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廚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節能燃氣煲湯爐。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煲粥(湯)爐普遍是采用明火、電磁或蒸汽的方式進行加熱,對于采用明火的方式進行供熱,其一方面存在加熱效率低下的問題,另一方面當加熱不均時,存在容易將爐內食物燒焦的缺陷;對于采用蒸汽進行加熱的方式,由于蒸汽的沸點較低,而且現有的蒸汽爐的蒸汽量也比較小,進而使得烹調的時間加長;而對于采用電磁加熱的方式,其往往使得煲湯爐過于依賴電力,如果出現故障或停電,則就會使得整個場所的所有采用該種結構形式的煲湯爐無法工作;因此,對于如何找到一種能夠提高加熱效率、縮短烹調時間的同時且使用穩定的煲粥(湯)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不具備同時加熱烹煮其他東西的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燃氣煲湯爐,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對于如何找到一種能夠提高加熱效率、縮短烹調時間的同時且使用穩定的煲粥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不具備同時加熱烹煮其他東西的功能等一系列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節能燃氣煲湯爐,包括煲湯爐本體,所述煲湯爐本體上側設置有爐蓋,所述煲湯爐本體內部設置有煲湯室,所述煲湯室下側設置有儲油室,所述儲油室內設置有導熱油,所述儲油室下側設置有燃燒器火排,所述燃燒器火排上側設置有加熱管,所述加熱管設置在儲油室內部中間,所述燃燒器火排一側連接有燃氣管,所述燃氣管上設置有電控閥,所述煲湯室底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燃燒器火排一側設置有處理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電控閥均與處理器電性連接,所述煲湯室內部設置有容器,所述容器上側設置有連接桿。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管設置有多排且呈波浪狀,所述加熱管兩端設置有排氣口。
進一步的,所述爐蓋通過鉸鏈與煲湯室連接,所述爐蓋上側設置有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爐蓋上側設置有泄壓閥,所述煲湯室外側設置有保溫層。
進一步的,所述爐蓋上還設置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下側設置有調節按鈕,所述顯示屏和調節按鈕均與處理器電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節能燃氣煲湯爐,通過加熱管設置有多排且呈波浪狀,便于增大受熱面積,從而更好的進行烹煮,加熱管兩端設置有排氣口,便于傳遞熱量后的熱氣排出。通過爐蓋通過鉸鏈與煲湯室連接,爐蓋上側設置有把手,便于爐蓋的開啟和關閉。通過爐蓋上側設置有泄壓閥,當爐蓋內壓力過大時,能夠進行及時泄壓,煲湯室外側設置有保溫層,便于對煲湯室對的湯或粥進行保溫。通過爐蓋上還設置有顯示屏,能夠顯示煲湯室內部的溫度,顯示屏下側設置有調節按鈕,便于調控煲湯室內部的溫度,顯示屏和調節按鈕均與處理器電性連接,能夠對煲湯室進行烹煮時間設置,避免長時間加熱造成食物或煤氣浪費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起到了節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俯視圖。
圖中:1-煲湯爐本體,2-爐蓋,3-煲湯室,4-儲油室,5-燃燒器火排,6-加熱管,7-排氣口,8-燃氣管,9-電控閥,10-處理器,11-溫度傳感器,12-容器,13-保溫層,14-連接桿,15-把手,16-鉸鏈,17-泄壓閥,18-顯示屏,19-調節按鈕,20-導熱油。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和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2所示,一種節能燃氣煲湯爐,包括煲湯爐本體1,所述煲湯爐本體1上側設置有爐蓋2,所述煲湯爐本體1內部設置有煲湯室3,所述煲湯室3下側設置有儲油室4,所述儲油室4內設置有導熱油20,所述儲油室4下側設置有燃燒器火排5,所述燃燒器火排5上側設置有加熱管6,所述加熱管6設置在儲油室4內部中間,所述燃燒器火排5一側連接有燃氣管8,所述燃氣管8上設置有電控閥9,所述煲湯室3底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1,所述燃燒器火排5一側設置有處理器10,所述溫度傳感器11和電控閥9均與處理器10電性連接,所述煲湯室3內部設置有容器12,所述容器12上側設置有連接桿14。
優選的,所述加熱管6設置有多排且呈波浪狀,便于增大受熱面積,從而更好的進行烹煮,加熱管6兩端設置有排氣口7,便于傳遞熱量后的熱氣排出。
優選的,所述爐蓋2通過鉸鏈16與煲湯室3連接,爐蓋2上側設置有把手15,便于爐蓋2的開啟和關閉。
優選的,所述爐蓋2上側設置有泄壓閥17,當爐蓋2內壓力過大時,能夠進行及時泄壓,煲湯室3外側設置有保溫層13,便于對煲湯室3對的湯或粥進行保溫。
優選的,所述爐蓋2上還設置有顯示屏18,能夠顯示煲湯室3內部的溫度,顯示屏18下側設置有調節按鈕19,便于調控煲湯室3內部的溫度,顯示屏18和調節按鈕19均與處理器10電性連接,能夠對煲湯室3進行烹煮時間設置,避免長時間加熱造成食物或煤氣浪費現象的發生,從而有效起到了節能的目的。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