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器皿的蓋子,尤其涉及一種玻璃蓋。
背景技術:
伴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大眾喜愛,為了更加合理地吸收食材的營養,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煲湯這一料理方式。通常大家都是將食材放置到燉鍋、砂鍋、煮鍋等煲湯器皿中進行煲制,燉煮完成后,往往都要品嘗一下鮮美的湯汁,如何能夠確保在食材不外泄且流出的湯汁不會掛在器皿壁上玷污器皿的前提下,將湯汁倒出,成為了一個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將器皿中液體通過蓋體順利倒出,又不會玷污器皿壁的玻璃蓋。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玻璃蓋包括玻璃本體和環繞包覆在該玻璃本體邊緣處的包邊,所述包邊的頂面上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開設有至少一個從厚度方向貫穿該包邊的出水孔;所述凹槽與所述包邊邊緣相接的位置處設置有朝向該凹槽開口延伸的翻邊。
作為優選,所述凹槽為兩個且彼此相對而設。
作為優選,一凹槽內開設的出水孔的數量多于另一凹槽內開設的出水孔的數量。
進一步改進地,數量少的出水孔在所在凹槽內排成一行;數量多的出水孔在所在凹槽內排成兩行,每行出水孔的中心連線相互平行。
作為優選,一凹槽內開設的出水孔的孔徑大于另一凹槽內開設的出水孔的孔徑。
進一步改進地,所述包邊的底面邊緣處設置有背向該包邊頂面呈收縮狀的環形邊。
再一步改進地,位于所述包邊頂面與該包邊底面環形邊之間的外壁上開設有一環形槽。
作為優選,所述翻邊為弧形邊。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玻璃蓋,用于扣蓋在器皿上,其玻璃本體邊緣處的包邊頂面上加設凹槽,凹槽內開設出水孔,如此結構使得器皿在無需打開玻璃蓋的前提下從出水孔將器皿內的液體倒出。將出水孔設置在凹槽內,使得遺留在包邊頂面上的液體回流到器皿內,以保持包邊頂面干潔。凹槽與包邊邊緣相接的位置設置翻邊,有效地防止液體倒出時回流到器皿壁上造成器皿壁的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玻璃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玻璃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玻璃蓋的前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玻璃蓋的左視圖。
圖中:1-玻璃本體、2-包邊、21-凹槽、22-出水孔、23-翻邊、24-環形邊、25-環形槽、3-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玻璃蓋,其用于扣蓋在燉鍋、砂鍋、煮鍋等煲湯器皿上,包括玻璃本體1(在本實施例中此玻璃本體1為圓盤形,由于器皿的形狀各異,為了適應不同形狀的器皿,玻璃本體1可以根據器皿的形狀作適應性設計)、設置在該玻璃本體1頂面中部的手柄3、環繞包覆在該玻璃本體邊緣處的包邊2。如圖1和圖2所示,包邊2朝向手柄3的一面為頂面,背向該手柄3的一面為底面,該包邊2由硅膠制成。這一包邊2的頂面上設置有兩個彼此相對而設的凹槽21,每一凹槽21內開設有至少一個從厚度方向貫穿該包邊2的出水孔22。出水孔22既可垂直貫穿該包邊2也可呈一定夾角來貫穿這一包邊2。每一凹槽21與包邊2邊緣相接的位置處設置有朝向該凹槽21開口延伸的翻邊23。如此結構的玻璃蓋使得器皿在無需打開玻璃蓋的前提下可從出水孔22將器皿內的液體倒出。兩個凹槽的設置,方便從不同方向將液體倒出。將出水孔22設置在凹槽21內,使得遺留在包邊2頂面上的液體回流到煲內,以保持包邊面干潔。凹槽21與包邊2邊緣相接的位置設置翻邊23,有效地防止液體倒出時回流到器皿壁上造成器皿壁的污染。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這兩處翻邊23優選為弧形邊,弧形設計既美觀又在同樣高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了翻邊的面積,更有效地的防止液體回流。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一凹槽21內出水孔22的數量為七個,并在該凹槽21內排成一行;另一凹槽21內出水孔22的數量為十三個,并在所在凹槽21內排成兩行,一行為七個,一行為六個,如圖2所示,各個出水孔22的孔徑相同,每行出水孔22的中心連線相互平行。上述結構使得一凹槽21內開設的出水孔22的數量多于另一凹槽21內開設的出水孔22的數量,這樣設置的優點在于,剛開始倒出器皿內的液體時,可以從出水孔22較少的凹槽內緩慢倒出,然后再從出水孔22較多的凹槽內快速倒出,從而可將液體從器皿中高效地倒出,不會造成液體在倒出過程中由于流量較大導致液體將玻璃蓋沖開,液體外溢將人員燙傷。將數量少的出水孔22在所在凹槽21內排成一行,數量多的出水22在所在凹槽21內排成兩行,每行出水孔22的中心連線相互平行。一方面在于,液體在從各個出水孔22流出時不易發生干涉;另一方面在于,注塑成孔時或沖孔時便于制造且使得成型后的包邊2更加美觀。
為了使得液體在最初倒出時,可以緩慢倒出,然后再從凹槽內快速倒出,從而可將液體從器皿中高效地倒出,不會造成液體在倒出過程中由于流量較大導致液體將玻璃蓋沖開,液體外溢將人員燙傷的問題。也可將兩個凹槽21中設置的出水孔22的數量相同,一凹槽21內開設的出水孔22的孔徑大于另一凹槽21內開設的出水孔22的孔徑。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包邊2的底面邊緣處設置有背向該包邊2頂面呈收縮狀的環形邊24。正如圖3和圖4所示,這一環形邊24呈V形設計,在將玻璃蓋扣蓋在器皿上后,環形邊24至于器皿內并與器皿內壁密封,從而防止器皿內的水蒸氣由器皿邊緣處冒出以及溢水現象的發生。
由于包邊2是由硅膠制成,而且玻璃蓋會與器皿同時加熱,考慮到熱脹冷縮,于是,優選地,位于包邊2頂面與該包邊2底面環形邊23之間的外壁上開設有一環形槽25,從而使得器皿在加熱過程中,包邊2底部提供了膨脹空間,避免了因為包邊2底部膨脹而與器皿內壁過盈配合,導致玻璃蓋不易開啟,或由于開蓋時用力過猛,造成液體飛濺,燙傷人員。
通過上面的實施例,我們不難看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玻璃蓋,只要在包邊2的頂面上加設至少一個凹槽21,且每一凹槽21內開設至少一個出水孔22,便可使得器皿在無需打開玻璃蓋的前提下從出水孔22將器皿內的液體倒出。將出水孔22設置在凹槽21內,便可將遺留在包邊2頂面上的液體回流到煲內,以保持包邊2頂面干潔。同時,每一凹槽與包邊2邊緣相接的位置設置翻邊23,便可有效地防止液體倒出時回流到器皿壁上造成器皿壁的污染。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