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鍋具領域,具體說是一種鍋具側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鍋具均不能側立放置,特別是家庭使用的炒鍋,人們為了其不占用有限的廚事操作臺空間,很多家庭都只好選擇將炒鍋清洗之后依然放置于灶具上,有些家庭因此專門設置了炒鍋掛鉤或炒鍋和鍋蓋放置架,還有的家庭將炒鍋收納于櫥柜內。由于炒鍋其口徑大、高度偏低、弧形鍋體,只能鍋口朝上或下的方向才能自然穩定放置,這樣會占用大量的廚事操作臺平面空間,若能使炒鍋側立放置,便可顯著減少占用廚事操作臺平面空間,人們可將炒鍋清洗之后側立于廚事操作臺面上。
公告號CN20134756Y一種自立式鍋,公開了在鍋體上安裝有支撐板。該技術方案雖然解決了炒鍋側立的問題,但在實際炊事時往往需要將炒鍋時不時的傾斜于爐具上,以達到不同的炊事需求,此時該支撐板會碰到爐面或鍋架上,妨礙炒鍋傾斜角度操作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鍋具具備側立放置功能的側立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鍋具上設有用于鍋具側立放置的裝置,側立裝置包括設有轉軸機構、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連接轉軸機構,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可圍繞轉軸機構的軸心作旋轉運動,所述鍋柄裝置至少包括柄座和柄套或者柄套柄座一體結構,所述支撐裝置是專用于支撐側立時的鍋具,支撐裝置是鍋邦本體或連接于鍋體的構件。
所述轉軸機構還包括設有阻尼或步進的機構,用于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作所述旋轉運動時有一定的阻尼或步進功能。
所述轉軸機構還包括設有回彈機構,用于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通過回彈機構的彈力自動轉回到某個位置。
所述支撐裝置和/或鍋柄裝置還包括設有卡扣機構,用于支撐裝置與鍋柄裝置通過卡扣機構可連接或靠攏到一起。
所述側立裝置還包括配有集水盒,用于接集鍋具側立時滴落的水。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用戶可自由選擇使用的側立放置功能,無需額外增設放置鍋具的產品。
2.結構巧妙,使用操作便捷,適合現代家庭需求。
3.不會妨礙炊事時傾鍋操作。
4.鍋柄裝置具有鍋柄和支撐架的雙重功能。
當然,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鍋具側立裝置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鍋具側立裝置與炒鍋的側視示意圖。
圖2是鍋具側立裝置側視示意圖。
圖3是鍋具側立裝置與炒鍋的正視示意圖。
圖1、圖2、圖3中1a.鍋柄裝置,1b.旋轉到某一方位的鍋柄裝置,2.支撐裝置,3.鍋體,4.長條形鍋柄裝置,5.轉軸機構,6.鉚釘。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的炒鍋其鍋體(3)為圓底,炒鍋設有兩種鍋柄裝置:長條形的鍋柄裝置(4)和C形的鍋柄裝置(1a),其中C形的鍋柄裝置(1a)由柄座和柄套組成。
在圖1和圖2中,鍋體(3)與支撐裝置(2)腰部的連接方式可采用一體結構或鉚接或焊接等其他固定連接方式,優先采用鉚接方式,支撐裝置(2)還與鍋柄裝置(1a)通過轉軸機構(5)連接,轉軸機構(5)的目的是實現支撐裝置(2)與鍋柄裝置(1a)兩者可以轉軸機構(5)的軸心作旋轉運動,在圖2中,該旋轉運動可視為鍋柄裝置(1a)在鍋體(3)上的折疊與展開。
在圖1和圖2中,轉軸機構(5)的軸承與軸之間配合有一定的阻尼,當人手拿鍋柄裝置(1a)將其旋轉時需要一定的力氣才行,目的是為了人手松開鍋柄裝置(1a)是其能更好的定位在某個方位。
或者在圖1和圖2中,轉軸機構(5)設有步進機構,這里步進機構優先采用帶齒輪,目的是使得每一次被人手撥動鍋柄裝置(1a)時,利用齒輪凸齒凹坑配合關系,松手時凸齒會陷在凹坑內,實現鍋柄裝置(1a)步進轉動。
或者在圖1和圖2中,轉軸機構(5)設有回彈機構,這里回彈機構優先采用彈簧或彈性構件加凸(凹)輪,目的是使得旋轉到某一方位的鍋柄裝置(1b)被人手回撥時能自動轉回至圖1和圖2所示方位的鍋柄裝置(1a)。
在圖1和圖2中,為了使鍋柄裝置(1a)在接近支撐裝置(2)這個方位時,不會因炒菜抖鍋發生碰響或擺動,支撐裝置(2)設有卡扣,用于卡扣住鍋柄裝置(1a)。
在圖3中,鍋柄裝置(1a)通過鉚釘(6)連接在鍋體(3)上,鍋柄裝置(1a)的柄座延伸部位與支撐裝置(2)通過轉軸機構(5)連接,圖中的支撐裝置(2)設有軸,圖3與圖1和圖2不同的是:人手只能撥轉支撐裝置(2),而不是鍋柄裝置(1a)。
圖3中轉軸機構(5)的阻尼或步進或回彈機構,作用的目標是支撐裝置(2)。
上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