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宗教用品,具體涉及一種無底座轉經筒。
背景技術:
轉經筒是中國佛教界及民間的傳統用品,用于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和諧幸福。轉經筒也叫“經輪”,通常轉經筒內外設有經文或圖案,通過轉動即等同念誦之功,對于老人、小孩或誦念經文不流利、不方便的人,他們經常用轉經筒代替誦經,祈求平安幸福。目前,轉經筒應用非常廣泛,種類也多種多樣,例如電動式轉經筒需要供電才能旋轉,使用不方便,尤其是對于長期在外務工的人員非常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且攜帶方便的無底座轉經筒。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底座轉經筒,包括筒體、筒蓋和轉軸,所述筒體沿上下端面的中心位置開設有通孔,所述筒蓋在中心位置也分別開設有通孔;所述筒體與筒蓋固定連接,所述轉軸穿過所述開設在筒體、筒蓋上的通孔,并通過套設在轉軸上的軸承分別與筒蓋相連接。
所述轉軸的兩端還分別套設有封頭。
所述的無底座轉所述轉軸與所述封頭通過螺紋連接、焊接、鉚接、脹接、或粘接方式連接。
所述封頭中的至少一個還開設有穿孔。
所述筒體是中空結構,所述筒體內繞所述轉軸放置有經卷。
所述筒體的外表面還鐫刻有經文。
所述筒體與筒蓋通過螺紋連接、焊接、鉚接、脹接、或粘接方式連接。
所述軸承為順時針單向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且美觀,即可做飾品也不耽誤人們的祈福誦經,本實用新型由于結構簡潔降低了制作成本,對于老人和小孩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封頭上拴上繩子不容易丟用起來也不費力,而且本實用新型使用不費力,不耽誤平常的工作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轉經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轉經筒的爆炸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經筒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01為筒體,02、02’為筒蓋,03為轉軸,11為經卷,31、31’為軸承,32,32為封頭,33、33’為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無底座轉經筒的一個實施例中,該轉經筒包括筒體01、上下筒蓋02、02’和轉軸03;筒體01呈圓柱形,沿筒體的上下端面的中心位置開設有軸向貫穿筒體的通孔,其中轉軸03通過這一通孔而貫穿筒體01;同時,在筒蓋02、02’的中心位置也開設有通孔,轉軸03在貫穿筒體01之后,其上下端也分別貫穿上下筒蓋02、02’的通孔,在轉軸03分別貫穿上下筒蓋02、02’的通孔的位置安裝有軸承31、31’,軸承31、31’的內圈固定在轉軸03上而外圈嵌套在筒蓋02、02’的通孔內緣,從而筒蓋02、02’能在軸承的作用下繞轉軸02轉動。同時,由于筒蓋02、02’是連接在筒體01的上下端部形成一個整體,從而當旋動筒蓋02、02’或筒體01時,就實現了轉經筒本身的自轉;筒蓋02與筒體01之間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鉚接、脹接、或粘接,也可以采用在筒體01端部外緣與筒蓋02、02’內緣分別開設螺紋的方式將二者進行螺紋連接。
再如圖1所示,當不需要將前述實施例中的轉經筒通過轉軸與其它物體相連接而安裝于該物體上時,則可以在轉軸03的兩端安裝封頭32、32’,以便直接用手持轉軸32、32’的兩端,實現轉經筒的靈活使用。封頭32、32’與轉軸03之間是以焊接、鉚接、脹接、粘接或螺紋連接的方式相連接。
又如圖1所示,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可以在封頭32、32’上開設穿孔,該穿孔可以開設在上下封頭32、32’中的任意一個上,或者兩個都開設。開設穿孔目的是可以讓線狀物或繩狀物穿過,從而將轉經筒吊提,方便攜帶或或將轉經筒掛掉在合適的位置。甚至,在將前述實施例的轉經筒小型化的之后,通過繩索的吊掛可以將轉經筒做成與吊墜一樣的飾物,或者在兩個封頭都穿繩的情況下將轉經筒佩戴在手腕等位置用做裝飾。
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轉經筒,所以通常將筒體01設計成圓柱狀,以便其旋轉,同時在筒體01的外表面通常鐫刻有經文,如六字箴言;當然,筒體01也可直接設計成六面柱形,從而在每個面上鐫刻六字箴言中的一個字。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筒體01可以是空心的,即,筒體01具有內腔,為中空結構,這樣,在轉軸03貫穿筒體01后,在筒體01內腔即可繞著轉軸03放置經卷11(如圖1、圖2所示)。通過在筒體01外表面鐫刻經文,和/或在筒體01的內腔放置經卷(11),都可以讓使用該轉經筒的信眾在旋轉轉經筒的時候達到祈福的目的。
為使用方便,通常情況下筒蓋02,02’與筒體01之間是固定連接的,具體的連接方式有多種,可以是粘合劑粘接、通過鉚釘鉚接、或者通過脹接、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本實施例的筒蓋02,02’為類似鍋蓋狀的圓弧體形,在弧頂開設有通孔供轉軸03穿過,弧邊“咬合”在筒體01的端部外緣,然后采用粘結劑使二者粘接在一起。
在將前述實施例的轉經筒小型化的情況下,為安裝、使用的方便,軸承31、31’則采用微型軸承。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較為典型的無底座轉經筒的裝配方式如下所述:
先將軸承31、31’分別安裝在轉軸03的兩端,兩個軸承31、31’之間的距離是筒蓋02,02’兩弧頂之間的間距;且,兩個軸承31、31’的安裝位置離轉軸03的兩頭分別留出一定的距離,以便后續安裝封頭;軸承安裝的時候采用粘結劑將其內緣與轉軸粘接在一起;
該轉經筒的筒體01為中空結構,轉軸03的中間區域纏繞經卷11后,套上筒體01,安裝在轉軸03上的軸承31處于筒體01一個端面的通孔的上方;然后,扣上筒蓋02并適當調整位置使得筒體01的一端面外緣與筒蓋02相“咬合”,然后再施膠將筒蓋02固定在筒體01的該端,同時在轉軸03穿過筒蓋02的通孔時,使軸承31也正好位于筒蓋02弧頂的通孔處,在軸承31的內緣處施膠以使其固定在轉軸03上,同時在軸承31的外緣施膠以將其與筒蓋02相固定;
以同樣的方式,在筒體01的另一端套上筒蓋02’,并以同樣的方式將帶有軸承32’的轉軸與筒體01、筒蓋02’相固定;
由于轉軸03的兩端開設有螺紋,與之對應地封頭32、32’上開設有凹槽和內螺紋,這樣封頭32、32’即以螺紋連接的方式安裝在轉軸03的兩端;至此完成轉經筒的整體裝配,最后的成品如圖3所示。
以上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如對各個實施例中的不同特征進行組合等,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