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毛毯,尤其涉及一種單層雙面拉舍爾毛毯。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功能性紡織品呈現出了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幾年新原料的不斷出現,高新技術的不斷創新,使得紡織品的性能已不僅僅局限于單一功能而是趨向多功能、高功能、復合功能的方向發展。拉舍爾毛毯以其獨特的手感柔軟、毛簇豐滿和色彩鮮艷等特點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在國內市場上拉舍爾毛毯一般以腈綸毛毯為主,還有少部分的棉和羊毛拉舍爾毛毯,質量、檔次和功能性均不能滿足消費者對拉舍爾毛毯的需求。
吸濕纖維,是一種綜合特殊纖維素纖維和抗起球仿羊絨腈綸的優點與一體,采用特殊工藝打造出的新型吸濕纖維。具有優秀的吸濕功能,通過纖維的毛細現象能迅速的吸收汗水排出體外,使身體總能保持干爽狀態。清涼纖維,截面為多溝槽結構,使紗線和皮膚之間留有多微孔通道,可以將皮膚表面汗液快速排出,具有永久吸濕速干功能。
磁性纖維的出現為功能性紡織品的開發提供了新的選擇。磁性纖維是一種新型功能性纖維材料,是一種纖維狀的磁性材料。它具有其他纖維所沒有的磁性,又具有一些以往其他磁性材料所沒有的物理形態(直徑可以微小到幾十微米,長度一般大于10毫米,長徑比一般在500以上)及性能,諸如柔軟、有彈性等。磁性纖維的開發來自人體細胞是具有一定磁性的微型體,人體內有生物磁場,因此,外磁場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通過神經、體液系統發生電荷、電位分子結構化和生理功能的變化,從而調整人體機能和提高人體免疫力,這便是磁性紡織品的特殊功能。大量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表明,磁場對改善人體血液循環,消除人體疲勞,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有著明顯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單層雙面拉舍爾毛毯,其中絨毛層使用混紡的天然蠶絲、精梳棉線以及磁性纖維,底布內包括吸濕層,該種毛毯具有手感順滑、柔軟,吸濕透氣功能性強以及促進人體循環的保健功能,以解決現有的毛毯功能單一、吸濕性不足及絨毛易斷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單層雙面拉舍爾毛毯,包括底布,還包括交叉編織于底布內的毛絨紗,所述毛絨紗外端分別露于底布兩面外形成絨毛層,所述絨毛層采用天然蠶絲和精梳棉紗線為原料,所述底布內的毛絨紗采用吸濕纖維形成吸濕層,所述底布周邊縫織包邊,所述絨毛層經拉毛整理工藝制得。
優選地,所述絨毛層中蠶絲的線密度為150-200D,精梳棉紗的線密度65支雙股線。
優選地,所述絨毛層高度為10mm-20mm。
優選地,所述絨毛層毛絨紗還混紡有磁性纖維。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毛絨紗交叉編織于底布內,絨毛層與底布結合力強,結構更為穩定,具有防止毛絨線扯斷在毛毯表面的效果,所述毛絨紗外端分別露于底布兩面外形成絨毛層,所述絨毛層由天然蠶絲、精梳棉線及磁性纖維混紡而成,磁性纖維具有柔軟、彈性好的特點,同時對改善人體血液循環,消除人體疲勞,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有著明顯的效果,此外形成的絨毛層還具有手感順滑、彈性較佳的特點,所述底布內的毛絨紗采用吸濕纖維形成吸濕層,大大增強了毛毯的吸濕性能,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單層雙面拉舍爾毛毯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布,2-絨毛層,3-吸濕層,4-包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單層雙面拉舍爾毛毯,包括底布1,還包括交叉編織于底布1內的毛絨紗,所述毛絨紗外端分別露于底布1兩面外形成絨毛層2,所述絨毛層2采用天然蠶絲和精梳棉紗線為原料,所述底布1內的毛絨紗采用吸濕纖維形成吸濕層3,所述底布1周邊縫織包邊4,所述絨毛層2經拉毛整理工藝制得。
在本實例中,所述絨毛層2中蠶絲的線密度為150-200D,精梳棉紗的線密度65支雙股線。
在本實例中,所述絨毛層2高度為10mm-20mm。
在本實例中,所述絨毛層2的毛絨紗還混紡有磁性纖維。
基于上述,所述毛絨紗交叉編織于底布1內,絨毛層2與底布1結合力強,結構更為穩定,具有防止毛絨線扯斷在毛毯表面的效果,所述毛絨紗外端分別露于底布1兩面外形成絨毛層2,所述絨毛層2由天然蠶絲、精梳棉線及磁性纖維混紡而成,磁性纖維具有柔軟、彈性好的特點,同時對改善人體血液循環,消除人體疲勞,促進細胞代謝,活化細胞有著明顯的效果,此外形成的絨毛層2還具有手感順滑、彈性較佳的特點,所述底布1內的毛絨紗采用吸濕纖維形成吸濕層3,大大增強了毛毯的吸濕性能。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