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茶壺結構,特別是關于一種可有效防止茶壺蓋掉落或遺失的茶壺結構。
背景技術:
泡茶,除了可以是一項休閑嗜好,更是一種文化。隨著現代人對于健康的追求,泡茶與喝茶也提升至保健養生的重要活動。無論是以熱水來泡茶,或是以冷水泡茶,如何選擇合適的茶具,都是喝茶所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之一。
習知技藝中的茶壺,多為陶器、或是瓷器。陶器或瓷器的茶壺,除了可以有美觀的造型,甚至可在外側進行彩繪,所以相當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在實際使用上,卻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習知技藝的茶壺,本身材質容易產生沾附,如果沒有在使用后立即清洗,往往會在茶壺內部形成茶垢殘留。而這些茶垢可能在日后使用時,剝落并隨著茶壺內的液體,如茶湯,一起流出。不僅有損風味,也有安全問題。而且習知技藝的茶壺為了造型以及受限于制作過程,往往只能具有小面積的上開口。此一設計也造成茶壺內部不易清洗。
另一方面,習知技藝的茶壺與茶壺蓋并非彼此連結,所以茶壺蓋常常會在使用時掉落而損壞,或是發生茶壺蓋遺失的狀況。再者,對使用者而言,當茶壺不使用時,收納也是一項頭痛的問題。習知技藝的茶壺或許可成為雅致的擺飾,但也往往因為頗占空間而造成收納時的困擾。
因此,如何開發一種可在兼具實用性與方便收納的前提下,將喝茶的享受與安全與健康完美結合的茶壺結構是一具產業價值的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在提供一種茶壺結構,上述茶壺結構不僅可以提供方便使用與清洗的效果,更可同時兼具容易收納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所述。
提供一茶壺結構,前述茶壺結構包含茶壺本體、上蓋、以及握把。上述的茶壺本體包含壺嘴、開口延伸部、以及過濾部。上述壺嘴設置于上述茶壺本體的側側,其中,上述的開口延伸部是從上述茶壺本體的上開口周圍向內延伸,上述過濾部設置于上述茶壺本體內側,且上述過濾部的上緣連接于上述的開口延伸部,上述過濾部的下緣連接于上述茶壺本體的內側,上述茶壺本體內的液體從上述壺嘴流出前會先經過上述過濾部。上述的上蓋可蓋合于上述茶壺本體的上開口,上述的上蓋可藉由一按壓部連接于茶壺本體的上開口邊緣,上述按壓部與上述壺嘴分別設置于上述茶壺本體的上開口的相對側,且上述的按壓部可控制上蓋相對于茶壺本體的蓋合狀態。上述握把設置于茶壺本體外側,且握把與上述壺嘴設置于茶壺本體的相對側。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的上蓋連接于茶壺本體,所以上蓋不會發生掉落或是遺失。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茶壺結構可以是不銹鋼結構,使得上述茶壺結構不易沾附臟污,且不會在使用時產生小碎屑。更好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茶壺結構具有大面積的茶壺本體的上開口,所以,茶壺本體的內側在使用后可更方便清洗,以進一步避免有茶垢殘留沾附。更好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的茶壺結構在收納時可堆疊收納,以節省收納空間。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技術效果:藉由將上蓋連接于茶壺本體的設計,可有效達到防止上蓋的掉落或遺失的效果; 藉由壺嘴的特殊設計,使得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結構在使用時不會發生液體沿著壺嘴流至茶壺本體外側,而產生臟污的狀況; 藉由大面積的上開口的設計,使得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結構內部容易清洗,以克服習知技藝中因為不易清洗而有清洗不完全的問題; 藉由可堆疊的結構設計,使得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結構可以達到方便收納與節省空間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茶壺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茶壺結構的另一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茶壺結構的剖面圖。
圖4為本新型的一具體實施例的茶壺結構的堆疊示意圖。
圖號說明:
100 茶壺結構
120 茶壺本體
122 壺嘴
124 開口延伸部
126 過濾部
140 上蓋
142 按壓部
144 上蓋的凸出部
160 握把。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茶壺結構。圖1與圖2為一根據本實施例的茶壺結構100的示意圖。圖3為一根據本實施例的茶壺結構100的剖面圖。上述茶壺結構100包含茶壺本體120、上蓋140、以及握把160。上述的茶壺本體120包含壺嘴122、開口延伸部124、以及過濾部126。參見圖1與圖2,茶壺本體120可以是上方具有一上開口的容器。上述壺嘴122設置于茶壺本體120的側面。茶壺本體120內的液體可藉由壺嘴122優雅地倒出。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壺嘴122可以具有一斜角設計,使得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結構100在倒出液體后,剩余的液體可回到茶壺本體120內,而不會沿著壺嘴122的下緣流至茶壺本體120的外側。參見2圖與圖3,上述開口延伸部124可以是由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周圍向內延伸。上述過濾部126設置于茶壺本體120的內側。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過濾部126的上緣連接于上述的開口延伸部124,上述過濾部126的下緣連接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內側。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另一較佳范例中,上述過濾部126可以是延伸自開口延伸部124,且過濾部126的周緣連接于茶壺本體120的內側。當茶壺本體120內的液體欲從壺嘴122倒出之前,會先流經過濾部126。例如,當使用茶葉或茶包搭配茶壺結構100來泡茶時,茶湯可從壺嘴122倒出,而且過濾部126可將茶葉留在茶壺本體120內,而不會讓茶葉隨著茶湯從壺嘴122流出。
上述的上蓋140可以蓋合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上蓋140可藉由按壓部142連接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邊緣。上述按壓部142與壺嘴126設置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的相對側。上述的按壓部142可用來控制上蓋140的蓋合狀態。亦即,藉由按壓部142可控制上蓋140蓋合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或是離開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當上蓋140蓋合于上述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時,上蓋140的周緣恰可置放于上述的開口延伸部124的上方。
上述的握把160設置于茶壺本體120的外側,且握把160與壺嘴122位于茶壺本體120的相對側。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按壓部142可以是設置于握把160上端附近。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同一只手來握住握把160以提取/移動茶壺結構100,以及操作按壓部142來控制上蓋140的蓋合狀態。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的茶壺結構100可以是食器等級的不銹鋼結構。所以,茶壺結構100不易沾附,更好的是,不僅在倒出液體時更流暢,在倒完液體把茶壺結構回正時,也不易有液體沿著壺嘴122流至茶壺本體120外側。另一方面,由于是不銹鋼材質,所以茶壺結構100也不會在使用時產生任何小碎屑隨著液體流出的狀況。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的上蓋140因為藉由按壓部142連接于茶壺本體120,所以,不同于習知技藝的茶壺結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結構100不會發生茶壺上蓋掉落或遺失的尷尬狀況。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由于茶壺結構100具有大面積的茶壺本體120的上開口,所以,相較于習知技藝中的茶壺結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茶壺本體120內側在使用后可更方便清洗。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茶壺結構100的過濾部126可在液體倒出時進行有效地過濾,所以,茶壺結構100無論是用來沖泡茶葉或是茶包均非常適合。
在根據本實施例的一較佳范例中,上述的茶壺結構100在收納時可堆疊收納,以節省收納空間,如圖4所示。更好的是,在根據本實施例的另一較佳范例中,上述的上蓋140可以具有一凸出部144,請參見第一圖。在茶壺本體120的底部可以具有一凹入部,未顯示于圖中。藉由上述上蓋的凸出部144與茶壺本體120底部的凹入部,茶壺結構100在堆疊收納時將可更穩固。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揭露了一種茶壺結構。上述茶壺結構包含茶壺本體、上蓋、以及握把。上述的茶壺本體包含壺嘴、開口延伸部、以及過濾部。上述的上蓋可藉由一按壓部連接于茶壺本體的上開口邊緣,且上述的按壓部可控制上蓋相對于茶壺本體的蓋合狀態。上述握把設置于茶壺本體外側,且握把與上述壺嘴設置于茶壺本體的相對側。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的上蓋連接于茶壺本體,所以上蓋不會發生掉落或是遺失。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茶壺結構可以是不銹鋼結構,使得上述茶壺結構不易沾附臟污,且不會在使用時產生小碎屑。更好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茶壺結構具有大面積的茶壺本體的上開口,所以,茶壺本體的內側在使用后可更方便清洗,以進一步避免有茶垢殘留沾附。更好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上述的茶壺結構在收納時可堆疊收納,以節省收納空間。換言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兼具使用便利性與容易清洗的茶壺結構,而且上述茶壺結構更可藉由堆疊收納,讓用戶有效節省收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