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壺或鍋,具體是一種湯液循環電熱壺或鍋。
背景技術:
傳統電熱壺和鍋都是在底部采用發熱盤,對容器本體內的湯液進行加熱。湯液只是簡單的受熱煮沸,該結構用于煮水方便實用,但在熬煮補品或是藥材時,由于添加物是固體,容易沉淀在容器本體下部,添加物直接被發熱盤加熱,容易出現多種問題:一是添加物容易被發熱盤燒焦;二是受熱不均勻導致湯液無法循環,熬煮的效果較差,添加物的營養成分無法充分析出,造成營養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湯液循環電熱壺或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湯液循環電熱壺或鍋,包括容器本體及發熱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湯液循環泵,湯液循環泵呈向下開口的傘狀,并在其頂部向上延伸出空心泵柱,湯液循環泵將發熱盤罩在其中;在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中部以下(即是其高度的中線以下部位)開有多個進水孔,并在泵柱上開有多個泵水孔。
上述電熱壺或鍋,其特征在于,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中部以下設有一圈內凹的進水圈,進水孔設在進水圈上。
上述電熱壺或鍋,其特征在于,發熱盤上還設有水位探頭,水位探頭也被湯液循環泵罩在其中。
所述湯液循環泵是陶瓷材料制成的。
本實用新型產品結構合理,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問題,湯液循環泵將添加物和發熱盤有效隔離,使得湯液能夠直接受熱,并且形成循環流動,添加物能夠充分熬煮,提高了湯液的營養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湯液循環泵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湯液循環電熱壺的剖視圖(剖視方向與圖1中A-A方向相同,為便于視圖,僅以線條表示)。
圖中標記:1——壺體;2——發熱盤;3——水位探頭;4——湯液循環泵;5——泵柱;6——進水圈;7——進水孔;8——泵水孔;M——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中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如圖1~3所示,湯液循環電熱壺,包括壺體(即是容器本體)及發熱盤,發熱盤上設有水位探頭;還包括湯液循環泵,湯液循環泵呈向下開口的傘狀,并在其頂部向上延伸出空心泵柱;湯液循環泵將發熱盤連同水位探頭罩在其中;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中部以下設有一圈內凹的進水圈,在進水圈上開有6個進水孔,并在泵柱上開有16個泵水孔。
本實施例產品結構合理,湯液循環泵將添加物和發熱盤有效隔離,使得湯液能夠直接受熱,并且形成明顯的循環流動,添加物能夠充分熬煮,提高了湯液的營養價值。
對比例1:與實施例不同的是,進水孔開設在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中部以上。湯液的循環流動不明顯,添加物熬煮效果下降。
對比例2:與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湯液循環泵的傘狀結構從上至下都開設有大量的進水孔。同樣地,湯液的循環流動不明顯,添加物熬煮效果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