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茶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
背景技術:
現有茶具多為瓷器、紫砂等材質制成,在攜帶中往往容易損壞,不便于攜帶。為解決上述問題,授權公告號CN 203492985 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雙層茶具便攜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體,所述包體包括雙層結構、上蓋及下蓋,所述雙層結構包括上層結構和下層結構,所述上層結構內置有一內膽,所述下層結構設有收納空間用于收納茶盤,所述內膽上開設有若干置物槽,所述上蓋內設置有一收納袋。該種雙層茶具便攜包使用時,茶具依次放置于包體中,體積大、不便于攜帶。
該種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泡茶的儀式也在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近年來干泡法泡茶尤其受到茶人的喜愛,干泡法不用茶盤,洗茶、洗具、泡茶時多余的水不倒入茶盤而是直接倒入水盂中,與濕泡法相比,干泡法更為簡單、雅致、適合外出時泡茶,因此提供一種適合干泡法的旅行茶具是茶具行業內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
一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盂、公道杯、蓋碗、多個茶杯和壺墊,該水盂內設有一圈用于放置公道杯的定位槽,該定位槽與水盂內壁間留有用于放置茶杯的間隙,該壺墊與水盂開口相適配,所述干泡茶具組組合時公道杯設置于定位槽中、蓋碗放于公道杯內、茶杯放置于定位槽與水盂內壁的間隙中、壺墊設置于水盂上并將公道杯、蓋碗和茶杯壓緊。
進一步的,蓋碗外壁上設有一圈彈性軟墊。
進一步的,水盂為圓缽形結構,所述定位槽為設置于水盂中間的環形豎壁。
進一步的,定位槽外壁上設有一圈彈性軟墊。
進一步的,定位槽上開有一對供手指與公道杯接觸的缺口。
進一步的,壺墊底面設有與蓋碗相對位的壓緊塊。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收納時,公道杯置于定位槽中、蓋碗放于公道杯內、茶杯放置于定位槽與水盂內壁的間隙中、壺墊設置于水盂上、壺墊底面的壓緊塊將公道杯、蓋碗和茶杯壓緊;該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結構緊湊、使用方便,收納后體積小巧、便于攜帶,不但可滿足干泡的需求,而且尤其適合外出攜帶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組合時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水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公道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蓋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進行描述。
參照圖1、2所示,一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包括水盂1、公道杯2、蓋碗3、多個茶杯4和壺墊5;
水盂1為圓缽形結構,水盂1中間設有一圈環形豎壁,該環形豎壁組成用于放置公道杯2的定位槽11,定位槽11與水盂1內壁間留有間隙12,定位槽11外壁上設有一圈彈性軟墊111,該彈性軟墊采用硅膠材料制成,定位槽11上開有一對供手指與公道杯接觸的缺口112;
蓋碗3外壁上設有一圈彈性軟墊31,該彈性軟墊采用軟木墊材料制成,該彈性軟墊31保證蓋碗在收納時不與公道杯2碰撞,避免蓋碗3損壞,此外在泡茶時該彈性軟墊31還具有隔熱作用;
茶杯4放置于間隙12中與彈性軟墊111接觸,避免茶杯4損壞;
壺墊5與水盂1開口相適配,壺墊5底面設有與蓋碗相對位的壓緊塊51。
參照圖1、2所示,上述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收納時,公道杯2置于定位槽11中、蓋碗3放于公道杯2內、茶杯3放置于定位槽11與水盂內壁的間隙12中、壺墊5蓋設置于水盂1上、壺墊5底面的壓緊塊51將蓋碗3壓緊;泡茶時,先取下壺墊5、在通過缺口112將公道杯2連同蓋碗3取出,接著將壺墊5、茶杯4取出便可泡茶使用,該種旅行用干泡茶具套組結構緊湊、使用方便,收納后體積小巧、便于攜帶,不但可滿足干泡的需求,而且尤其適合外出攜帶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