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門窗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門窗邊框的中央密封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提升推拉門由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高承重、板塊大,通透性和通過性能好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歡,但在門結構的細節處理上做的不夠好,導致門之間密封不完全,特別是提升推拉門的邊框劃分為室外側和室內側,由于門窗邊框的型材為一體加工成型,室外側和室內側的溫差可以通過型材直接交換傳遞,使室內側和室外側的溫度傳遞效率高,不利于保溫。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門窗邊框的中央密封組件,它具有密封效果好,隔熱效果明顯的特點。
具體地,本申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用于門窗邊框的中央密封組件,門窗邊框包括室外型材、室內型材、中間型材和若干隔熱條,所述隔熱條連接在中間型材的兩側上,所述室外型材和室內型材位于中間型材的兩側且分別與隔熱條相連,所述門窗邊框開設有加工槽,所述加工槽截斷中間型材且向兩側延伸至隔熱條,中央密封組件插設安裝在加工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中央密封組件包括基座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所述基座密封件上設置有主體部和凸出設置在主體部一端的卡接部,所述主體部插入加工槽,所述卡接部抵靠在室外型材和室內型材上,所述底部密封件貼緊在主體部的另一端且底部密封件的兩端抵靠在室外型材和室內型材上,緊固件鎖緊連接基座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
進一步的,所述主體部上開設有卡接槽,所述底部密封件上凸設有凸起安裝臺,所述底部密封件貼緊至基座密封件,所述凸起安裝臺插入卡接槽并限定在卡接槽內。
進一步的,在主體部的兩端垂直設置有支腳部,所述卡接部設置在支腳部的端部且卡接部的寬度大于支腳部的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底部密封件的兩端開設有限位槽,所述凸起安裝臺位于兩限位槽之間,所述底部密封件扣設在門窗邊框上,所述限位槽扣設在加工槽的側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底部密封件上開設有共線的安裝槽和釘孔,所述安裝槽內安裝有緊固螺母,所述基座密封件上開設有臺階孔,緊固件穿過臺階孔和釘孔并鎖緊底部密封件上的緊固螺母。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槽呈六角形凹槽狀,所述安裝槽內凸出設置有若干固定筋,所述固定筋間隔設置在安裝槽間隔的內側表面上,所述固定筋平行于釘孔的軸線。
進一步的,在兩支腳部上均開設有定位槽,兩定位槽相對設置,在兩定位槽之間卡設安裝有彈性密封件,所述彈性密封件的兩端凸出主體部。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密封件上安裝有毛條,所述毛條凸出主體部。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幾個有益效果:
1、將中間型材在中間截斷,使中間型材與室內和室外分開接觸,熱量不能通過型材直接傳遞,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2、通過緊固件連接基座密封件和底部密封件,基座密封件與加工槽緊密配合,安裝方便,密封效果好。
3、在基座密封件上安裝彈性密封件,使提升推拉門在移動過程中,彈性密封件始終抵靠在提升推拉門上,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和清潔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彈性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基座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底部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申請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如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申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于門窗邊框的中央密封組件,門窗邊框20由室外型材23、室內型材22、中間型材21和若干隔熱條24,隔熱條24連接在中間型材21的兩側,作為優選,隔熱條24設置有四根分別安裝在中間型材21的上下兩側,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位于中間型材21的兩側且分別與隔熱條24相連,室外型材23、室內型材22和中間型材21連接成一個整體,在門窗邊框20上開設有加工槽25,加工槽25截斷中間型材21且加工槽25向兩側延伸至隔熱條24,即加工槽25向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方向延伸,中央密封組件10插設安裝在加工槽25內。由于中間型材21的一半與室外接觸,另一半與室內接觸,加工槽25截斷了中間型材21使中間型材21不能直接傳遞熱量,中央密封組件10插設在加工槽25中,起到密封加工槽25和隔斷熱量傳遞的作用,隔熱效果明顯。
如圖4和圖5所示,中央密封組件10包括基座密封件11和底部密封件12,在基座密封件11上設置有主體部111和凸出設置在主體部111一端的卡接部112,作為優選,在主體部111的兩端垂直設置有支腳部113,卡接部112設置在支腳部113的端部且卡接部112的寬度大于支腳部113的寬度,即卡接部112的截面積大于支腳部113的截面積,主體部111的外表面與加工槽25的內表面相匹配,作為優選加工槽25開設成長孔形,當主體部111插入加工槽25時,卡接部112抵靠在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上,底部密封件12貼緊在主體部111的另一端且底部密封件12的兩端抵靠在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上,緊固件14鎖緊連接基座密封件11和底部密封件12。
基座密封件11和底部密封件12分設在門窗邊框20的兩側,基座密封件11兩側的卡接部112卡緊在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上限定了基座密封件11的縱向移動位置,緊固件14帶動底部密封件12抵緊在基座密封件11上,同時,底部密封件12的兩端限定室外型材23和室內型材22,有效密封加工槽25的另一側,主體部111與支腳部113形成“U”字形結構,在中間型材21上開設有中間槽211,基座密封件11的U形槽與中間槽211共線,中央密封組件10兩側的中間槽211導通,提升推拉門方便在門窗邊框20上移動,在支腳部113相對的側壁上卡接部112彎曲并平齊至支腳部113的內側壁,卡接部112起到包角的作用,使型材的切割邊包裹在基座密封件11上,使加工槽25加工方便。
在主體部111上開設有卡接槽114,卡接槽114呈矩形凹陷開設在主體部111上,在底部密封件12上開設有凸起安裝臺121,凸起安裝臺121凸出設置在底部密封件12的一側平面上,凸起安裝臺121的形狀與卡接槽114相匹配,當緊固件14連接底部密封件12貼緊至基座密封件11時,凸起安裝臺121插入卡接槽114并限定在卡接槽114內。設置相互配合的凸起安裝臺121與卡接槽114,使兩者的結合更加緊密,連接可靠,安裝時便于定位,配合度高。
在底部密封件12的兩端開設有限位槽124,限位槽124平行于中間槽211,凸起安裝臺121位于兩限位槽124之間,底部密封件12扣設在門窗邊框20上,限位槽124扣設在加工槽25的側壁上。門窗邊框20上的加工槽25開設至室外型材23或室內型材22的側壁上,凸起安裝臺121插入卡接槽114后,限位槽124卡緊在室外型材23或室內型材22的側壁上,使緊固件14拉緊底部密封件12連接至基座密封件11時,限位槽124能拉抵室外型材23或室內型材22的側壁,使底部密封件12具有拉緊力和形變力,既能底部密封件12緊密連接在門窗邊框20上,起到密封作用,又能張緊室外型材23或室內型材22在加工槽25處的側壁,穩定型材尺寸,拆卸時,底部密封件12有向外彈出的應力,便于安裝和拆卸。
如圖5所示,在底部密封件12上開設有共線的安裝槽122和釘孔122,在安裝槽122內安裝有緊固螺母15,在基座密封件11上開設有臺階孔115,臺階孔115開設在主體部111上,緊固件14穿過臺階孔115和釘孔122并鎖緊底部密封件12上的緊固螺母15,作為優選,安裝槽122呈六角形凹槽狀,在安裝槽122內凸出設置有若干固定筋123,固定筋123間隔設置在安裝槽122間隔的內側表面上,固定筋123平行于釘孔122的軸線。即安裝槽122有六個面,在其中三個間隔的槽面上凸出設置固定筋123,固定筋123設置成圓弧形截面,緊固螺母15與安裝槽122相匹配,緊固螺母15不易轉動,在安裝槽122內設置固定筋123,調節緊固螺母15與安裝槽122的間隙和緊密度,使緊固螺母15不易脫落。
如圖2和圖3所示,在兩支腳部113上均開設有定位槽117,定位槽117一側面為主體部111的上表面,另一側為支腳部113凸出的限位筋116,兩定位槽117的開口相對設置,在兩定位槽117之間卡設安裝有彈性密封件13,彈性密封件13的兩端凸出主體部111,在彈性密封件13上安裝有毛條,毛條凸出主體部111。在基座密封件11上安裝彈性密封件13,可以使提升推拉門在上下移動過程中,彈性密封件13貼緊在門窗的邊框上,起到密封作用,作為優選,在彈性密封件13上安裝有毛條,毛條緊貼在提升推拉門上,在提升推拉門的水平移動過程中,能清除邊框上的異物,保持整潔。
彈性密封件13包括底座部131、分別設置在底座部131兩側的密封部133和連接片132,即彈性密封件13形成“V”字形結構,底座部131為扁平的平板狀,底座部131和密封部133相互平行且底座部131和密封部133不處于同一平面,連接片132的兩端傾斜連接在底座部131和密封部133上,在底座部131上凸出設置有若干相對設置的定位筋134,作為優選,密封部133朝向定位筋134一側凸出,在密封部133上開設有若干毛條槽137,毛條安裝在毛條槽137內,當毛條槽137受垂直力時,密封部133繞連接片132向外側平移,即門窗抬起安裝時,邊框抵靠在毛條上,連接片132受力后繞連接處轉動,密封部133受到擠壓向上和兩側移動擴展,彈性密封件13始終抵靠在兩扇提升推拉門的頂部,保證提升推拉門在開啟和關閉后的密封性能與裝飾作用。
安裝時,依次將密封部133、連接片132穿過基座密封件11的U形槽,底座部131一側的定位筋134進過擠壓變形后進入定位槽117,在通過定位槽117后,定位筋134回彈卡接在限位筋116上,另一側的定位筋134卡接在限位筋116的另一端,底座部131卡緊在定位槽117內,彈性密封件13卡緊安裝在基座密封件11上,彈性密封件13平行于中間槽211,密封部133遠離基座密封件11一側凸出,毛條向外凸出且橫向相交至中間槽211,提升推拉門的運動方向垂直于毛條。
在底座部131上設置有加強部136,加強部136朝向定位筋134一側凸出,加強部136與定位筋134之間設置有夾持槽135,在定位筋134的端部設置有凸起部1341,凸起部1341朝向底座部131一側凸出。彈性密封件13中的底座部131插入定位槽117后,加強部136位于兩定位槽117之間并與定位筋134配合,使底座部131在定位槽117內的擺動幅度小,定位筋134能方便夾持限位筋116,在定位筋134的端部設置凸起部1341,增大了定位筋134與限位筋116之間的接觸面,彈性密封件13不易從定位槽117中脫開。
作為優選,定位筋134設置有四個且凸出設置在底座部131的四角上,定位筋134兩兩相對設置,同側的定位筋134相互平行。即定位筋134設置成兩兩相對的兩組,分布在底座部131的四角上,定位筋134與加強部136之間設置的夾持槽135,能使定位筋134具有壓縮避讓的空間,方便通過定位槽117,兩相對的定位筋134形成“八”字形分布,有利于加工和實現點定位,提高彈性密封件13的安裝穩定性和定位的便捷性。
毛條槽137開設在密封部133上,作為優選,每個密封部133上均設置有兩列毛條槽137,兩毛條槽137之間相互平行,毛條槽137的槽口朝向定位筋134凸出的方向,即毛條槽137朝向提升推拉門一側開設,在毛條槽137的槽口兩側設有若干卡接筋1371,卡接筋1371朝向凹槽的中心方向凸出,位于槽口同一側的卡接筋1371間隔設置,在毛條槽137的底面上凸出設置有防脫筋1372,防脫筋1372平行于毛條槽137,防脫筋1372位于兩卡接筋1371之間。毛條壓接在毛條槽137內時,一側抵靠壓緊在毛條槽137內的防脫筋1372上,另一側卡緊在兩卡接筋1371上,防脫筋1372和兩卡接筋1371形成三角定位的形式,毛條安裝在毛條槽137內,不易脫出和跑動,位置確定。
以上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請,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保護的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