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向內側開啟的門結構,具體來講,是指一種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
背景技術:
現有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用于安裝在野外或郊外住人的集裝箱、打包箱或折疊箱上,包括門和門框,門框包括左豎邊框、右豎邊框、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在左豎邊框、右豎邊框、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外側設有一檔邊,由于野外或郊外雨水或露水加大,雨水或露水容易從門與檔邊之間的縫隙中流入或滲入到箱房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能夠改善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通過采用設置在上下橫邊框內側的排水槽,將積水從排水槽的排水孔排出,避免水通過上下橫邊框進入門內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包括門及與其相匹配的門框,所述的門框包括上橫邊框、下橫邊框、左豎邊框及右豎邊框,在所述的上橫邊框和所述的下橫邊框外側內壁分別呈L形,所述的上橫邊框和所述的下橫邊框相向的端面上分別設置有凸臺,在所述的凸臺與所述的上橫邊框及下橫邊框之間形成排水凹槽,在所述的排水凹槽內側分別設置有排水孔。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上橫邊框和所述的下橫邊框面向所述的凸臺一側端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條,所述的第一密封條位于所述的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與所述的門外壁之間。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一密封條靠近門一側設置有第一擋水邊,所述的第一擋水邊能夠貼合在所述的門內側。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門長度方向邊緣設置有延長部,所述的凸臺與所述的上橫邊框、下橫邊框內側端面之間形成凹口臺階,所述的延長部能夠貼合在所述的凹口臺階內側。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延長部面向所述的凹口臺階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密封條。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條上設置有第二擋水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二擋水邊為相互呈八字形的2個,2個所述的第二擋水邊分別貼合在所述的凸臺和所述的凹口臺階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左豎邊框和右豎邊框外側內壁呈L形,在所述的左豎邊框和右豎邊框外側面向所述的門外壁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在該所述的第一密封條上設置有能夠貼合在所述的門外壁上的第一擋水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門寬度方向內側分別設置有延長部,在所述的左豎邊框和右豎邊框靠近所述的延長部一側外壁上設置有凹口臺階,在該所述的延長部面向所述的凹口臺階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密封條。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條上設置有2個第二擋水邊,2個所述的第二擋水邊呈八字形并分別貼合在所述的凹口臺階的兩個端面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由內部開啟門的方式,通過采用設置在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內側的凸臺形成排水凹槽,使水一旦滲入門內側時,能夠利用排水凹槽將水排出,避免門內側形成積水,利用設置在排水凹槽內側的排水孔,可以方便的將水排到外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B-B向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A-A向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下橫邊框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左豎邊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介紹,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5所示,一種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包括門101及與其相匹配的門框,所述的門框包括上橫邊框102、下橫邊框103、左豎邊框104及右豎邊框105,在所述的上橫邊框102和所述的下橫邊框103外側內壁分別呈L形,所述的上橫邊框102和所述的下橫邊框103相向的端面上分別設置有凸臺106,在所述的凸臺106與所述的上橫邊框102及下橫邊框103之間形成排水凹槽107,在所述的排水凹槽107內側分別設置有排水孔108。
本實用新型中,利用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形成橫邊框組,左豎邊框和右豎邊框形成豎邊框組,將門安裝在橫邊框組和豎邊框組形成的矩形框架內,在門閉合時,使門的寬度方向兩個邊分別貼合在豎邊框組內側,門長度方向兩個邊分別貼合在橫邊框組內側,安裝完成之后,當水分通過橫邊框組進入橫邊框組內側時,利用排水凹槽,可以將水引到門外側,本實用新型采用從內側開啟門的方式,使水直接通過排水孔排出,從而避免水進入門內部。
本實用新型左豎邊框與右豎邊框結構相同,上橫邊框和下橫邊框結構相同。使本移動房箱用整體式內開門可以上下顛倒著裝。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橫邊框組與門之間的密封性能,優選地,在所述的上橫邊框102和所述的下橫邊框103面向所述的凸臺106一側端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條109,所述的第一密封條109位于所述的上橫邊框103和下橫邊框103與所述的門101外壁之間。
安裝之后,使第一密封條貼合在門外壁上,從而使門外壁上下兩端通過第一密封條實現密封,避免水從門上下兩端進入其內部。
進一步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在所述的第一密封條109靠近門101一側設置有第一擋水邊110,所述的第一擋水邊110能夠貼合在所述的門101內側。
本實施例中利用第一擋水邊結構,使其壓合在門外壁上,從而使門外壁與第一擋水邊之間不存在空隙,從而能夠進一步的提高其密封特性。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橫邊框組內側與門內壁之間的密封性能,優選地,在所述的門101長度方向邊緣設置有延長部114,所述的凸臺106與所述的上橫邊框102、下橫邊框103內側端面之間形成凹口臺階111,所述的延長部114能夠貼合在所述的凹口臺階111內側。
利用延長部與凹口臺階相互配合,實現門內側與橫邊框組內側之間的相對密封,能夠減少水通過橫邊框組進入門內側。本實施例中,在門閉合時,使延長部完全貼合在凹口臺階內側即可。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為了提高門與凹口臺階之間的密封性能,優選地,在所述的延長部114面向所述的凹口臺階111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密封條112。使第二密封條實現延長部與凹口臺階之間的密封,避免第二密封條與凹口臺階之間存在空隙導致出現滲水。
進一步優選地,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性能,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條112上設置有第二擋水邊113。使擋水邊一端固定在第二密封條上,其另一端在門閉合時能夠貼合在凹口臺階上,從而有效提高第二密封條與凹口臺階之間的密封性。
由于門的邊緣一般為直角結構,本實施例中,使凹口臺階與延長部相匹配,使其橫斷面呈直角三角形,為了提高密封性,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的第二擋水邊113為相互呈八字形的2個,2個所述的第二擋水邊113分別貼合在所述的凸臺106和所述的凹口臺階111上。
通過設置兩個第二擋水邊,使兩個第二擋水邊分別貼合在凹口臺階的兩個直角邊上,從而使第二擋水邊將凹口臺階的兩個端面均進行密封,能夠進一步提高密封性。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對左豎邊框和右豎邊框形成的豎邊框組進行密封的優選結構,優選地,所述的左豎邊框104和右豎邊框105外側內壁呈L形,在所述的左豎邊框104和右豎邊框105外側面向所述的門101外壁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一密封條109,在該所述的第一密封條109上設置有能夠貼合在所述的門101外壁上的第一擋水邊110。
本實施例中,使門閉合時,其外側端面分別貼合在豎邊框組上的第一密封條上,利用第一密封條及設置在第一密封條上的第一擋水邊對豎邊框組與門之間進行密封。
實施例5:
本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對門內側與豎邊框組之間進行密封,優選地,在所述的門101寬度方向內側分別設置有延長部114,在所述的左豎邊框104和右豎邊框105靠近所述的延長部114一側外壁上設置有凹口臺階111,在該所述的延長部114面向所述的凹口臺階111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二密封條112。
本實施例中,使門閉合時,門的兩側的延長部上的第二密封條分別貼合在凹口臺階上,使門兩側實現密封。
為了使凹口臺階與門相匹配,本實施例中,使凹口臺階的橫斷面呈直角,進一步優選地,本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密封條112上設置有2個第二擋水邊113,2個所述的第二擋水邊113呈八字形并分別貼合在所述的凹口臺階111的兩個端面上。使呈八字形的第二擋水邊分別貼合在凹口臺階的兩個直角邊上,使兩直角邊均實現密封。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密封條和第二密封條可以分別采用橡膠制成,橫邊框組和豎邊框組可以均采用鍍鋅結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