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轉椅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轉椅腳架。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不銹鋼轉椅支腳,通常又稱作五星腳,一般是采用注塑方式或縮管再焊接方式加工完成,其結構大致包括一個中心座以及若干個與中心座固定為一體的支腳,支腳前端下部安裝滾動輪。尤其以縮管機加工而成的支腳,形狀多為長方形,形狀很單一,上表面寬度較窄,與人腳接觸面小,踩踏不舒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改變轉椅腳形狀,使得轉椅腳上表面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較大寬度以增大與人腳接觸面,同時又能滿足使用強度的轉椅腳架,該轉椅腳架采用腳架本體與加強支架體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腳架本體可以調整為與使人腳踩踏接觸更為舒適的寬度,同時又通過加強支架體加強牢固度,滿足了正常使用要求。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轉椅腳架,包括腳架本體和加強支架體,所述的腳架本體與加強支架體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腳架本體將加強支架體遮蓋住,所述的加強支架體的端部設置有轉輪連接件,且轉輪連接件處在加強支架體端部的側面、腳架本體端部的底面上。
該轉椅腳架,對腳架本體和加強支架體進行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同時,在加強支架體上設置有轉輪連接件,當使用時,只需要先將轉輪通過轉輪連接件與加強支架體固定連接在一起,既可實現轉椅腳架的連接。該轉椅腳架,設置方便,連接可靠,支撐強度好,而且轉輪不會脫落,而且腳架本體不會變形,外形美觀。
作為優選,所述的腳架本體包括中心套管和沿中心套管的圓周方向呈射線結構分布的支腳,所述的支腳與中心套管上端周緣焊接固定。設置中心套管方便與支腳的固定連接,并且方便轉椅的設置,焊接固定后打磨平整,外觀看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用狀態或正常擺放狀態看起來更為美觀。
作為另一種優選,所述的腳架本體包括中心套管和沿中心套管的圓周向方向呈射線結構分布的支腳,所述的中心套管上端的圓周方向設置有連接槽,支腳端部插入連接槽內并與中心套管焊接固定。
作為優選,支腳整體呈長弧形槽體結構,所述的支腳的上表面為光滑弧面,所述的支腳的下側為槽體,加強支架體處在槽體內,且支腳的寬度大于加強支架體的寬度。支腳較為寬大,踩踏腳感舒服,外觀看起來為扁平狀,同時又能將起到加固作用的加強支架體遮蓋住。
作為優選,所述的加強支架體為沿支腳長度方向設置的U形管,U形管的上端開口處與槽體的底面焊接固定,U形管的前后兩端分別與中心套管側壁、轉輪連接件側面焊接固定。
作為優選,U形管的上端開口處分別向左右延伸有翻邊,所述的翻邊與槽體的底面接觸并焊接固定。這樣的結構有利于增加兩者接觸面積,使焊接與支撐更為穩定。
作為另一種優選,所述的槽體的兩側槽邊處設置有卡槽,所述的加強支架體的橫截面呈工形結構,所述的加強支架體與支腳插接的一側的工形面上設置有卡接凸條,卡接凸條插置在卡槽內,所述的加強支架體與地面相對一側的工形結構面為圓弧面。加強體的橫截面設置為工形結構,結構穩定,加強效果好,而且取材方便,而且既可以節約成本,又減輕了腳架的整體重量。卡接凸條與卡槽配合設置,卡接凸條卡接在卡槽內部實現加強體與支腳的快速卡接連接。而加強體與地面相對的一側設置為圓弧形,這樣的結構美觀而且不影響支腳的使用。
作為優選,支腳的寬度為6~8cm,U形管的寬度為3~5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轉椅腳架,由腳架本體與加強支架體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腳架本體由五個支腳組成,加強支架體為分體式結構,可一一焊接固定在每個支腳下方,腳架本體將加強支架體遮蓋住,因此,加強支架體可采用要求不高的廢鐵或廢料,節省成本;而腳架本體可以調整為與使人腳踩踏接觸更為舒適的寬度,使外形美觀,踩踏舒適,提高了產品檔次。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勢是:連接可靠,支撐強度好,轉輪不會脫落,腳架本體不會變形,使用狀態或正常擺放狀態看起來更為美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轉椅腳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A-A剖視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轉椅腳架的一種仰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轉椅腳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B-B剖視放大圖;
圖中:1、腳架本體,2、加強支架體,3、轉輪連接件,4、中心套管,5、支腳,6、連接槽,7、光滑弧面,8、槽體,9、卡槽,10、卡接凸條,11、圓弧面,12、U形管,13、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在圖1、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轉椅腳架,包括腳架本體1和加強支架體2,加強支架體2與腳架本體1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加強支架體2的端部設置有轉輪連接件3,且轉輪連接件3處在加強支架體2端部的側面、腳架本體1端部的底面上。
腳架本體1包括中心套管4和沿中心套管4圓周向方向呈射線結構分布的支腳5,支腳5與中心套管4上端周緣焊接固定。
支腳5整體呈長弧形槽體結構,支腳5的上表面為光滑弧面7,支腳5的下側為槽體8,加強支架體2處在槽體8內,且支腳5的寬度大于加強支架體2的寬度。支腳較為寬大,踩踏腳感舒服,外觀看起來為扁平狀,同時又能將起到加固作用的加強支架體遮蓋住。
加強支架體2為沿支腳5長度方向設置的U形管12,U形管12的上端開口處與槽體8的底面焊接固定,U形管12的前后兩端分別與中心套管4側壁、轉輪連接件3側面焊接固定。
U形管12的上端開口處分別向左右延伸有翻邊13(見圖2),翻邊13與槽體8的底面接觸并焊接固定。設置翻邊是為了增加兩者接觸面積,使焊接更為穩定。
實施例2:
在圖4、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轉椅腳架,包括腳架本體1和加強支架體2,加強支架體2與腳架本體1上下對合并焊接固定,加強支架體2的端部設置有轉輪連接件3,且轉輪連接件3處在加強支架體2端部的側面、腳架本體1端部的底面上。
腳架本體1包括中心套管4和沿中心套管4的圓周向方向呈射線結構分布的支腳5,中心套管4上端的圓周方向設置有連接槽6,支腳5端部插入連接槽6內并與中心套管4焊接固定。
支腳5整體呈長弧形槽體結構,支腳5的上表面為光滑弧面7,支腳5的下側為槽體8,加強支架體2處在槽體8內,且支腳5的寬度大于加強支架體2的寬度。支腳較為寬大,踩踏腳感舒服,外觀看起來為扁平狀,同時又能將起到加固作用的加強支架體遮蓋住。
槽體8的兩側槽邊處設置有卡槽9,加強支架體2的橫截面呈工形結構,加強支架體2與支腳5插接的一側的工形面上設置有卡接凸條10,卡接凸條10插置在卡槽9內,加強支架體2與地面相對一側的工形結構面為圓弧面11。
上述實施例所述的轉椅腳架,對腳架本體1和加強支架體2進行對焊連接設置,同時,在加強支架體2上設置有轉輪連接件3,當使用時只需要先將轉輪通過轉輪連接件3與加強支架體2固定連接在一起,既可實現轉椅腳架的連接。支腳與中心套管焊接固定后打磨平整,外觀看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使用狀態或正常擺放狀態看起來更為美觀。支腳較為寬大,踩踏腳感舒服,外觀看起來為扁平狀,同時又能將起到加固作用的加強支架體遮蓋住。加強支架體2上設置翻邊13或者設置為工形結構,是為了增加腳架本體與加強支架體2兩者的接觸面積,使焊接更為穩定。該轉椅腳架,設置方便,連接可靠,支撐強度好,而且轉輪不會脫落,而且腳架本體不會變形,外形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