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家居裝飾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室內吊椅。
背景技術:
室內吊椅符合現代化家居裝飾,不但美觀,而且實用;坐在上面看書看電視等心情都會更加舒暢。
現有技術的室內吊椅包括一個矩形或“工”字型底座;所述底座的兩端分別設有垂直連接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設有橫梁;所述橫梁上設有兩根等長的繩索與懸空的座椅連接,整體形狀類似秋千。這種吊椅雖然結構簡單,但是只能前后晃動,舒適性較差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底座占據的較大的空間,安裝位置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吊椅舒適度差、占用空間大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室內吊椅,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室內吊椅,它包括環形底座;其要點是所述底座上設有套管;所述套管內設有套接的弧形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端設有豎直分布的拉簧;所述拉簧的下面與吊環連接;所述吊環的后面設有一道半圓形豎梁和一道半圓形橫梁,其中豎梁分別于吊環的上下兩端連接,橫梁與吊環的中間兩端連接,形成一個半圓形球體框架;所述橫梁和豎梁的中間交織一起連接;所述橫梁與吊環的下端點設有多道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支撐管在套管內上下調節,通過螺栓固定,根據身高差異或個人喜好,通過調節支撐桿的高度來確定吊環的離地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套管與底座之間設有加固撐,保證套管的支撐強度。
進一步地,所述拉簧的上面與在支撐桿轉動連接,在躺倚的時候,不但可以上下緩沖,還可以旋轉搖動。
進一步地,所述吊環的下端點與豎梁連接處鋪設海綿墊,坐起來更加舒適。
進一步地,所述吊環與橫梁和豎梁形成半圓形球體框架的內側或外側設有編織網。
進一步地,所述編織網為繩編織網或管編織網。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通過設置環形底座和環形吊環,頂部只有一個支撐點節約了大量占地面積,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吊椅舒適度差、占用空間大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桿 2、豎梁 3、加強筋 4、套管 5、加固撐 6、底座 7、拉簧 8、吊環 9、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根據圖1,一種室內吊椅,它包括環形底座6;所述底座6上設有套管4;所述套管4內設有套接的弧形支撐桿1;所述支撐桿1的頂端設有豎直分布的拉簧7;所述拉簧的下面與吊環8連接;所述吊環的后面設有一道半圓形豎梁2和一道半圓形橫梁9,其中豎梁分別于吊環的上下兩端連接,橫梁與吊環的中間兩端連接,形成一個半圓形球體框架;所述橫梁和豎梁的中間交織一起連接;所述橫梁與吊環的下端點設有多道加強筋3。
所支撐管在套管內上下調節,通過螺栓固定,根據身高差異或個人喜好,通過調節支撐桿的高度來確定吊環的離地間隙。
所述套管與底座之間設有加固撐5,保證套管的支撐強度。
所述拉簧的上面與支撐桿轉動連接,在躺倚的時候,不但可以上下緩沖,還可以旋轉搖動。
所述吊環的下端點與豎梁連接處鋪設海綿墊,坐起來更加舒適。
所述吊環與橫梁和豎梁形成半圓形球體框架的內側或外側設有編織網。
所述編織網為繩編織網或管編織網。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通過設置環形底座和環形吊環,頂部只有一個支撐點節約了大量占地面積,有效的解決了現有技術的吊椅舒適度差、占用空間大的技術問題。
顯然,上文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