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結構連接部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可調節支撐腳組件。
背景技術:
在組合家具行業,組合式設計使用戶可以根據室內情況改變家具的布置形式,通過重新拆裝家具的部件,實現家具的結構功能的改變,并使家庭格局和風格產生變化。
組合家具組裝方便,卻很難在某個部件上安裝支撐腳,現有的組合家具的支撐腳受力面小,固定不穩,調節困難,使組合家具的安裝固定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支撐腳組件,通過組合家具料板上現有的螺孔對支撐腳固定,安裝方便,固定牢固。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可調節支撐腳組件,其特征是,包括腳片、腳柱和腳調節盤,所述腳片固定于料板下方,所述腳柱固定于腳片的下表面,所述腳柱的中間設置螺孔,所述腳調節盤包括底座和底座上設置的螺柱,所述腳調節盤通過所述螺柱配合在所述螺孔內。
進一步,所述腳柱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所述腳片的一端。
進一步,所述腳片上開有沉頭孔,所述緊固螺釘為沉頭螺釘,所述沉頭螺釘穿過所述沉頭孔固定將所述腳柱固定。
進一步,所述腳柱中間開有減重孔。
進一步,所述腳片的另一端開有通孔,所述腳片通過螺釘穿過所述通孔與所述料板的拼裝螺母配合固定。
進一步,所述料板上還設有定位孔,所述腳片的上表面設置定位柱,所述腳片固定時,所述定位柱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內。
進一步,所述腳調節盤的底座為盤形。
進一步,在所述腳片上與腳柱的螺孔對應的位置開設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徑大于腳柱的螺孔的內徑,所述螺柱、拼裝螺母的內外徑與所述腳柱的螺孔的內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腳片通過螺釘固定于料板的安裝孔內,不影響料板的原有結構;
(2)腳柱高度根據需要選擇,適合不同風格的家具;
(3)定位柱和定位孔使支撐腳固定不移動;
(4)腳調節盤通過螺柱的旋動實現高度調節;
(5)裝卸和收藏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立體示意圖;
附圖2是腳柱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可調節支撐腳組件安裝在家具下方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
1.腳片; 2.腳柱;
3.腳調節盤; 4.螺孔;
5.底座; 6.螺柱;
7.沉頭孔; 8.通孔;
9.料板; 10.拼裝螺母;
11.減重孔; 12.定位孔;
13.定位柱; 14.橫板;
15.豎板; 16.螺釘;
17.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可調節支撐腳組件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參見附圖1至3,可調節支撐腳組件包括腳片1、腳柱2和腳調節盤3,腳片1固定于家具的料板9下方,腳柱2固定于腳片1的下表面,腳柱2的中間設置螺孔4,腳調節盤3包括底座5和底座5上設置的螺柱6,腳調節盤3通過螺柱6配合在螺孔4內。
腳柱2通過緊固螺釘固定在腳片1的一端。腳片1上開有沉頭孔7,緊固螺釘為沉頭螺釘,沉頭螺釘穿過沉頭孔7固定將腳柱2固定。腳片1的另一端開有通孔8,腳片1通過螺釘16穿過通孔8與料板9的拼裝螺母10配合固定。腳片1上與腳柱2的螺孔4的對應位置開設通孔17,通孔17的孔徑大于腳柱2的螺孔4的直徑,螺釘16、拼裝螺母10的內外徑與腳柱2的螺孔4的內徑相同。當組件拆下時,可以將螺釘16穿過通孔17旋入腳柱2的螺孔4內,使所有部件組合成一整體,預防零件丟失。
腳柱2中間開有減重孔11,腳柱2的長度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尺寸,使組合家具擺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腳調節盤3的底座5為圓形,通過對腳調節盤3的螺柱6的旋動,調節支撐腳的高度。
料板9上還設有定位孔12,腳片1的上表面設置定位柱13,腳片1固定時,定位柱13配合在定位孔12內。腳片1的長度位置使腳調節盤3位于料板9中的橫板14與豎板15結合部的正下方,支撐起豎板15和橫板14。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