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清潔用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拖把。
背景技術:
目前在擦洗地面時,通常使用拖把,當前市面上的拖把結構多數為拖布簡單連接在拖把桿上,使用時,需要用手反復來回推拉拖布才能實現一塊區域的清潔,使用比較麻煩,費力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拖把,能夠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使用麻煩且費力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拖把,該拖把包括拖把主體,所述拖把主體包括:殼體、驅動機構、齒輪組和清潔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齒輪組包括依次嚙合的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以帶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所述清潔機構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底部,所述清潔機構包括轉動軸和清潔盤,所述殼體的底壁設有圓孔,所述轉動軸通過所述圓孔伸進所述殼體內與所述第三齒輪連接,以通過所述第三齒輪的轉動帶動所述清潔盤轉動。
其中,所述齒輪組有兩組,分別設置在所述驅動機構的兩側,所述清潔機構有兩個,所述兩個清潔機構的轉動軸分別與兩個齒輪組中的第三齒輪連接。
其中,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軸安裝有蝸輪,所述蝸輪與兩側的第一齒輪嚙合,從而通過所述驅動機構的轉動,帶動所述蝸輪轉動而帶動所述第一齒輪轉動。
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底盤與面蓋,所述底盤與面蓋通過螺釘固定而形成封閉的殼體。
其中,所述底盤上設置有4個圓形固定柱,所述圓形固定柱兩兩對稱設置在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軸兩側;靠近所述驅動機構的輸出軸的圓形固定柱上設置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的內圈固定在所述圓形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軸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第一齒輪上;遠離所訴驅動機構的輸出軸的圓形固定柱上設置有第二軸承,所述第二軸承的內圈固定在所述圓形固定柱上,所述第二軸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上。
其中,所述圓孔內設置有第三軸承,所述第三軸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圓孔內,所述清潔機構的轉動軸從所述第三軸承的內圈穿過而與所述第三齒輪連接,所述第三軸承還包括軸承蓋,所述軸承蓋可與所述圓孔緊密貼合并將所述第三軸承包裹其中,維持軸承轉動平衡以及防水。
其中,所述面蓋和所述底盤之間設有密封圈,以防止水進入殼體內部。
其中,所述清潔盤包括隨動盤和布盤,所述布盤設置在所述隨動盤的下方,所述布盤和所述隨動盤之間通過卡扣連接,所述轉動軸垂直固定在所述隨動盤的上方。
其中,所述驅動機構是馬達,所述殼體上還設置有馬達支架和馬達蓋,所述馬達支架固定在所述底盤上,用于支撐所述馬達,所述馬達蓋固定與所述底盤上,并覆蓋所述馬達,以固定所述馬達的位置并保護馬達機體。
其中,所述拖把還包括拖把桿,所述拖把桿用于握持,且驅動電源內置于所述拖把桿中,用于給所述驅動機構提供電源,所述拖把桿的上端設有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別于現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通過使用三個齒輪構成的齒輪組,通過齒輪組的調速、傳動特點,將驅動機構的轉動傳輸到隨動盤,繼而布盤與隨動盤能更高速旋轉,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并且使用方便、省力;齒輪組還能有效減少驅動機構負載,減少耗電量,節約能源,驅動機構壽命更長。
而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拖把各組件拆卸清洗、更換方便。布盤與隨動盤可分離,在布盤使用時長有所損耗之后,只需松開卡扣將布盤拆下就可更換,避免頻繁拆卸殼體,維持殼體內部主要構件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拖把的爆炸圖。
其中, 1、馬達蓋;2、面蓋;3、馬達支架;4、馬達;5、蝸輪;6、軸承蓋;7、第三軸承;8、圓孔;9a/9b、圓形固定柱;10、底盤;11、轉動軸;12、隨動盤;13布盤;14a、第一軸承;14b、第二軸承; 15a、第一齒輪;15b、第二齒輪;15c、第三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拖把的爆炸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拖把,該拖把包括拖把主體,拖把主體包括:殼體、驅動機構4、齒輪組和清潔機構。
該殼體包括底盤10與面蓋2,底盤10與面蓋2通過螺釘固定而形成封閉的殼體,面蓋2和底盤10之間設有密封圈,以防止水進入殼體內部。
驅動機構4安裝在殼體內部,驅動機構4是馬達,殼體上還設置有馬達支架3和馬達蓋1,馬達支架3固定在底盤10上,用于支撐馬達4,馬達蓋1固定于底盤上,并覆蓋馬達4,通過馬達支架3及馬達蓋4,可以很好的維持馬達4轉動穩定性,減少噪音,同時能保護馬達4機體不受外界因素干擾,保證馬達4工作壽命。
齒輪組有兩組,分別設置在驅動機構4的兩側,清潔機構有兩個,兩個清潔機構的轉動軸11分別與兩個齒輪組中的第三齒輪15c連接。
具體地,齒輪組包括依次嚙合的第一齒輪15a、第二齒輪15b和第三齒輪15c,第一齒輪15a與驅動機構4連接以帶動第一齒輪15a轉動;清潔機構設置在殼體的底部,清潔機構包括轉動軸11和清潔盤,殼體的底壁設有圓孔8,轉動軸11通過圓孔8伸進殼體內與第三齒輪15c連接,以通過第三齒輪15c的轉動帶動清潔盤轉動。齒輪組具有很好的變速傳動功能,本實用新型利用三個齒輪構成的齒輪組,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發揮最大的驅動機構效能,在提高清潔效果的同時減輕驅動機構4負載。
由于驅動機構4輸出軸轉動與齒輪轉動不在同一平面,驅動機構4的輸出軸可以安裝蝸輪5,蝸輪5可以傳遞兩條相對垂直的轉動軸之間的運動和動力。
具體而言,蝸輪5與兩側的第一齒輪15a嚙合,從而通過驅動機構4的轉動,帶動蝸輪5轉動而帶動第一齒輪15a轉動。
底盤上設置有4個圓形固定柱,圓形固定柱9a、9b兩兩對稱設置在驅動機構的輸出軸兩側;靠近驅動機構4的輸出軸的圓形固定柱上設置有第一軸承14a,第一軸承14a的內圈固定在圓形固定柱9a上,第一軸承14a的外圈固定在第一齒輪15a上;遠離驅動機構4的輸出軸的圓形固定柱9b上設置有第二軸承14b,第二軸承14b的內圈固定在圓形固定柱9b上,第二軸承14b的外圈固定在第二齒輪15b上。
進一步地,圓孔8內還設置有第三軸承7,第三軸承7的外圈固定在圓孔8內,清潔機構的轉動軸11從第三軸承7的內圈穿過而與第三齒輪15c連接,第三軸7承還包括軸承蓋6,軸承蓋6可與圓孔8緊密貼合并將第三軸承7包裹,維持軸承轉動平衡以及防水。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第一軸承14a、第二軸承14b、第三軸承7,充分利用軸承的優點,維持齒輪組的轉動平衡,保持拖把整體的穩定,減少摩擦、避免動能損耗,同時還能減少噪音,使得拖把的使用更為舒適。
清潔機構的清潔盤包括隨動盤12和布盤13,布盤13設置在隨動盤12的下方,而布盤13和隨動盤12之間通過卡扣連接,轉動軸11垂直固定在隨動盤12的上方。區別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布盤13與隨動盤12分離,可輕易拆卸清洗或更換。
本實用新型中,拖把還包括拖把桿(圖中未標示),拖把桿用于握持,且驅動電源(圖中未標示)內置于拖把桿中,用于給驅動機構4提供電源,拖把桿的上端設有控制器(圖中未標示),用于控制驅動機構4。
使用的時候,打開拖把桿上端的控制器,驅動電源給驅動機構4供電因而輸出軸轉動,蝸輪5隨輸出軸一起轉動,帶動兩側與之嚙合的第一齒輪15a,且兩側第一齒輪15a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旋轉;第一齒輪15a的轉動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齒輪15b轉動,且兩側第二齒輪15b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旋轉,兩互相嚙合的第一、第二齒輪15b轉動方向相反;第二齒輪15b的轉動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三齒輪15c轉動,且兩側第二齒輪15b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的方向旋轉,兩互相嚙合的第二、第三齒輪15c轉動方向相反;由于隨動盤12的轉動軸11連接在第三齒輪15c,第三齒輪15c的轉動帶動隨動盤12,并帶動通過卡扣方式與隨動盤12連接的布盤13高速旋轉。將拖把主體移動到需要清潔的地面區域,就可以通過布盤13高速旋轉對該區域進行擦洗。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拖把的齒輪組使用三個齒輪,因而能提高布盤13轉動速度,減輕驅動機構4負載,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同時,布盤13與隨動盤12分離結構,可以輕易拆卸清洗或更換,整體結構簡單,用料少、成本少。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