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具領域,具體的來說是涉及一種隔油器。
背景技術:
目前,不管在餐館或者是家中都會有湯鍋,它是煮湯或者打火鍋的常用的器具。在湯的制作過程中,要把將油、葷素菜以及佐料加水煮熟,然后得到湯菜的混合物,油層全部浮在湯的表面,在油層下面是湯水。人們常只想喝下面的湯水,而不想喝表面的那層油,因此需要把上的油去掉。人們常常用湯匙撥開湯中油來盛清湯,由于湯匙會沾滿油,這樣就不能保證所盛的湯為清湯。
人們在打火鍋時,特別是湯鍋時,常常一開始就加入油然后加入其它菜,由于在吃的過程中太多油吃起來會比較膩,所以需要先把隔離開,根據需要再把油返回湯內。這就需要一種能夠在湯水中隔離出清湯的湯水隔油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是現有的鍋沒有隔離油和水的功能的問題,提供一種隔油器。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隔油器,包括內部空心的隔油器主體,隔油器主體的環壁為密封環壁,隔油器主體頂端設置為漏空的隔油器上空口,隔油器主體的設置為漏空的隔油器下空口;隔油器主體的豎直高度小于隔油器配套使用的鍋的深度;隔油器主體的一側設置有掛鉤。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隔油器主體為兩層環壁嵌套而成,使得隔油器主體的豎直高度可調。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隔油器主體的頂端漏空的隔油器上空口的口徑比隔油器主體的底端漏空的隔油器下空口的口徑大。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隔油器主體的頂端漏空的隔油器上空口相對掛鉤的一側設置為漏斗形的延伸嘴。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掛鉤包括掛桿和手柄,掛桿豎直設置,且與隔油器主體相隔空隙,手柄由掛桿末端從下往上延伸而成。
上述方案中,優選的是手柄處外套有隔熱層。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現有的鍋上增加一個可以單獨使用的隔油器,方便了人們在打火鍋或湯鍋時根據需要可以隨時使用該隔油器進行湯水隔離,或者人們在喝湯時,當湯里太多油時也可以使用該隔油器進行湯水隔離;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油器可以在不改變原有鍋的形狀構造,只要把隔油器放在鍋的旁邊就可以實現隔油的功能,使得該隔油器更好進行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與鍋配合使用的俯視圖。
圖中標號:1隔油器主體、1.1隔油器上空口、1.2隔油器下空口、1.3延伸嘴、2掛鉤、2.1掛桿、2.2手柄、2.3隔熱層、3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隔油器,包括內部空心的隔油器主體1,隔油器主體1頂端設置為漏空的隔油器上空口1.1,用戶可以直接用湯勺把湯水的上層油從隔油器上空口1.1倒進隔油器內。上空口1.1相對掛鉤2的一側設置為漏斗形的延伸嘴1.3,更加方便用戶把油倒進隔油器內。隔油器主體1設置為漏空的隔油器下空口1.2;隔油器下空口1.2用于把隔油器內部與鍋內湯水進行連通,使得隔油器內的湯又流回到鍋內。隔油器主體1的頂端漏空的隔油器上空口1.1的口徑比隔油器主體1的底端漏空的隔油器下空口1.2的口徑大,實現大進小出。隔油器主體1的豎直高度小于隔油器配套使用的鍋3的深度,從而使隔油器下空口1.2一直浸泡在湯里,隔油器的油一直浮在隔油器內部空間的上層。隔油器主體1一般使用無銹鋼材料,防止其它金屬材料在人們使用過程出現生銹或腐蝕的情況,使得用起來更加衛生。隔油器主體1為兩層環壁嵌套而成,使得隔油器主體1的豎直高度可調,用戶可以根據湯水的多少或者鍋的深淺來進行調節隔油器主體1的豎直高度,如圖1、2、3所示。
隔油器主體1的一側設置有掛鉤2,掛鉤2用于把隔油器掛在鍋3的側壁上。掛鉤2包括掛桿2.1和手柄2.2,掛桿2.1豎直設置,與隔油器主體1連接出形成弧形,且與隔油器主體1相隔空隙,該空隙主要是用于放入鍋3的側壁,實現把隔油器懸掛在鍋3上。手柄2.2由掛桿2.1末端從下往上延伸而成,掛鉤2一般由雙鐵線而構成。手柄2.2處外套有隔熱層2.3,防止人們在使用時發生燙手現象,防止意外情況發生。根據需要手柄2.2部分可以直接使用不導熱的材料來制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如圖1、2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湯類鍋里使用,使用時把隔油器放置鍋內掛靠在鍋3的邊緣,同時確保湯至少漫過隔油器的底部一定高度,一般鍋內的湯水浸泡在隔油器豎直高度的1/3-4/5處,用戶可以根據湯水的多少或者鍋的深淺來進行調節隔油器主體1的豎直高度。當湯里出現大量油時,把鍋里帶油的湯直接用湯勺盛起倒入掛置在鍋內的隔油器里,由于本實用新型設計為上大下小且上下底部皆為漏空,被倒入的湯可以通過底部重新回歸鍋里,而上層的油會被隔油器隔離而停留在隔油器里。反復盛湯倒入的動作,鍋里的油基本上會被集中隔離起來,鍋里的湯會變得更易于直接食用。同時,當鍋里需要再用到油時,又可從隔油器中根據需要再用勺取回。當不再使用隔油器器時,可捏住隔油器的掛柄部分,直接從鍋上取下即可。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