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鍋制造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鍋蓋及其浮子閥、壓力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力鍋逐漸被廣泛應用,特別是電壓力鍋。壓力鍋主要包括鍋體和鍋蓋,鍋蓋主要包括:旋轉把手、面蓋、內蓋和底蓋,其中,底蓋靠近鍋體的內腔,內蓋位于底蓋和面蓋之間;底蓋可旋轉地設于內蓋,旋轉把手驅動底蓋旋轉。底蓋可旋轉,是為了實現底蓋能夠與鍋體咬合、分離,從而實現鍋蓋與鍋體的連接和分離。
目前,鍋蓋設有防開蓋結構,以防止上壓后用戶開蓋。防開蓋結構主要為浮子閥,該浮子閥密封固定于底蓋,該浮子閥的浮子具有排氣通道,內蓋和面蓋具有用于與排氣通道連通的過孔。當鍋內上壓后,浮子閥的浮子會升起,此時浮子與閥體密封連接,限位機構限位浮子,使得底蓋不能旋轉,不可開蓋;當鍋內排氣完成后,浮子依靠重力作用下落至原位,此時限位機構的限位作用被解除,底蓋可旋轉,可以開蓋。
但是,上述鍋蓋中,鍋蓋合蓋未上壓前、或者鍋蓋合蓋上壓后密封連接浮子和閥體的密封圈未裝到位或損壞的情況下,鍋內蒸汽會由浮子閥的排氣通道排到鍋蓋內,即內蓋和底蓋之間。長時間使用后,整個鍋蓋會產生異味、發霉、殼體變形等問題,影響烹飪效果,導致使用性能較差。
綜上所述,如何在鍋蓋合蓋狀態下避免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以提高使用性能,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鍋蓋的浮子閥,在合蓋狀態下避免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以提高使用性能。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浮子閥的鍋蓋、和一種具有上述鍋蓋的壓力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鍋蓋的浮子閥,包括:用于密封固定于所述鍋蓋的底蓋的閥體,能夠與所述閥體密封連接的浮子;所述浮子閥還包括:在所述鍋蓋合蓋狀態下用于密封連接所述鍋蓋的內蓋和所述閥體的密封裝置,且所述密封裝置具有供所述浮子上浮的讓位結構。
優選地,所述密封裝置包括:能夠與所述內蓋密封連接的密封套筒;所述密封套筒外套于所述閥體,且所述密封套筒與所述閥體密封連接。
優選地,所述密封裝置還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套筒通過第一密封圈用于與所述內蓋密封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固定于所述內蓋。
優選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為矩形密封圈。
優選地,所述密封套筒通過第二密封圈與所述閥體密封連接。
優選地,所述閥體設有容納所述第二密封圈的第二容納槽。
優選地,所述閥體沿其軸向可滑動地設于所述密封套筒;所述密封裝置還包括外套于所述閥體的彈簧,且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閥體和所述密封套筒抵接。
優選地,所述閥體設有與所述彈簧的第一端抵接的限位凸臺,所述密封套筒設有與所述彈簧的第二端抵接的限位凹槽。
基于上述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鍋蓋,該鍋蓋包括:內蓋,可旋轉地設于所述內蓋的底蓋,密封固定于所述底蓋的浮子閥;其中,所述浮子閥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浮子閥。
優選地,所述內蓋設有用于排氣和限位所述浮子的內蓋過孔。
優選地,所述浮子閥還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套筒通過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內蓋密封連接,所述內蓋具有容納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一容納槽。
優選地,所述閥體通過第三密封圈與所述底蓋密封連接。
基于上述提供的鍋蓋,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壓力鍋,該壓力鍋包括鍋蓋,所述鍋蓋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鍋蓋。
優選地,所述壓力鍋為電壓力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的工作原理為:將閥體密封固定于底蓋,當鍋蓋合蓋未上壓時,鍋內蒸汽經浮子的排氣通道排出并進入讓位結構中,由于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和內蓋,則經排氣通道排出的蒸汽受密封裝置的阻擋不會進入內蓋和底蓋之間,即不會進入鍋蓋內;由于密封裝置具有供浮子上浮的讓位結構,當鍋蓋合蓋上壓后,則浮子上浮,浮子與閥體密封連接,若該浮子與閥體的密封結構未裝到位或損壞的情況下,鍋內蒸汽由浮子和閥體之間的間隙排出,由于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和內蓋,則由浮子和閥體之間的間隙排出的蒸汽受密封裝置的阻擋不會進入內蓋和底蓋之間,即不會進入鍋蓋內。故上述鍋蓋的浮子閥在鍋蓋合蓋狀態下避免了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通過增設密封裝置,在鍋蓋合蓋狀態下,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和內蓋,從而在鍋蓋合蓋狀態下避免了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提高了使用性能;同時,密封裝置具有供浮子上浮的讓位結構,保證了該浮子閥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在開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在合蓋未上壓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在合蓋上壓狀態下的結構意圖;
圖6為圖5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包括:浮子32,閥體31和密封裝置;其中,閥體31用于密封固定于鍋蓋的底蓋2,浮子32能夠與閥體31密封連接;在鍋蓋合蓋狀態下密封裝置用于密封連接鍋蓋的內蓋1和閥體31,且密封裝置具有供浮子32上浮的讓位結構。
上述鍋蓋的浮子閥中,浮子32沿其軸向可滑動地設于閥體31,即浮子32可上下浮動。當浮子32上浮后,浮子32與閥體31密封連接。具體地,浮子32通過第四密封圈33與閥體31密封連接。當然也可選擇浮子32與閥體31通過其他結構實現密封連接,并不局限于此。
需要說明的是,鍋蓋合蓋狀態,是指底蓋2旋至預設位置,用于與鍋體咬合的狀態。在鍋蓋合蓋狀態下,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31和內蓋1,即密封裝置與閥體31密封連接,同時密封裝置也與內蓋1密封連接,使得蒸汽無法從密封裝置和閥體31之間溢出,蒸汽也無法從密封裝置與內蓋1之間溢出,蒸汽亦無法從密封裝置溢出,以阻擋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可以理解的是,鍋蓋內是指內蓋1和底蓋2之間。密封連接可為直接接觸密封連接,也可為通過密封件實現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的工作原理為:將閥體31密封固定于底蓋2,當鍋蓋合蓋未上壓時,如圖3-4所示,鍋內蒸汽經浮子32的排氣通道排出并進入讓位結構中,由于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31和內蓋1,則經排氣通道排出的蒸汽受密封裝置的阻擋不會進入內蓋1和底蓋2之間,即不會進入鍋蓋內;由于密封裝置具有供浮子32上浮的讓位結構,當鍋蓋合蓋上壓后,則浮子32上浮,浮子32與閥體31密封連接,如圖5-6所示,若該浮子32與閥體31的密封結構未裝到位或損壞的情況下,鍋內蒸汽由浮子32和閥體31之間的間隙排出,由于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31和內蓋1,則由浮子32和閥體31之間的間隙排出的蒸汽受密封裝置的阻擋不會進入內蓋1和底蓋2之間,即不會進入鍋蓋內。故上述鍋蓋的浮子閥在合蓋狀態下避免了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
需要說明的是,鍋蓋合蓋未上壓狀態是指,當鍋蓋合蓋后,鍋內壓力不足以頂起浮子32的狀態;鍋蓋合蓋上壓狀態,是指鍋內蒸汽逐漸增多,鍋內壓力逐漸增大,當壓力大于浮子32的重力時,浮子32被頂起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通過增設密封裝置,在鍋蓋合蓋狀態下,密封裝置密封連接浮子閥的閥體31和內蓋1,從而在合蓋狀態下避免了鍋內蒸汽進入鍋蓋內,提高了使用性能;同時,密封裝置具有供浮子32上浮的讓位結構,保證了該浮子閥的正常工作。
上述鍋蓋的浮子閥中,讓位結構可為一個具有開口的腔體,也可為一個通孔或者通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讓位結構的具體結構不做限定。
上述密封裝置存在多種結構,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為了便于密封,上述密封裝置包括:能夠與內蓋1密封連接的密封套筒34;密封套筒34外套于閥體31,且密封套筒34與閥體31密封連接。此時,讓位結構即為密封套筒34的內腔。
上述密封套筒34實現與內蓋1密封連接,存在多種結構。例如,密封套筒34的頂端與內蓋1直接接觸密封連接,這對密封套筒34和內蓋1的加工要求較高;或者密封套筒34與內蓋1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為了方便加工和設置,優先選擇后者,具體地,上述密封裝置還包括第一密封圈37,密封套筒34通過第一密封圈37用于與內蓋1密封連接。
該第一密封圈37可固定于密封套筒34,也可固定于內蓋1。為了方便加工和固定,優先選擇第一密封圈37用于固定于內蓋1。
此時,當鍋蓋處于開蓋狀態時,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并未密封連接,如圖1-2所示;當需要合蓋時,旋轉底蓋2實現合蓋,此時密封套筒34移至內蓋1上的第一密封圈37,實現密封套筒34與內蓋1的密封連接,如圖3-6所示。
對于第一密封圈37在內蓋1的固定結構,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密封圈37可為金屬墊片,也可為橡膠密封圈。為了保證密封效果,優先選擇第一密封圈37為橡膠密封圈。進一步地,第一密封圈37為矩形密封圈,有效保證了密封穩定性。當然,也可選擇第一密封圈37為其他形狀和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鍋蓋的浮子閥中,密封套筒34與閥體31密封連接,具體地,二者可直接接觸密封連接;或者二者通過密封膠密封連接;或者二者通過密封圈密封連接。為了便于制造,優先選擇后者,具體地,密封套筒34通過第二密封圈35與閥體31密封連接。
為了便于安裝,上述閥體31設有容納第二密封圈35的第二容納槽。當然,在密封套筒34的壁厚較大的情況下,也可在密封套筒34上設置容納第二密封圈35的容納槽,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上述第二密封圈35可為金屬墊片,也可為橡膠密封圈。為了保證密封效果,優先選擇第二密封圈35為橡膠密封圈。進一步地,第二密封圈35為O形密封圈,有效保證了密封穩定性。當然,也可選擇第二密封圈35為其他形狀和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鍋蓋中,當底蓋2沿浮子閥的軸向會上下浮動時,為了保證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密封連接的可靠性,上述鍋蓋的浮子閥中,閥體31沿其軸向可滑動地設于密封套筒34;上述密封裝置還包括外套于閥體31的彈簧36,且彈簧36的兩端分別與閥體31和密封套筒34抵接。這樣,鍋蓋合蓋后,底蓋2未上浮時,彈簧36的兩端分別與閥體31和密封套筒34抵接,密封套筒34與底蓋2密封連接;當底蓋2上浮后,由于密封套筒34頂端無法移動,閥體31隨底蓋2向上移動,則彈簧36被壓縮,保證進一步加強了密封套筒34與內蓋1的密封性能。
為了避免彈簧36發生偏移,上述閥體31設有與彈簧36的第一端抵接的限位凸臺,密封套筒34設有與彈簧36的第二端抵接的限位凹槽。當然,也可選擇將限位凸臺和限位凹槽的位置對調;或者閥體31和密封套筒34均設置與彈簧36抵接的限位凸臺或限位凹槽,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
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鍋蓋,該鍋蓋包括內蓋1,底蓋2和浮子閥3;其中,底蓋2可旋轉地設于內蓋1,浮子閥3密封固定于底蓋2;浮子閥3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鍋蓋的浮子閥。可以理解的是,底蓋2位于內蓋1的底端,即底蓋2位于內蓋1靠近鍋體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內蓋1設有排氣結構,以保證在鍋蓋合蓋上壓前排出氣體。相應地,在鍋蓋合蓋狀態下,讓位結構與排氣結構連通,以將讓位結構中的氣體排出。
由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鍋蓋的浮子閥具有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具有上述鍋蓋的浮子閥,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鍋蓋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本文不再贅述。
為了便于限位浮子32,上述鍋蓋中,內蓋1設有用于排氣和限位浮子32的內蓋過孔11,且在鍋蓋合蓋狀態下讓位結構與內蓋過孔11連通,如圖3-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此時排氣結構為內蓋過孔11,在鍋蓋合蓋狀態下,讓位結構與內蓋過孔11連通。
上述鍋蓋中,在鍋蓋合蓋上壓狀態下,浮子32上浮并穿過內蓋過孔11,內蓋過孔11對浮子32進行限位,由于浮子32與閥體31周向固定連接,則對整個浮子閥進行了限位,由于浮子閥3固定于底蓋2,則實現了對底蓋2的限位,防止了底蓋2旋轉,保證了用戶的安全。
為了便于內蓋過孔11限位浮子32,當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密封連接時,密封套筒34位于內蓋過孔11的外圍。可以理解的是,密封套筒34位于內蓋過孔11的外圍,是指,內蓋過孔11沿其軸向在密封套筒34上的投影落在密封套筒34中。進一步地,當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密封連接時,密封套筒34與內蓋過孔11共軸線。具體地,密封套筒34的內徑等于或者大于內蓋過孔11的孔徑。
當然,也可選擇當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密封連接時,密封套筒34位于內蓋過孔11中。若此時密封套筒34與內蓋過孔11共軸線,則密封套筒34的內徑小于內蓋過孔11的孔徑。
當然,可選擇限位浮子32的結構為其他結構,例如限位凸起或者限位柱等,此時,需要另外設置排氣結構,以保證鍋蓋合蓋上壓前排出氣體。
上述鍋蓋中,當浮子閥3包括第一密封圈37時,密封套筒34通過第一密封圈37與內蓋1密封連接,內蓋1具有容納第一密封圈37的第一容納槽。這樣,便于密封套筒34與內蓋1密封連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納槽為環形槽。
上述鍋蓋中,浮子閥3的閥體31密封固定于底蓋2。為了便于閥體31與底蓋2的密封連接,優先選擇閥體31通過第三密封圈4與底蓋2密封連接。
對于閥體31與底蓋2的固定連接,可在密封的同時實現固定連接,例如閥體31與底蓋2通過螺紋配合實現密封連接、或者閥體31與底蓋2通過密封膠密封連接;也可采用另外的結構實現固定連接,例如閥體31通過第三密封圈4與底蓋2密封連接,且閥體31與底蓋2通過過盈配合實現固定連接,或者閥體31與底蓋2通過焊接實現固定連接。
上述第三密封圈4可為金屬墊片,也可為橡膠密封圈。為了保證密封效果,優先選擇第三密封圈4為橡膠密封圈。進一步地,第三密封圈4為O形密封圈,有效保證了密封穩定性。當然,也可選擇第三密封圈4為其他形狀和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鍋蓋中,優先選擇底蓋2為鋼蓋。當然,也可選擇底蓋2采用其他材質進行制作,并不局限于此。
基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鍋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壓力鍋,該壓力鍋包括鍋蓋,該鍋蓋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鍋蓋。
由于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鍋蓋具有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壓力鍋具有上述鍋蓋,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壓力鍋也具有相應地技術效果,本文不再贅述。
優選地,上述壓力鍋為電壓力鍋。當然,壓力鍋也可為其他類型,并不局限于此。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