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日用品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筷子,具體涉及一種陶瓷筷子。
背景技術:
筷子古稱箸,一種由中國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進食工具。早在公元前11世紀我國已出現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說,我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大家都知道筷子,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用到它。我們最熟悉的是竹筷子和木筷子。可以說筷子是我們的一生中非常親密的朋友,也因為這樣,人們對筷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僅要好用,實用,還要健康環保。而竹筷子和木筷子由于疏松的材質結構,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變形,不易清洗,還容易滋生細菌,不利于人體的健康。另外,現有的一些筷子用料單一,有的采用多段組合而成,但普遍存在組合不緊密,固定不牢固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陶瓷筷子,結構新穎,使用方便,易于清潔。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所述陶瓷筷子,包括筷子本體,筷子本體包括琉璃握柄和陶瓷筷體,琉璃握柄的底端設有槽孔,陶瓷筷體的上端設有與槽孔相適應的插柄,插柄通過粘接劑插接到槽孔中,陶瓷筷體與琉璃握柄相接處的外側設置包邊,所述陶瓷筷體的中部設有過渡體,過渡體的上部為方形筷體,過渡體的下部設有柱形筷體,方形筷體、柱形筷體與過渡體呈一體結構。
進一步優選,琉璃握柄的底端設有三個槽孔,槽孔呈三角形分布,陶瓷筷體的上端設有與槽孔相適應的三個插柄。
進一步優選,琉璃握柄與陶瓷筷體長度的比例為1:1.5~1:2。
進一步優選,琉璃握柄為方形琉璃握柄。
進一步優選,包邊為金屬包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使用方便,筷子采用陶瓷和琉璃制成,內部結構致密,不會滋生細菌,更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易于清潔,使用更安全,更健康,還非常耐用;琉璃握柄與陶瓷筷體長度的比例適中,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手握琉璃握柄,在提高了舒適度的同時,還提高了人們在使用時的藝術享受,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另外,采用特殊的連接方式,能夠保證連接牢固,不易松動,提高了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連接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琉璃握柄;2、包邊;3、過渡體;4、柱形筷體;5、陶瓷筷體;6、插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陶瓷筷子,包括筷子本體,筷子本體包括琉璃握柄1和陶瓷筷體5,陶瓷筷體5經過高溫燒制,內部結構致密,不會滋生細菌,琉璃握柄1的底端設有槽孔,陶瓷筷體5的上端設有與槽孔相適應的插柄6,插柄6通過粘接劑插接到槽孔中,陶瓷筷體5與琉璃握柄1相接處的外側設置包邊2,包邊2主要起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樣,也具有一定的美觀效果,所述陶瓷筷體5的中部設有過渡體3,過渡體3的上部為方形筷體,過渡體3的下部設有柱形筷體4,柱形筷體4自上向下直徑逐漸減小;方形筷體、柱形筷體4與過渡體3呈一體結構,過渡體3主要是實現陶瓷筷體5由方形筷體向柱形筷體4處的平穩過渡,過渡體3的上端呈方形,下端呈柱形,中部由方形向柱形漸變,使人們使用起來不會有違和感,方形筷體便于抓握,不會滑動。
其中,琉璃握柄1的底端設有三個槽孔,槽孔呈三角形分布,陶瓷筷體5的上端設有與槽孔相適應的三個插柄6,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能夠保證琉璃握柄1和陶瓷筷體5連接牢固,不會轉動;琉璃握柄1與陶瓷筷體5長度的比例為1:1.5~1:2,比例適中,便于抓握;琉璃握柄1為方形琉璃握柄;包邊2為金屬包邊,固定效果好,并且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過程:
使用時,手持琉璃握柄1,使用柱形筷體4夾持菜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