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用具領域,涉及一種母嬰保護帶。
背景技術:
母嬰早期皮膚接觸是指將赤裸的新生兒豎直俯臥于產母袒露的胸部,通過維持新生兒生理、心理穩態來幫助新生兒適應宮外環境。早期皮膚接觸是國內外愛嬰醫院提倡母乳喂養的重要內容,它加強了母嬰之間的聯系,加深了母子感情,給母親以欣慰感,給嬰兒以安全感,可促進胎盤娩出,減少產后出血,也有利于早吸吮、早泌乳,為保障母乳喂養奠定基礎,因而被廣泛推廣。
目前臨床護理中,新生兒母嬰皮膚接觸率需達到半小時以上,但由于產后母親疲勞、乏力、手臂力量不足,沒有專人守護新生兒有墜床危險,而目前由于醫療資源的不足無法做到額外分配人員全程守護新生兒做皮膚接觸護理。
現有技術中,出現了許多用于母嬰皮膚接觸的保護帶,但這些保護帶都是通過簡單的帶子將嬰兒綁緊在目前身上,會讓嬰兒感到不舒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母嬰保護帶,解決現有的母嬰保護帶會讓嬰兒感到不舒適的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母嬰保護帶,包括彈性體以及分別連接于彈性體兩端的綁帶,兩根綁帶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所述彈性體的兩側設有緊貼于母親腹部的貼合部,彈性體朝向母親腹部的內側面為向外凸出的弧面,該弧面與母親腹部圍合形成容納嬰兒的容納腔。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體包括彈性骨架、包覆于彈性骨架外表面的第一包覆層和包覆于彈性骨架內表面的第二包覆層。
進一步的,所述貼合部朝向母親腹部的面為圓弧面。
進一步的,所述兩根綁帶的端部設有雌雄扣或扎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由于彈性體具有彈性,在兩根綁帶的端部連接時,彈性體發生一定的形變,彈性體的弧面的弧度將會變小,容納腔將會變小,從而提高對嬰兒的包裹度,由于彈性體的形變可以通過綁接兩根綁帶時人為控制,因此,嬰兒容納于容納腔中,容納腔不會對嬰兒造成太大的壓迫感,嬰兒與母親皮膚接觸時,會感到非常舒適。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母嬰保護帶,包括彈性體1以及分別連接于彈性體1兩端的綁帶2,兩根綁帶2的端部可拆卸連接,彈性體1的兩側設有緊貼于母親腹部的貼合部1b,彈性體1朝向母親腹部的內側面為向外凸出的弧面,該弧面與母親腹部圍合形成容納嬰兒的容納腔1a。
彈性體1包括彈性骨架11、包覆于彈性骨架11外表面的第一包覆層12和包覆于彈性骨架11內表面的第二包覆層13,彈性骨架11由金屬彈性材料制成,如由彈簧鋼制成,也可以由非金屬彈性材料制成,如由塑料、橡膠等制成,彈性骨架11為彈性體1起到支架的作用,并且在兩根綁帶2的端部綁接時,能夠產生較明顯彈性變形,從而使容納腔1a的大小發生改變,以適應不同尺寸的嬰兒,而第一包覆層12和第二包覆層13由棉布制成,以讓嬰兒接觸起來更加舒適。
為了在貼合部1b緊貼于母親腹部時,保證母親的舒適性不會降低,貼合部1b朝向母親腹部的面為圓弧面。
本實施例中,兩根綁帶2的端部設有雌雄扣3,雌雄扣3包括毛面31和鉤面32,毛面31縫合于一根綁帶2的端部,鉤面32縫合于另一根綁帶2的端部,兩根綁帶2的端部通過雌雄扣3實現可拆卸連接。當然,兩根綁帶2的端部也可以通過扎帶手動綁接來實現可拆卸連接。
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中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