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豆漿機領域,特別是一種機頭內通風散熱的豆漿機。
背景技術:
常見豆漿機包括機頭和杯體,所述機頭內設有電機,電機軸伸出機頭并在機頭伸出位置設置軸封,電機軸的伸出端安裝有刀片,當豆漿機工作制漿時,電機驅動電機軸轉動,帶動刀片旋轉制漿。由于機頭內部為近似密封狀態,電機高速運轉時會在機頭內產生大量熱量,電機本體和電機軸在工作時溫度很高,而且電機軸和軸封摩擦也會產生熱量,電機本體高溫會影響電機使用壽命,電機軸高溫會導致糊軸,使豆漿粘附糊在浸泡于漿液的電機軸上不好清洗,軸封高溫會縮短使用壽命和導致軸封失效,雖然已有豆漿機在電機上加裝散熱風扇進行散熱,但是缺乏散熱風道配合,難以在機頭內形成有效通風散熱,對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的散熱效果差,易造成電機壽命縮短、糊軸和軸封失效,并最終縮短機頭整體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機頭內通風散熱的豆漿機,所述豆漿機可以在機頭內形成有效的通風散熱,對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進行有效散熱,降低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的溫度,以延長電機壽命,防止糊軸、軸封失效,進而延長機頭整體使用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機頭內通風散熱的豆漿機,包括機頭和杯體,所述機頭內腔中設有中空電機座和電機,所述電機豎置固定于電機座上,電機的電機軸向下穿過電機座內腔伸出機頭,機頭在電機軸伸出位置設置軸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相互連通,電機座內腔中的電機軸上設置葉輪,所述葉輪隨電機軸轉動,帶動空氣在所述三個腔之間流動以通風散熱。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機軸上葉輪轉動,帶動機頭內的空氣在相互連通的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之間自由流動,形成完整的散熱風道,用對流方式為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進行有效散熱,降低溫度,具體是當空氣流經電機座內腔時可以對電機軸和軸封進行散熱降溫,當空氣流經電機內腔時可以對電機本體進行散熱降溫,實現延長電機壽命,防止糊軸、軸封失效,進而延長機頭整體使用壽命。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電機殼體上部設置上開孔連通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并形成上通風道,電機殼體下部端壁設置下開孔連通電機內腔和電機座內腔并形成下通風道,電機座側壁設置側開孔連通電機座內腔和機頭內腔并形成側通風道,所述上通風道和下通風道以及側通風道連通對應腔體,形成供空氣在所述三個腔之間循環流動的循環散熱風道。由于三個風道分別使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兩兩連通,通過三個風道連通對應腔體能夠組成循環散熱風道,葉輪帶動的空氣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循環流動,其中,循環散熱風道中的空氣流向可以是空氣從電機座內腔經下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再從電機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然后從機頭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然后重復循環;或者是空氣從電機座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再從機頭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然后從電機內腔經下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然后重復循環。
所述葉輪向其上方的電機殼體方向吹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下通風道為電機座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上通風道為電機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側通風道為機頭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當葉輪向上方的電機殼體方向吹風時,可以增強對電機本體散熱,同時循環散熱風道的流向為:空氣從電機座內腔向上經下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即電機座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再從電機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即電機內腔向機頭送風,然后從機頭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即機頭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然后重復循環。
所述葉輪向其下方的軸封吹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側通風道為電機座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上通風道為機頭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下通風道為電機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當葉輪向下方的軸封吹風時,可以增強對軸封散熱,同時循環散熱風道的流向為:空氣從電機座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即電機座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再從機頭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即機頭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然后從電機內腔經下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即電機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然后重復循環。
所述上開孔設置在電機殼體上部的側壁或端壁上。上開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設在電機殼體上部的側壁或端壁上,以使得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相連通。
所述上開孔、下開孔和側開孔均為多個且環繞分布。上開孔、下開孔和側開孔為多個并環繞分布,這樣能夠使循環散熱風道同時環繞電機本體,提高對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的散熱效果。
所述葉輪與電機軸套置并通過螺釘或銷釘或鉚釘固定,電機軸上設定位孔,葉輪上設置對應徑向通孔。葉輪和電機套置并通過螺釘或銷釘或鉚釘固定,使葉輪能夠隨電機軸轉動,所述三種安裝結構都為常規的現有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加工。
所述葉輪與電機軸套置,葉輪上設置和電機軸相配的套接孔,葉輪通過套接孔和電機軸的過盈配合固定于電機軸上。葉輪和電機軸采用過盈配合安裝,結構簡單,葉輪和電機軸的同軸度高,電機軸承載能力強,葉輪轉動更穩定。
所述葉輪可拆卸固定于電機軸上。葉輪采用可拆卸結構固定于電機軸上,方便安裝,葉輪安裝和拆卸都很方便,以便生產時能根據需要選裝不同的葉輪,同時方便檢修更換。
所述電機座和/或葉輪為導熱材料制成。電機座和/或葉輪采用導熱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屬件,利用金屬導熱特性,對安裝接觸的部件進行傳導散熱,電機座用金屬件對電機本體傳導散熱,葉輪用金屬件,即使葉輪不轉動也能對電機軸傳導散熱。
本實用新型通過電機軸上葉輪轉動,帶動機頭內的空氣在相互連通的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之間流動,對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進行有效散熱;進一步的通過在電機殼體和電機座側壁上開孔,連通對應腔體,形成供空氣在所述三個腔之間循環流動的循環散熱風道,讓空氣循環流動,對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進行循環散熱;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空氣可以通過兩種不同流向,對經過的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循環散熱,只要改變葉輪吹風方向即可;連通腔體的開孔為多個并環繞分布,這樣能夠使循環散熱風道同時環繞電機本體,增強散熱效果;葉輪和電機軸可以選用多種不同結構安裝固定,如螺釘或銷釘或鉚釘固定,或套置并過盈安裝固定,或者可拆卸安裝固定。
附圖說明
圖1: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實施例1的循環散熱風道工作示意圖。
圖3:實施例1的機頭爆炸示意圖。
圖4:實施例2的循環散熱風道工作示意圖。
圖中:1.機頭、2.杯體、3.電機、4.電機軸、5.軸封、6.葉輪、7.刀片、8.電機座、9.電機座內腔、10.電機內腔、11.機頭內腔、12.電機殼體、13.上開孔、14.下開孔、15.側開孔、16.螺釘、17.定位孔、18.通孔、19.機頭下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機頭內通風散熱的豆漿機,包括機頭1和杯體2,所述機頭1內腔中設有中空電機座8和電機3,所述電機3豎置固定于電機座8上,電機3的電機殼體12和電機座8在連接位置分別設置相配的外螺紋和內螺紋,電機3的電機軸4向下穿過電機座內腔9伸出機頭,機頭1在電機軸4伸出位置設置軸封5,電機軸4伸出端裝有刀片7,電機座內腔9、電機內腔10和機頭內腔11相互連通,電機座內腔10中的電機軸4上固定有葉輪6,所述葉輪6隨電機軸4轉動,帶動空氣在所述三個腔之間流動以通風散熱。通過電機軸上葉輪轉動,帶動機頭內的空氣在相互連通的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之間自由流動,形成完整的散熱風道,用對流方式為電機本體和電機軸以及軸封進行有效散熱,具體是當空氣流經電機座內腔時可以對電機軸和軸封進行散熱降溫,當空氣流經電機內腔時可以對電機本體進行散熱降溫,實現延長電機壽命,防止糊軸、軸封失效,進而延長機頭整體使用壽命。
所述電機座內腔9、電機內腔10和機頭內腔11相互連通的具體結構如下,電機殼體12上部的側壁上設置上開孔13連通電機內腔10和機頭內腔11并形成上通風道,電機殼體12下部端壁設置下開孔14連通電機內腔10和電機座內腔9并形成下通風道,電機座8側壁設置側開孔15連通電機座內腔9和機頭內腔11并形成側通風道,所述上通風道和下通風道以及側通風道連通對應腔體,形成供空氣在所述三個腔之間循環流動的循環散熱風道。由于三個風道分別使電機座內腔、電機內腔和機頭內腔兩兩連通,通過三個風道連通對應腔體能夠組成循環散熱風道,葉輪帶動空氣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循環流動,進而對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進行散熱,并最終延長機頭整體使用壽命。
本實施例中的葉輪6向其上方的電機殼體12方向吹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空氣流動方向如圖2所示,下通風道為電機座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上通風道為電機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側通風道為機頭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實施例1工作時,葉輪轉動帶動電機座內腔中空氣流動,如圖2中箭頭方向所示,環散熱風道的空氣流向為:空氣從電機座內腔向上經下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即電機座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再從電機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即電機內腔向機頭送風,然后從機頭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即機頭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然后重復循環,對經過的腔中的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進行通風散熱,特別是葉輪向電機殼體方向吹風,電機本體散熱更好。
為進一步增強散熱效果,所述上開孔13、下開孔14和側開孔15均為多個且環繞設置,能夠使循環散熱風道同時環繞電機本體,提高對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的散熱效果;電機座8和葉輪6都采用導熱材料制成,如采用導熱良好的銅、鋁等材質傳導散熱,電機座用金屬件對電機本體傳導散熱,葉輪用金屬件,即使葉輪不轉動也能對電機軸傳導散熱;機頭1的殼體包括機頭上蓋(圖中未示)和機頭下蓋19,其中機頭下蓋19也采用金屬材質,機頭下蓋用金屬材質,和機頭內腔中的流動空氣接觸,對其散熱,進一步提高空氣在循環散熱風道中流動,對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的散熱效率。
如圖3所示,所述葉輪6與電機軸4套置并通過螺釘16安裝固定,電機軸4上設定位孔17,葉輪上設置對應徑向通孔18。安裝時,將葉輪套于電機軸上,并擰入螺釘固定即可,要拆下葉輪時只需松開螺釘,就能把葉輪從電機軸上拆下。此外,葉輪和電機軸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結構安裝固定,或者用銷釘、鉚釘固定;或者葉輪和電機軸套置,并用過盈配合固定。
實施例2如圖4所示,一種機頭內通風散熱的豆漿機,其和實施例1結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葉輪向其下方的軸封吹風,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空氣流動方向如圖中所示,所述循環散熱風道中的側通風道為電機座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上通風道為機頭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下通風道為電機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實施例2工作時,葉輪向下方的軸封吹風時,增強對軸封散熱,同時葉輪轉動帶動電機座內腔中空氣流動,如圖中箭頭方向所示,循環散熱風道的空氣流向為:空氣從電機座內腔經側通風道流向機頭內腔,即電機座內腔向機頭內腔送風,再從機頭內腔經上通風道流向電機內腔,即機頭內腔向電機內腔送風,然后從電機內腔經下通風道流回電機座內腔,即電機內腔向電機座內腔送風,然后重復循環,流動空氣可以對經過的腔中的電機本體、電機軸和軸封進行通風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