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加熱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帶泄壓裝置的液體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電水杯是一種通過將電能轉換為熱能來對杯中的液體進行加熱的設備,由于電水杯具有加熱速度快、省電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家庭、辦公室以及戶外等場所。
目前,電水杯主要包括杯蓋、杯體和帶有加熱裝置和溫控裝置的底座,其中,杯蓋蓋設在杯體的頂端,杯體的底端與底座相連,加熱裝置位于杯體和底座之間用于對杯體內的水進行加熱,溫控裝置用于在檢測到杯體內的水沸騰時斷開加熱裝置的電源以使加熱裝置停止加熱,在使用過程中,為了使得電水杯在攜帶或傾倒時不會漏水,往往將杯蓋與杯體之間設置為密封連接。
然而,當杯蓋與杯體之間設置為密封連接時,在加熱過程中,杯體中產生的水蒸氣逐漸增多,使得電水杯內部的壓力增大,在加熱完成后,開啟杯蓋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體加熱裝置,解決了現有的電水杯因加熱過程中杯體內蒸汽壓力過大使得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體加熱裝置,包括:盛液主體、打開或關閉所述盛液主體的蓋體、固定于所述盛液主體底端的底座、用于加熱所述盛液主體內液體的加熱裝置以及用于從泄壓口釋放所述盛液主體內蒸汽的泄壓裝置,其中,所述泄壓裝置包括感溫磁體和泄壓組件,所述泄壓組件在所述感溫磁體的吸力作用下關閉所述泄壓口,所述泄壓組件在所述盛液主體內的蒸汽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吸力而至少部分打開所述泄壓口。
通過在液體加熱裝置上設置泄壓裝置,泄壓裝置包括感溫磁體和泄壓組件,且所述泄壓組件在所述感溫磁體的吸力作用下關閉所述泄壓口,當所述盛液主體內的溫度逐漸升高時,所述感溫磁體的吸力逐漸減弱,于是所述泄壓組件在所述盛液主體內的蒸汽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吸力而至少部分打開所述泄壓口,以使所述盛液主體內的蒸汽至少部分從所述泄壓口處排出,從而避免了盛液主體內的蒸汽壓力過大的問題,當盛液主體內的溫度逐漸降低時,感溫磁體變得逐漸具有磁性,泄壓組件在感溫磁體的吸力作用下關閉泄壓口,使得盛液主體內外進行密封,從而防止盛液主體內的水流出,這樣液體加熱裝置在攜帶或傾斜時也不會漏水,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因此,本實施例提供的液體加熱裝置解決了現有的電水杯因加熱過程中盛液主體內蒸汽壓力過大使得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的問題。
可選的,所述泄壓口設置在所述感溫磁體上。
可選的,所述感溫磁體的吸力隨著所述盛液主體內的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弱,當所述盛液主體內的蒸汽壓力大于所述吸力時,所述泄壓組件在所述蒸汽壓力作用下從所述泄壓口處彈起而至少部分打開所述泄壓口。
可選的,所述泄壓組件包括:與所述感溫磁體相吸的吸磁體以及設置在所述吸磁體朝向所述盛液主體內的一端的阻擋件,所述吸磁體在所述感溫磁體吸力作用下關閉所述泄壓口,所述阻擋件用于阻止所述吸磁體從所述泄壓口處彈起時脫離所述泄壓口。
通過泄壓組件包括吸磁體和阻擋件,使得感溫磁體具有磁性時可以與吸磁體吸合從而將吸磁體密封在泄壓口,阻擋件設置在吸磁體上時可以阻止吸磁體從泄壓口彈起時脫離泄壓口。
可選的,所述泄壓組件還包括: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吸磁體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蓋體內設置的內襯蓋上,所述第一彈性件用于驅動所述吸磁體從所述泄壓口處彈起。
通過包括第一彈性件,可以在感溫磁體吸力逐漸減弱時,輔助蒸汽壓力一起驅動吸磁體從泄壓口處彈起,使得盛液主體內外連通,確保盛液主體內的蒸汽能及時排除,從而實現了安全使用的目的。
可選的,所述泄壓組件還包括:第二彈性件,所述第二彈性件的一端與所述感溫磁體的底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阻擋件相連,所述第二彈性件用于將彈起的所述吸磁體進行復位。
通過包括第二彈性件,可以輔助感溫磁體將彈起的吸磁體進行復位的目的,從而實現了吸磁體的快速復位。
可選的,所述泄壓口為圓錐口,所述吸磁體的側面為與所述圓錐口相匹配的圓錐面,且所述圓錐口的大端朝向所述盛液主體外,所述圓錐口的小端朝向所述盛液主體內。
通過將泄壓口設置為圓錐口,一方面便于蒸汽快速地向外排出,另一方面,當泄壓裝置設置在蓋體上時,泄壓口為圓錐口時,可以對吸磁體起到支撐作用,可以防止吸磁體在感溫磁體不具有磁性時,由于重力作用掉入盛液主體內,從而無法密封泄壓口的問題。
可選的,所述泄壓組件還包括:泄壓帽,其中,所述泄壓帽設置在所述吸磁體朝向所述盛液主體外的一端上。
通過包括泄壓帽,起到了美化外觀的作用。
可選的,所述泄壓裝置設在所述蓋體上,所述感溫磁體固定在所述蓋體和所述內襯蓋之間,且所述蓋體和所述內襯蓋開設有與所述泄壓口連通的開口。
可選的,還包括:
五金內蓋,所述五金內蓋蓋設在所述內襯蓋上,且所述五金內蓋上開設有與所述泄壓口連通的通孔。
通過包括五金內蓋,可以對蓋體的內部起到裝飾的作用,同時,通過五金內蓋可以阻止盛液主體內的溫度快速傳遞到蓋體上,防止了蓋體在加熱裝置加熱過程中溫度過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構造以及它的其他實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將會通過結合附圖而對優選實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顯易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阻擋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泄壓裝置泄壓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中泄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的又一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中泄壓裝置泄壓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盛液主體-10;
蓋體-20;
內襯蓋-201;
五金內蓋-202;
底座-30;
加熱裝置-301;
控制板-303;
支架-302;
感溫磁體-41;
泄壓口-401;
泄壓組件-42;
吸磁體-42a;
泄壓帽-42b;
第一彈性件-42c;
阻擋件-42d;
第二彈性件-42e;
通孔-A。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阻擋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液體加熱裝置可以為電水杯,也可以為電水壺,如圖1所述,液體加熱裝置包括:盛液主體10,蓋體20和底座30,其中,蓋體20與盛液主體10的頂端密封連接,通過蓋體20打開或關閉盛液主體10,盛液主體10的底端固定在底座30上,還包括用于對盛液主體10內盛裝的液體進行加熱的加熱裝置301,加熱裝置301可以設置在底座30內,也可以設置在盛液主體10的底端,與加熱裝置301相連的控制板303可以設置在底座30中,也可以設置在盛液主體10的底端,其中,控制板303用于控制盛液主體10內液體的加熱溫度,當煮水溫度達到控制板303設定的溫度時,控制板303斷開電源使得加熱裝置301停止加熱。
本實施例中,由于在煮水過程中,盛液主體10內不斷產生蒸汽,而蓋體20與盛液主體10之間是密封的,為了防止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力過大,因此,本實施例中,液體加熱裝置301還包括用于從泄壓口401(具體參見如圖4)釋放盛液主體10內蒸汽的泄壓裝置,其中,泄壓裝置可以設置在蓋體20上,也可以設置在盛液主體10靠近蓋體20的一端上(即盛液主體10的頂端處),本實施例中,具體是以泄壓裝置設置在蓋體20上為例進行說明的,泄壓裝置用于釋放盛液主體10內產生的蒸汽。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泄壓裝置包括感溫磁體41和泄壓組件42,其中,感溫磁體41具體固定在蓋體20或盛液主體10上,其中,泄壓組件42在感溫磁體41的吸力作用下關閉泄壓口401,隨著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升高時,感溫磁體41的磁性逐漸減少,使得吸力逐漸降低,而溫度升高時使得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力逐漸增大,于是,泄壓組件42在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的作用下克服吸力而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這樣盛液主體內的蒸汽從泄壓口處排出,實現了泄壓目的。
其中,感溫磁體41會有一個臨界溫度,當溫度高過臨界溫度時,感溫磁體41的磁矩被破壞,磁性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所以,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低于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此時,感溫磁體41具有磁性,吸力可以把泄壓組件42緊緊吸合在一起,使泄壓口401處于關閉狀態,這樣盛液主體10內外不連通且處于密封狀態,從而起到了防止盛液主體10內液體溢出的作用,隨著盛液主體10內液體的溫度升高并達到臨界溫度時,在強烈的熱運動能量與原子或離子磁矩之間的交換作用能量可相比擬的情況下,感溫磁體41的磁性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感溫磁體41會逐漸失去磁性,從而吸力逐漸減弱,這樣泄壓組件42在盛液主體10內蒸汽壓的作用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泄壓口401處于開啟狀態,盛液主體10內外連通,此時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至少部分從泄壓口401處排出,使得盛液主體10內的氣壓降低,從而防止了盛液主體10內氣壓過高而發生危險,達到了安全煮水目的。
因此,本實施例中,泄壓組件42在泄壓口401處活動設置,當感溫磁體41具有磁性時泄壓組件關閉泄壓口401,當感溫磁體41失去磁性時,泄壓組件42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
本實施例中,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計成不同的溫度,例如,由于煮水溫度一般在100℃,所以可以將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控制在90-95℃中的任一溫度,例如92℃,這樣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高于或等于92℃時,感溫磁體41逐漸失去磁性,泄壓口401被打開,開始泄壓,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低于92℃時,感溫磁體41具有磁性,可以吸合泄壓組件42密封在泄壓口401處,使得盛液主體10內外密封。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感溫磁體41為現有的一種磁性與溫度有關的磁鐵,具體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參考現有的感溫磁鐵。
本實施例提供的液體加熱裝置301使用時,具體工作過程為:首先將液體(如水)加入盛液主體10內,控制板303控制加熱裝置301開始加熱,由于此時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低于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所以感溫磁體41具有磁性,吸力使得泄壓組件42關閉泄壓口401,盛液主體10內外處于密封狀態,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不斷升高并達到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時,感溫磁體41逐漸失去磁性,吸力逐漸減弱,這樣在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的作用下泄壓組件42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使得泄壓口401開啟,盛液主體10內外連通,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從泄壓口401處向外排出,最后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達控制板303設定的溫度時,控制板303斷開電源使加熱裝置301停止加熱,當煮液完成后,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會慢慢降低,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低于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時,感溫磁體41變得又具有磁性,泄壓組件42在吸力作用下關閉泄壓口401,防止有液體溢出,從而方便攜帶。
其中,本實施例中,泄壓口401具體設置在感溫磁體41上,即感溫磁體41上開設有連通盛液主體10內外的泄壓口401(具體參見下述圖4),盛液主體10內產生的蒸汽從泄壓口401處排出。
本實施例中,泄壓組件42在蒸汽壓力作用下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具體為:隨著盛液主體內的溫度升高,感溫磁體41的吸力逐漸減弱,當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力大于吸力時,泄壓組件42在蒸汽壓力作用下從泄壓口401處彈起而至少部分打開泄壓口401,即泄壓組件42在蒸汽壓力作用下被頂起使得泄壓口401被打開。
本實施例中,當泄壓組件42在蒸汽壓力下從泄壓口401彈起時,為了避免泄壓組件42脫離泄壓口401,因此,如圖1所示,泄壓組件42具體包括:吸磁體42a以及阻擋件42d,其中,吸磁體42a可以與感溫磁體41相吸,在感溫磁體41具有磁性時,吸磁體42a通過感溫磁體41的磁力相吸關閉泄壓口401,在感溫磁體41逐漸失去磁性時,吸磁體42a在蒸汽壓力作用下從泄壓口401彈起。
本實施例中,吸磁體42a具體可以為與感溫磁體相吸的材料,例如鐵塊、鈷塊或鎳塊等。
其中,為了防止吸磁體42a在蒸汽壓的作用下從泄壓口401處彈起時脫離泄壓口401,本實施例中,將阻擋件42d設置在吸磁體42a朝向盛液主體10內的一端上,具體的,當感溫磁體41失去磁性時,吸磁體42a在蒸汽壓作用下從泄壓口401處彈起過程中,阻擋件42d能抵接在感溫磁體41的底端從而防止吸磁體42a脫離泄壓口401。
本實施例中,阻擋件42d抵接在感溫磁體41一端上的結構可以如圖2所示,該阻擋件42d為環形凸起,且環形的周邊設有開孔,這樣當阻擋件42d抵接在感溫磁體41的底端時,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可以通過阻擋件42d上的開孔進入泄壓口401向外排出,或者阻擋件42d可以為一凸塊,該凸塊只要抵接在感溫磁體41的一側底端上且能阻止吸磁體42a脫離泄壓口401即可。
實施例二
圖3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泄壓裝置泄壓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中泄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由于感溫磁體41的臨界溫度一旦設定后,吸力大小與溫度直接關聯,但是若隨著溫度的升高出現盛液主體10內蒸汽壓力較大但仍無法克服吸力時,泄壓口無法被打開,此時,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力不能及時排除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本實施例中,如圖3-5所示,泄壓組件42還包括:第一彈性件42c,第一彈性件42c的一端抵接在吸磁體42a上,另一端抵接在蓋體20內設置的內襯蓋201上,其中,第一彈性件42c可以輔助蒸汽壓力驅動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處彈起,具體的,第一彈性件42c在感溫磁體41與吸磁體42a相吸時是處于壓縮狀態,即由于感溫磁體41與吸磁體42a之間相吸,使得第一彈性件42c處于壓縮狀態,當感溫磁體41逐漸失去磁性時,感溫磁體41與吸磁體42a之間吸力逐漸減弱,這樣在蒸汽壓力和處于壓縮狀態的第一彈性件42c的彈力共同作用下將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處頂起,使得泄壓口401開啟,所以,本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吸磁體42a在第一彈性件42c的彈力作用和蒸汽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將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彈起來實現泄壓,而上述實施例一中,吸磁體42a是在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壓的作用下從泄壓口401彈起。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彈性件42c的輔助作用,可以避免只依靠蒸汽壓力而無法克服吸力時無法及時泄壓的問題。
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42c彈起使得泄壓口401被開啟完成泄壓后,若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逐漸降低時,感溫磁體41變得具有磁性,此時,感溫磁體41的吸力將吸磁體42a吸合在泄壓口401處,第一彈性件42c又處于壓縮狀態,本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使感溫磁體41將彈起的吸磁體42a重新順利地吸合在泄壓口401處,可以通過增大感溫磁體41的磁性來增強對吸磁體42a的吸力,從而順利地將吸磁體42a重新吸合在泄壓口401處。
本實施例中,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阻擋件42d可以阻止吸磁體42a脫離泄壓口401,所以當第一彈性件42c的一端抵接在吸磁體42a上,另一端抵接在內襯蓋201上時,第一彈性件42c與吸磁體42a及內襯蓋201之間可以只是抵接但并不相連在一起,若第一彈性件42c與吸磁體42a及內襯蓋201之間是相連的,則第一彈性件42c還可以起到阻止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處脫離的作用,這樣第一彈性件42c可以作為阻擋件42d(具體在下述實施例三中詳述)。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當泄壓裝置設置在盛液主體10上時,蓋體20內設置在內襯蓋201可以向盛液主體10內延伸一部分,這樣第一彈性件42c的一端抵接在吸磁體42a上,另一端仍然可以抵接在內襯蓋201上。
圖6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二的又一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泄壓裝置泄壓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6-7所示,本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彈性件42c將吸磁體42a彈起后,若只通過感溫磁體41的吸力將吸磁體42a重新吸合在泄壓口401時,由于第一彈性件42c的彈力作用,往往使得吸磁體42a復位較慢,甚至出現需要人為地按壓將吸磁體42a重新復位在泄壓口401處的問題,本實施例中,為了加快吸磁體42a的復位速度,泄壓組件42還包括:第二彈性件42e,第二彈性件42e的一端與感溫磁體41的底端相連,另一端與阻擋件42d相連,即第二彈性件42e位于感溫磁體41和阻擋件42d之間,當感溫磁體41失去磁性時,處于壓縮狀態的第一彈性件42c彈起過程中使得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處頂起,吸磁體42a的移動帶動阻擋件42d移動,阻擋件42d移動時由于感溫磁體41固定不動從而使得第二彈性件42e被壓縮,當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逐漸降低時,感溫磁體41變得具有磁性,吸磁體42a在感溫磁體41的吸力以及處于壓縮狀態的第二彈性件42e的彈力共同作用下快速復位并重新密封在泄壓口401。
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二彈性件42e起到了輔助感溫磁體41對吸磁體42a進行復位的作用,從而實現了吸磁體42a快速復位的目的。
其中,如圖3-7所示,本實施例中,泄壓口401具體為圓錐口,即泄壓口401的一端直徑大于另一端的直徑,具體的,圓錐口的大端朝向盛液主體10外,圓錐口的小端朝向盛液主體10內,即泄壓口401的大小由盛液主體10內逐漸向盛液主體10外擴大,同時,由于吸磁體42a需要密封在泄壓口401,所以,吸磁體42a的側面為與圓錐口相匹配的圓錐面。
本實施例中,通過將感溫磁體41上開設的泄壓口401設置為圓錐口,一方面便于蒸汽快速地向外排出,另一方面,當泄壓裝置設置在蓋體20上時,泄壓口401為圓錐口時,可以對吸磁體42a起到支撐作用,可以防止吸磁體42a在感溫磁體41不具有磁性時,由于重力作用掉入盛液主體10內,從而無法密封泄壓口401的問題。
其中,當泄壓裝置設置在蓋體20或盛液主體10上時,為了液體加熱裝置的外觀美觀性,本實施例中,泄壓組件42還包括:泄壓帽42b,其中,泄壓帽42b設置在吸磁體42a朝向盛液主體10外的一端上,即如圖4所示,泄壓帽42b設置在吸磁體42a的頂端,本實施例中,泄壓帽42b與蓋體20或盛液主體10的材料相連,泄壓帽42b設置在吸磁體42a上時,當吸磁體42a密封在泄壓口401處時,泄壓帽42b與蓋體20或盛液主體10的外表面平齊,通過泄壓帽42b起到了美化外觀的作用。
其中,由于泄壓裝置上設有泄壓口401,這樣當泄壓裝置設在盛液主體10上時,若盛液主體10內的液體過多時,泄壓口401泄壓的同時會出現漏水問題,所以,本實施例中,如圖1-7所示,泄壓裝置設在蓋體20上,蓋體20內設置內襯蓋201,具體的,感溫磁體41固定在蓋體20和內襯蓋201之間,且蓋體20和內襯蓋201上都開設有與泄壓口401連通的開口,通過泄壓口401以及蓋體20和內襯蓋201上的開口將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向外排出,本實施例中,蓋體20上設置的內襯蓋201起到了將蓋體20與盛液主體10密封的作用,同時起到固定感溫磁體41的作用。
其中,為了在打開蓋體20時,蓋體20的內表面更美觀,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五金內蓋202,五金內蓋202蓋設在內襯蓋201上,且五金內蓋202上開設有與泄壓口401連通的通孔A,這樣盛液主體10內的蒸汽通過五金內蓋202上的通孔A以及內襯蓋201上的開口從泄壓口401向外排出。
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內襯蓋201上設置五金內蓋202起到了裝飾蓋體20內部的作用。同時,通過五金內蓋202可以阻止盛液主體10內的溫度快速傳遞到蓋體20上,從而防止了蓋體20在加熱裝置加熱過程中溫度過高的問題。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當泄壓裝置設置在盛液主體10上時,需要在盛液主體10上開設與泄壓口401連通的開口,此時,五金內蓋202、內襯該及蓋體20上并不需要開設通孔A和開口。
除此之外,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加熱裝置301和控制板303設置在底座30內或者設置在盛液主體10的底端,且加熱裝置301和控制板303之間設有支架302,通過支架302可以起到支撐加熱裝置301的作用,同時起到將加熱裝置301和控制板303隔離開的作用,從而避免加熱裝置301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控制板303對控制板303的性能造成影響。
實施例三
圖8是本實用新型液體加熱裝置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中,泄壓組件42可以包括吸磁體42a和第一彈性件42c,其中,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42c可以作為阻擋件42d以阻止吸磁體42a從泄壓口401處脫離,具體的,將第一彈性件42c的一端與吸磁體42a相連,另一端與內襯蓋201相連,由于內襯蓋201是固定不動的,所以,當第一彈性件42c將吸磁體42a彈起的同時對吸磁體42a具有拉力,該拉力使得吸磁體42a不會脫離泄壓口401。
因此,本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彈性件42c的一端與吸磁體42a相連,另一端與內襯蓋201相連,使得第一彈性件42c在驅動吸磁體42a彈起的同時還起到了阻止吸磁體42a脫離泄壓口401的作用,這樣避免了額外增加阻擋件42d使得泄壓組件42結構復雜的問題。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