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保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智能保溫褥墊。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較多的保健床墊能夠帶來的有益功能較單一,有些只是通過在床墊本體的正面上鋪設有玉片或玉粒,利用加熱刺激玉片或玉粒使其釋放出紅外線,為人體營造一個具有傳導、紅外加熱成分的溫熱環境,從而為人體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休息環境。
現有的利用電加熱來進行加熱的褥墊,一般是對褥墊整體進行加熱,控制功能比較單一,不能根據用戶的需要選擇控制區域,降低了褥墊的能源利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智能保溫褥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褥墊加熱控制功能比較單一,不能根據用戶的需要選擇控制區域,降低了褥墊的能源利用效率的問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智能保溫褥墊,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布的底層、斷熱層、蓄熱層、發熱層和表層,發熱層包括多個發熱區域,每個發熱區域具有獨立控制的發熱電路,多個發熱電路并聯。
優選地,多個發熱電路連接至一個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設置在表層的邊角區域。
優選地,表層的邊角區域縫制有防水膠囊,控制單元密封設置在防水膠囊內。
優選地,防水膠囊上設置有用于外接電源的USB接口,USB接口處設置有防水擋片。
優選地,各發熱區域對應位置處的表層拼接有遠紅外面料。
優選地,控制單元包括藍牙模塊、控制模塊和電路板,藍牙模塊和控制模塊均設置在電路板上,USB接口設置在電路板上。
優選地,各發熱區域均設置有柔性溫度傳感器,柔性溫度傳感器連接至控制單元。
優選地,蓄熱層為波紋狀,蓄熱層包括用于蓄熱的滌綸填充絮片,滌綸填充絮片填充至波紋的凹槽內。
優選地,各發熱區域設置有負離子球和電氣石,負離子球和電氣石間隔設置在各發熱區域,負離子球和電氣石均為扁平的弧面結構,并通過刺繡固定在發熱區域內。
優選地,負離子球和電氣石均通過碳纖維線縫制在發熱層上。
本實用新型的智能保溫褥墊,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布的底層、斷熱層、蓄熱層、發熱層和表層,發熱層包括多個發熱區域,每個發熱區域具有獨立控制的發熱電路,多個發熱電路并聯。由于智能保溫褥墊包括多個發熱區域,且每個發熱區域具有獨立控制的發熱電路,因此在使智能保溫褥墊發熱時,可以根據需要控制相應發熱區域的發熱電路發熱,無需使整個智能保溫褥墊發熱,可以節省能源耗費,使用更加靈活方便。同時,由于發熱電路并聯,因此,即使部分發熱電路損壞,也不會對其他的發熱電路造成影響,仍然不會影響智能保溫褥墊的整體使用功能,提高了智能保溫褥墊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智能保溫褥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智能保溫褥墊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智能保溫褥墊的發熱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智能保溫褥墊的控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底層;2、斷熱層;3、蓄熱層;4、發熱層;5、表層;6、防水膠囊;7、USB接口;8、藍牙模塊;9、控制模塊;10、電路板;11、發熱電路;12、柔性溫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細節,以便于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透徹理解。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會理解,即使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也可實施本實用新型。在其它情況下,沒有詳細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過程、組件和電路,以免影響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
結合參見圖1至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智能保溫褥墊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排布的底層1、斷熱層2、蓄熱層3、發熱層4和表層5,發熱層4包括多個發熱區域,每個發熱區域具有獨立控制的發熱電路11,多個發熱電路11并聯。
由于智能保溫褥墊包括多個發熱區域,且每個發熱區域具有獨立控制的發熱電路11,因此在使智能保溫褥墊發熱時,可以根據需要控制相應發熱區域的發熱電路11發熱,無需使整個智能保溫褥墊發熱,可以節省能源耗費,使用更加靈活方便。同時,由于發熱電路11并聯,因此,即使部分發熱電路11損壞,也不會對其他的發熱電路11造成影響,仍然不會影響智能保溫褥墊的整體使用功能,提高了智能保溫褥墊的使用性能。
多個發熱電路11連接至一個控制單元,控制單元設置在表層5的邊角區域。多個發熱電路11可以通過同一個控制單元分別進行控制,提高了控制結構的集成化程度,減少了空間占用,便于進行電路排布。將控制單元設置在表層5的邊角區域,可以避免控制單元在用戶使用時對用戶的觸感造成影響,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在表層5的邊角區域縫制有防水膠囊6,控制單元密封設置在防水膠囊6內。防水膠囊6可以為硅膠支撐,使得防水膠囊具有柔軟的特性,而且可以有效防水,對控制單元起到有效的防水保護作用。硅膠膠囊位于表層5的邊角上,形狀接近立方體,并且縱貫褥墊的五個部分。通過防水膠囊6可以使控制單元有效防水,從而使得整個褥墊可以進行水洗,提高了褥墊清洗的方便性。
防水膠囊6上設置有用于外接電源的USB接口7,USB接口7處設置有防水擋片。USB接口7可以方便地實現智能保溫褥墊與電源的連接,結構簡單,使用便利。當然,也可以在防水膠囊6內內置電源,然后將防水膠囊6整個密封,進一步提高防水膠囊6的密封性能。
表層為普通紡織面料,在各發熱區域對應位置處的表層5處拼接有遠紅外面料,可以發出遠紅外線,對人體可以起到保健功能。
控制單元包括藍牙模塊8、控制模塊9和電路板10,藍牙模塊8和控制模塊9均設置在電路板10上,USB接口7設置在電路板10上。藍牙模塊8可以通過藍牙信號與手機等進行交互,通過手機向藍牙模塊8發出控制信號,然后通過藍牙模塊將控制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9,然后通過控制模塊9對發熱電路11進行控制。電路板10可以便于實現發熱電路11、藍牙模塊8、控制模塊9和USB接口7的設置和排布。控制模塊9例如為CPU或者單片機等。
各發熱區域均設置有柔性溫度傳感器12,柔性溫度傳感器12連接至控制單元。通過柔性溫度傳感器12可以方便準確地獲取各個發熱區域的實際溫度,從而能夠對該區域的溫度進行調控,使得該區域的溫度能夠滿足用戶需求。同時,該柔性溫度傳感器12使得傳感器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用戶造成不適,也便于對褥墊進行清洗。
在本實施例中,發熱區域主要分為三個,分別為肩部、腰部和腳部,其中肩部劃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分別為發熱區域A和B,腰部為一個部分,為發熱區域C,腳部劃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發熱區域D和E。此種劃分方式與人體結構更加吻合,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加舒適的使用體驗。柔性溫度傳感器12可以為三個,分別監測肩部、腰部和腳部的發熱溫度,也可以為五個,從而對各個細分的發熱區域進行監測。發熱層的各個發熱區域均由發熱絲構成,每個部分構成一個獨立電路,三個電路按照肩部、腰部和腳部的劃分進行并聯,然后分別連接到控制單元。
蓄熱層3為具有吸熱、蓄熱功能的材料制成,用戶積蓄熱量,為用戶進行持續供暖,提高褥墊的保溫效果。在本實施例中,蓄熱層3為波紋狀,蓄熱層3包括用于蓄熱的滌綸填充絮片,滌綸填充絮片填充至波紋的凹槽內。將蓄熱層3設置為波紋狀,可以使蓄熱層3具有更大的蓄熱空間,可以填充更多的蓄熱材料,從而提高蓄熱層3的蓄熱能力,使得褥墊的保溫效果更加持久。當然,蓄熱層3也可以設計為格柵狀。
斷熱層2為具有熱量反射功能的PE或者鍍鋁薄膜,能夠防止褥墊熱量散失,提高褥墊的保溫性能和熱量的利用效率,降低熱量損失。
底層為普通紡織面料,在底層的四角設置有防滑橡根,可以在褥墊使用過程中使得褥墊不易發生相對滑動,能夠保持伸展狀態,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
優選地,各發熱區域設置有負離子球和電氣石,負離子球和電氣石間隔設置在各發熱區域,負離子球和電氣石均為扁平的弧面結構,并通過刺繡固定在發熱區域內。
在本實施例中,負離子球和電氣石均通過碳纖維線縫制在發熱層4上。
負離子球可以產生對人體有益的負離子,從而進一步提高褥墊的保健功能。電氣石和碳纖維線均可以產生遠紅外線,與遠紅外面料相配合,可以進一步提高褥墊的遠紅外線的釋放能力,進一步提高褥墊的保健能力。
在本實施例中,底層1、斷熱層2和蓄熱層3是通過絎縫首先縫制為一體,然后將發熱層4和表層5通過平縫機固定縫制到底層1、斷熱層2和蓄熱層3上面,最后對褥墊整體四角包邊,進一步提高褥墊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