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構件技術領域,具體是具有中梃的內開式對開窗。
背景技術:
中梃是門窗結構中區分框、拼接框的一種分割。所謂的“一體化”門窗,其周邊稱作為框或外框,除了外框的角部有拼接的痕跡,其余的邊都是一次性下料的,無拼接痕跡。中梃在一體化制作的門窗中間的橫向或豎向分割,一般有橫梃、豎梃。門窗結構中有中梃的地方,通常存在固定扇或開啟扇。
對于鋁合金窗而言,中梃除了合理規劃窗的受力結構之用,還應起到相應的隔音、防水、防塵的效果,這也是業內一直致力解決的一個關鍵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的現有技術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具有中梃的內開式對開窗。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具有中梃的內開式對開窗,包括外框、中梃,以及設于外框內的兩扇內開式對開窗,內開式對開窗的外側與外框鉸接,其內側則分別與中梃配合,其特征在于:中梃的截面成工字型,包括加強柱,以及分別位于加強柱前后兩沿的前擋板和后擋板,所述前擋板上設有沿中梃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密封條,所述內開式對開窗的內側具有與第一密封條配合的臺階部;所述的內開式對開窗,其內端的內沿具有向外伸出的遮板,內開式對開窗閉合時遮板遮蓋后擋板的邊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當內開式對開窗閉合時,中梃與窗扇之間的縫隙可以得到較好的密閉,其既能合理規劃窗的受力結構之用,還起到了較好的隔音、防水、防塵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具有中梃的內開式對開窗,包括外框1、中梃2,以及設于外框1內的兩扇內開式對開窗3,內開式對開窗3的外端與外框1鉸接,其內端則分別與中梃2配合;其中,中梃2的截面成工字型,包括加強柱20,以及分別位于加強柱20前后兩沿的前擋板21和后擋板22,所述前擋板21上設有沿中梃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密封條23,所述內開式對開窗3的內側具有與第一密封條23配合的臺階部31;所述的內開式對開窗3,其內端的內沿具有向外伸出的遮板32,內開式對開窗閉合時遮板32遮蓋后擋板22的邊沿。
當內開式對開窗閉合時,第一密封條被前擋板和臺階部夾緊,中梃與窗扇之間的縫隙在內經前擋板上的第一密封條關閉,在外經遮板關閉,起到了較好的隔音、防水、防塵的效果。
如圖2所示,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前擋板21上設有沿中梃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嵌槽24,第一密封條23可拆的設于第一嵌槽24內。如此,便于安裝施工和更換第一密封條。
如圖2所示,在前述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遮板32上設有沿中梃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密封條33。
當內開式對開窗閉合時,第二密封條被后擋板和遮板夾緊,從外部關閉了中梃與窗扇之間的縫隙,可進一步增強隔音、防水、防塵的效果。
如圖2所示,在前述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遮板32上設有沿中梃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嵌槽34,第二密封條33可拆的設于第二嵌槽34內。如此,便于安裝施工和更換第二密封條。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結構和原理獲得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