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與床體進行固定連接的床邊扶手,從而使用扶手更加穩定,并且便于安裝拆卸。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床邊扶手,包括有扶手架和底板,所述扶手架與底板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床體連接的連接組件。
所述連接組件與組件高度調節裝置連接,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支撐桿上,所述支撐桿設于底板上。
所述連接組件與組件高度調節裝置連接,所述高度調節裝置設于扶手架上。
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橫臂、L形連接桿和限位塊,所述限位塊設于L形連接桿的一邊上,且所述限位塊在L形連接桿的一邊上移動,所述L形連接桿另一邊與橫臂連接,所述橫臂與組件高度調節裝置連接。
所述L形連接桿和限位塊均設有兩個,所述兩個L形連接桿分別設于橫臂的兩端。
所述扶手架與底板之間設有扶手高度調節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床邊扶手能夠與床體連接,使得扶手更加穩定;扶手高度調節裝置的設置,使得扶手架的高度可調,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來調節適合的高度;連接組件活動設置,是為了配合各種床體的高度,使得連接組件能夠穩定地與床體連接,不使用或需要換床時,只需拆下連接組件移開床邊扶手即可,方便又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床邊扶手,包括有扶手架1和底板2,扶手架1由若干根扶手橫桿11和兩根豎桿12組成,所述兩根豎桿12豎直平行設置,兩根豎桿12之間從上往下依次設有三根扶手橫桿11,所述扶手架1與底板2之間設有扶手高度調節裝置3,扶手高度調節裝置3包括供扶手架的兩根豎桿12插入的連接管31和緊固用的緊固螺帽32,所述緊固螺帽32設有供豎桿12穿過的通孔,先將緊固螺帽32設于連接管31頂端,將扶手架的兩根豎桿12分別插入兩根連接管31后,調節適合高度擰緊緊固螺帽32即可固定住,需要更換高度時,松開緊固螺帽32即可調節扶手架1的高度。扶手架的扶手橫桿11最好與床體的側板垂直放置,方便使用。所述扶手橫桿11上設有防滑花紋,增大手與扶手橫桿之間的摩擦力,增加安全性。
床邊扶手還包括與床體連接的連接組件4,所述連接組件4與床體相對設置,所述連接組件4包括橫臂41、L形連接桿42和限位塊43,所述L形連接桿42和限位塊43均設有兩個,所述兩個L形連接桿42分別設于橫臂41的兩端,所述兩個限位塊43分別設于兩個L形連接桿42上,L形連接桿42具有橫邊421和豎邊422,所述限位塊43套設在L形連接桿橫邊421上,且所述限位塊43能在L形連接桿的橫邊421上移動,限位塊43上設有緊固螺絲一431,緊固螺絲一431能夠將限位塊43固定在L形連接桿42上不移動,松開緊固螺絲一431限位塊43即可移動,所述L形連接桿豎邊422與橫臂41連接。所述橫臂41與組件高度調節裝置5連接,所述組件高度調節裝置5包括有口字形的緊固框51和緊固螺絲二52,所述緊固框51與橫臂41連接,所述緊固框51套設在支撐桿6上,且所述緊固框51能夠在支撐桿6上上下移動,調節連接組件4的高度,所述支撐桿6豎直設于底板2上。所述緊固框51也可直接套設在扶手架的連接管31上,由扶手架的連接管31代替支撐桿6,所述緊固框51能夠在扶手架的連接管31上上下移動,調節連接組件4的高度。
所述橫臂41可以根據床體的高度來上下調節高度,使得L形連接桿的橫邊421緊貼床體側板的底端,然后擰緊緊固螺絲二52來使橫臂41固定住,防止橫臂41上下滑動。L形連接桿的豎邊422要緊貼床體側板的外側邊,所述限位塊43在L形連接桿的橫邊421上進行調整,使得限位塊43緊貼床體側板的內側邊,然后通過緊固螺絲一431將限位塊43固定住,使得限位塊43與L形連接桿的豎邊422能夠將床體側板夾住,讓床邊扶手與床連接成為一個整體,防止床邊扶手移動,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