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生活用品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淘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米類、豆類等物進行淘洗后的淘洗水一般都是被隨意倒掉,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且在倒掉淘米水時很不方便,米類、豆類等物容易隨水流一起流走,造成浪費;為了使得米類、豆類等物淘洗的比較干凈,一般會使用手進行淘洗工作,在寒冷的冬天,用水進行淘洗工作,會給人的感官帶來不舒適的感覺,容易凍傷手,使得淘洗工作很不便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淘洗裝置,便于米類、豆類等物的清洗,而且淘洗水可以儲存,便于淘洗水的重復利用,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在淘洗時無需使用手進行淘洗工作,使用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新型淘洗裝置,包括外桶體,所述外桶體的內部設置內桶體,所述外桶體的內壁上對稱設置兩個豎直的滑槽,所述內桶體的外壁上設有與滑槽相適應的滑塊,所述滑塊與滑槽滑動配合,所述外桶體的桶壁上端設置第一螺紋孔,所述第一螺紋孔內螺接螺紋桿,所述滑塊的上端設置與螺紋桿相適應的第一凹槽,所述滑塊的下端設置與螺紋桿相適應的第二凹槽,所述螺紋桿遠離滑塊的一端設置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位于外桶體的外部,所述內桶體的桶壁上設置漏液孔,所述內桶體的頂部設置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中心設置豎直的轉動軸,所述轉動軸與支撐板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軸的一端伸入內桶體的內部并設置攪拌槳,所述轉動軸的另一端位于支撐板的上側并設置第二把手。
所述支撐板的一端與內桶體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的另一端與內桶體之間設置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撐板和內桶體上的第二螺紋孔,所述第二螺紋孔內螺接與之相適應的鎖緊螺栓。
所述支撐板上設置電機,所述電機與轉動軸傳動連接。
所述內桶體的底部為圓弧形結構。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便于米類、豆類等物的清洗,而且淘洗水可以儲存,便于淘洗水的重復利用,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在淘洗時無需使用手進行淘洗工作,使用簡單方便。
2、支撐板的一端與內桶體轉動連接,支撐板的另一端與內桶體之間設置鎖緊螺栓,安裝拆卸簡單方便,方便支撐板的打開,以對轉動軸、攪拌槳進行清洗。
3、電機的設置可以帶動攪拌槳轉動,無需手動轉動第二把手即可實現淘洗工作的進行,簡單方便,省時省力。
4、內桶體的底部為圓弧形結構,可以使得內桶體的內壁表面光滑,使得米類、豆類等物不易滯留在內桶體的內壁表面,方便米類、豆類等物清洗后的取出。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附圖中所示標號:1、外桶體;2、內桶體;3、滑槽;4、滑塊;5、第一螺紋孔;6、螺紋桿;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第一把手;10、漏液孔;11、支撐板;12、轉動軸;13、攪拌槳;14、第二把手;15、第二螺紋孔;16、鎖緊螺栓;17、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限定的范圍內。
一種新型淘洗裝置,包括外桶體1,所述外桶體1的內部設置內桶體2,所述外桶體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兩個豎直的滑槽3,所述內桶體2的外壁上設有與滑槽3相適應的滑塊4,所述滑塊4與滑槽3滑動配合。在將內桶體2安裝在外桶體1上時,將滑塊4安裝在滑槽3內即可,滑塊4和滑槽3的配合還可以起到導向作用,便于內桶體2的安裝和固定。所述外桶體1的桶壁上端設置第一螺紋孔5,所述第一螺紋孔5內螺接螺紋桿6,所述滑塊4的上端設置與螺紋桿6相適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滑塊4的下端設置與螺紋桿6相適應的第二凹槽8,所述螺紋桿6遠離滑塊4的一端設置第一把手9,所述第一把手9位于外桶體1的外部,通過轉動第一把手9實現螺紋桿6的轉動,從而實現將螺紋桿6擰緊入第一凹槽7或第二凹槽8內,或者反向轉動第一把手9,使螺紋桿6離開第一凹槽7或第二凹槽8。在需要淘洗米類、豆類等物時,首先將螺紋桿6擰緊入第一凹槽7內,此時,內桶體2位于外桶體1的下側,向內桶體2中加入適量的水,即可進行淘洗工作;當淘洗完成后,使螺紋桿6離開第一凹槽7并將內桶體2向上移動至第二凹槽8與螺紋桿6同高度的位置,將螺紋桿6擰緊入第二凹槽8內,此時內桶體2的底部與外桶體1的底部具有一定的空間,淘洗米類、豆類等物的淘洗水就會儲存在此空間內,然后對米類、豆類等物使用流水進行進一步的沖洗工作,即可得到清洗干凈的米類、豆類等物。初始時加入的淘洗水量最好能夠使得淘洗后淘洗水的量距離內桶體2的底部還有一定的距離,便于下一步用流水進行沖洗工作。所述內桶體2的桶壁上設置漏液孔10,所述內桶體2的頂部設置支撐板11,所述支撐板11的中心設置豎直的轉動軸12,所述轉動軸12與支撐板11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軸12的一端伸入內桶體2的內部并設置攪拌槳13,所述轉動軸12的另一端位于支撐板11的上側并設置第二把手14。通過轉動第二把手14使轉動軸12轉動,轉動軸12轉動帶動攪拌槳13轉動,從而實現對米類、豆類等物的攪拌工作,便于淘洗工作的進行,而且無需用手淘洗,簡單方便。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將內桶體2安裝在外桶體1上,首先將螺紋桿6擰緊入第一凹槽7內,向內桶體2中加入適量的水,轉動第二把手14進行淘洗工作,無需用手進行淘洗,簡單方便,不受季節的限制;當淘洗完成后,使螺紋桿6離開第一凹槽7并將內桶體2向上移動,將螺紋桿6擰緊入第二凹槽8內,然后使用流水對米類、豆類等物進行進一步的沖洗工作,即可得到清洗干凈的米類、豆類等物,最后將內桶體2從外桶體1上取出即可,使得淘洗水儲存在了外桶體1內,方便淘洗水的進一步利用,節約水資源。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11的一端與內桶體2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11的另一端與內桶體2之間設置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撐板11和內桶體2上的第二螺紋孔15,所述第二螺紋孔15內螺接與之相適應的鎖緊螺栓16,安裝拆卸簡單方便,從而方便支撐板11的打開,以對轉動軸12、攪拌槳13進行清洗。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11上設置電機17,所述電機17與轉動軸12傳動連接,通過電機17運行帶動轉動軸12轉動,轉動軸12轉動帶動攪拌槳13轉動,無需手動轉動第二把手14即可實現淘洗工作的進行,簡單方便,省時省力。
進一步的,所述內桶體2的底部為圓弧形結構,內桶體2的內壁表面光滑,使得米類、豆類等物不易滯留在內桶體2的內壁表面,方便米類、豆類等物清洗后的取出。
實施例
一種新型淘洗裝置,包括外桶體1,所述外桶體1的內部設置內桶體2,所述內桶體2的底部為圓弧形結構。所述外桶體1的內壁上對稱設置兩個豎直的滑槽3,所述內桶體2的外壁上設有與滑槽3相適應的滑塊4,所述滑塊4與滑槽3滑動配合。所述外桶體1的桶壁上端設置第一螺紋孔5,所述第一螺紋孔5內螺接螺紋桿6,所述滑塊4的上端設置與螺紋桿6相適應的第一凹槽7,所述滑塊4的下端設置與螺紋桿6相適應的第二凹槽8,所述螺紋桿6遠離滑塊4的一端設置第一把手9,所述第一把手9位于外桶體1的外部。所述內桶體2的桶壁上設置漏液孔10,所述內桶體2的頂部設置支撐板11,所述支撐板11的中心設置豎直的轉動軸12,所述轉動軸12與支撐板11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軸12的一端伸入內桶體2的內部并設置攪拌槳13,所述轉動軸12的另一端位于支撐板11的上側并設置第二把手14。所述支撐板11的一端與內桶體2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11的另一端與內桶體2之間設置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撐板11和內桶體2上的第二螺紋孔15,所述第二螺紋孔15內螺接與之相適應的鎖緊螺栓16。所述支撐板11上設置電機17,所述電機17與轉動軸12傳動連接。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便于米類、豆類等物的電動清洗,而且淘洗水可以儲存,便于淘洗水的重復利用,不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在淘洗時無需使用手進行淘洗工作,使用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