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廠輔助器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
背景技術:
凳子的前身是馬扎,在民間的稱謂叫杌凳。最初用來踩踏上馬、上轎時使用,所以也稱馬凳、轎凳。民間俗稱的名字中,還有“武凳”,因為習武之人坐如鐘,不需要倚靠什么,因此得名。凳子用料簡單,用途廣泛,所以比椅子流傳的數量大。凳子的形狀很豐富,出現的早期是長方形,一直延續到明代,到了清代變成方形,還出現圓形、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最初作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兩代有了更多用途。放在床的兩側作為腳凳;擺在柜子旁,兼有花幾的作用,擺放盆花、盆景。至于家中高大的頂墻柜旁,登高取物用。在寺廟中,作為打禪的坐具,因此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寬又矮,造型則素雅簡潔。農家使用的凳子則粗獷、質樸,凳腿一般較粗,看上去質樸堅固。
而為了現實需要,為了方便工廠工人在工作之余,坐下休息以緩解疲勞,防止疲勞工作產生安全事故,同時也可用于坐式作業時工人的凳子。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包括橫軸、滾輪、支桿、立柱、凳板、環簧,所述橫軸兩端通過軸承套接滾輪,軸承外側的橫軸上卡接環簧,所述橫軸的中部上曲面連接支桿一端,支桿另一端對稱連接另一橫軸,所述支桿中間豎直連接立柱,立柱上端面連接凳板,所述的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為對稱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橫軸由軸體、端軸、環形槽組成,所述軸體兩端對稱連接端軸,端軸的端部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卡接所述的環簧,所述在環簧與軸體間的端軸上套接所述的軸承。
進一步,所述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易于加工制得,底部四個滾輪直線移動方便,在休息區使用可減輕工人的疲勞,同時也可作為流水線生產工人的操作凳,方便工人的操作業主。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結構簡單,思路新穎,用料省,結構牢,使用方便,移動靈活,適用于工人休息用或登坐式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橫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包括橫軸1、滾輪2、支桿3、立柱4、凳板5、環簧6,所述橫軸1兩端通過軸承套接滾輪2,軸承外側的橫軸1上卡接環簧6,所述橫軸1的中部上曲面連接支桿3一端,支桿3另一端對稱連接另一橫軸,所述支桿3中間豎直連接立柱4,立柱4上端面連接凳板5,所述的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為對稱結構。
進一步,所述的橫軸1由軸體101、端軸102、環形槽103組成,所述軸體101兩端對稱連接端軸102,端軸102的外側端部設有環形槽103,所述環形槽103內卡接所述的環簧6,所述在環簧6與軸體101間的端軸102上套接所述的軸承。
進一步,所述一種工廠休息區簡便凳易于加工制得,底部四個滾輪2直線移動方便,在休息區使用可減輕工人的疲勞,同時也可作為流水線生產工人的操作凳,方便工人的操作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