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靠背椅子。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椅子形式比較單一,其基本結構包括椅背、椅座和椅腳。通常情況下,椅背和椅座都是通過焊接或復雜的緊固件一體設置的,廠家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L型”設置的椅子會占用比較大的空間,資源利用率不高。
專利號為201520996659.7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椅子,包括靠板、扶手、支柱、座椅板、連桿、滑槽、滑竿、凸頭,支柱和連桿構成支撐件,支撐件與座椅板固定連接,座椅板頂面兩側分別設有扶手,兩扶手內設有滑槽,滑槽內設有帶有凸頭的滑竿,滑竿與靠板連為一體。該技術方案通過滑竿和滑槽可以實現靠板和椅座板的自由拆卸,廠家在儲存和運輸時,可以將靠板和椅座板進行分離放置,大大提高了儲物空間利用率。但是這種椅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滑槽內不具有限位結構,靠板位置容易發生移動,甚至發生脫落,穩定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靠背椅子,廠家在儲存與運輸時,能夠提高空間利用率,正常使用時,椅子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靠背椅子,包括椅背和椅座,所述椅座側面開設有完全貫通的燕尾槽,所述椅背底端一體連接有與所述燕尾槽滑動配合的梯形凸起部,所述燕尾槽槽底于端部位置向內開設有置物孔,所述置物孔底端通過彈簧連接有楔形塊,所述梯形凸起部上于所述楔形塊對應位置開設有限位槽,當所述梯形凸起部滑過所述楔形塊時,所述楔形塊與所述限位槽相抵觸。
作為優選的,所述梯形凸起部端部棱邊呈圓弧狀設置。
作為優選的,所述彈簧為強力彈簧。
該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椅座側面開設有完全貫通的燕尾槽,所述椅背底端一體連接有燕尾槽滑動配合的梯形凸起部,顧客在使用時,可將椅背從側面滑進燕尾槽內,燕尾槽槽底于端部位置向內開設有置物孔,置物孔底端通過彈簧連接有楔形塊,當梯形凸起部滑至楔形塊時,楔形塊被擠壓至置物孔內,滑過后,楔形塊在彈簧彈力作用下重新恢復原狀,卡于梯形凸起部的限位槽內,進而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椅背位置在使用時發生移動,穩定性更高,在出廠前,廠家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可以將椅背與椅座分離進行儲放,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靠背椅子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I;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靠背椅子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II;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1、椅背;11、梯形凸起部;111、限位槽;2、椅座;21、燕尾槽;211、置物孔;3、彈簧;4、楔形塊。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一種靠背椅子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I;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靠背椅子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和圖4所示,椅座2側面開設有完全貫通的燕尾槽21,所述椅背1底端一體連接有燕尾槽21滑動配合的梯形凸起部11,顧客在使用時,可將椅背1從側面滑進燕尾槽21內,燕尾槽21槽底于端部位置向內開設有置物孔211,置物孔211底端通過彈簧3連接有楔形塊4,當梯形凸起部11滑至楔形塊4時,楔形塊4被擠壓至置物孔211內,滑過后,楔形塊4在彈簧3彈力作用下重新恢復原狀,卡于梯形凸起部11的限位槽111內,進而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椅背1位置在使用時發生移動,穩定性更高,在出廠前,廠家在儲存與運輸過程中,可以將椅背1與椅座2分離進行儲放,大大提高了空間利用率。
做為另一種實施方式,上述技術方案中,燕尾槽21也可以替換成T型槽,同樣可以實現上述目的。
如圖2和圖4所示,梯形凸起部11端部棱邊呈圓弧狀設置,當梯形凸起部11滑至楔形塊4時,可以更好的滑動,避免梯形凸起部11與楔形塊4發生碰撞抵觸。
進一步,彈簧3為強力彈簧3,使用時,可以更好地提高椅子穩定性,防止椅背1發生移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