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椅子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折疊椅。
背景技術:
現代的家具中,無論是家居椅子還是辦公椅子,為了提高其實用 性、使用舒適性、使用方便性,均在其功能上的要求愈來愈高。
公開號為CN1618371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折疊椅的折疊結構,包括第一折疊支撐架和第二折疊支撐架,第一折疊支撐架包括第一前椅腿、第一后椅腿和座板組件,第一前椅腿的上端部和座板的側前端部可轉動連接,第一前椅腿的中部和第一后椅腿中下部交叉地可轉動連接,座板可滑動地并可轉動地連接于第一后椅腿大致中部處,并且,座板與第一后椅腿的連接部滑至第一水平支桿前端時,座板、第一前椅腿、第一后椅腿位于同一面上;第二折疊支撐架的結構與第一折疊支撐架相同。但是在該折疊椅的折疊結構使用時,底板受到外界施加的重力而處于被壓的狀態,此時底板前端受到第一前椅腿的支撐,后端可滑動并轉動的連接在第一后椅腿處,因此底板后端只受到滑動和轉動連接起到的支撐作用,在受到重力較大時易將底板后端滑動并轉動連接處損壞,使得底板失去支撐力,進而影響椅子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折疊椅,具有使底板固定穩定,增強椅子連接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折疊椅,包括兩條對稱設置的前椅腿和兩條對稱設置的后椅腿,兩條所述前椅腿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桿固定連接,兩條所述后椅腿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二連接桿固定連接,當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分別將前椅腿和后椅腿連接時,兩側對稱的前椅腿和后椅腿分別相交并在相交處轉動連接,兩條所述后椅腿在第二連接桿之間設有水平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設有垂直于支撐桿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一端伸出支撐桿并與前椅腿轉動連接,另一端伸出支撐桿并設有滑桿,所述滑桿兩端伸出后椅腿,當支撐板與支撐桿接觸時所述滑桿與后椅腿抵觸,所述后椅腿上設有供滑桿移動的滑軌,當前椅腿和后椅腿相對轉動時,所述滑桿在滑軌上移動,所述支撐板背離前椅腿的一側連接有底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條分別對稱設置的前椅腿和后椅腿為支架,將兩條前椅腿通過第一連接桿連接,兩條后椅腿通過第二連接桿連接使得兩條前椅腿和后椅腿同時轉動,利于椅子的打開和合并,支撐桿的設置用于支撐支撐板的一端,支撐板的另一端通過前椅腿支撐,使得支撐板在椅子打開狀態時支撐穩定,進而使得支撐板上的底板固定穩定,當支撐板和支撐桿接觸時滑桿與后椅腿抵觸,使得支撐板上的底板在支撐物體受力時沒有水平移動的趨勢,加強了支撐板上的底板支撐物體的穩定性,當前椅腿和后椅腿相對轉動時,滑桿在滑軌上移動,滑軌設置在后椅腿上,便于前椅腿和后椅腿在相對轉動時,滑桿帶動支撐板也沿著后椅腿移動,此時支撐板帶動與支撐板轉動連接的前椅腿也與后椅腿轉動,進而將前椅腿和后椅腿合并起來,將椅子折疊,減小空間,便于收放。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兩條所述后椅腿為板狀,兩條所述后椅腿上端的第二連接桿為若干間隔設置的靠板,所述靠板與板狀的后椅腿的板面連接,所述滑軌為板狀后椅腿的側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靠板的設置便于適應者坐到椅子上時依靠,增加舒適性,將靠板設為若干個,使得靠板之間有間隙,使得使用者與靠板接觸時風可以從間隙內進入,增加通風,使得使用者使用時舒適,靠板與板狀的后椅腿的板面連接,便于固定靠板,增大與靠板接觸的面積,使得靠板固定穩定,將板狀后椅腿的側邊設為滑軌,減小滑軌與滑桿的接觸面積,進而減小滑軌與滑桿之間的摩擦,便于滑桿的移動,用后椅腿的側邊作為滑軌減少材料,節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桿在與滑軌接觸的位置套設有第一橡膠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橡膠套的設置保護滑桿不被滑軌磨損,此外減小滑桿在滑軌上移動時產生噪音,使得椅子在折疊和打開時噪音減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板為若干垂直于支撐桿的第一條形板,所述底板為若干間隔設置的垂直于第一條形板的第二條形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條形板與第二條形板的設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時與第二條形板接觸時,相鄰的第一條形板和第二條形板之間的間隙形成通風孔,避免使用者長時間使用時底板不透氣,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舒適性,同時節約材料,降低成本。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條形板兩端伸出第一條形板且在伸出的位置設有向上延伸的弧形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形板的設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時限制使用者從第二條形板上滑出,且弧形板和第二條形板結合增大了與使用者接觸面積,進而增大了與使用者之間的摩擦,使得使用者穩固的坐在椅子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靠近滑軌的所述第二條形板的兩端套設有第二橡膠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橡膠套減小了第二條形板的磨損,保護了第二條形板,同時在合并前椅腿和后椅腿時減小第二條形板與后椅腿碰觸時產生應力,避免第二條形板的變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板與支撐桿接觸的位置設有向下延伸的擋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支撐板與支撐桿接觸時,支撐桿對支撐板產生支撐作用,而擋板向下延伸設置使得支撐桿嵌在支撐板與擋板之間,進而增加了支撐板與支撐桿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靠板靠近第二條形板的一側設有阻擋擋板運動且與擋板配合的阻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阻板的設置限制了第二條形板沿著后椅腿的移動,便于前椅腿和后椅腿的合并。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條形板在相鄰第二條形板之間設有向遠離第二條形板延伸的凸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凸起的設置避免使用者在與第二條形板接觸時嵌入相鄰第二條形板之間的間隙內而與第一條形板接觸,增大通風面積,增加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起下端設有與前椅腿連接的固定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固定板的設置避免前椅腿與凸起直接連接而在前椅腿對凸起施加支撐力時使凸起變形,增大前椅腿的固定面積。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前椅腿和后椅腿相對轉動時,支撐板與支撐桿接觸,進而支撐板的一端被支撐桿支撐,另一端被前椅腿支撐,使得支撐板支撐穩定,而滑桿的設置進一步使得支撐板連接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折疊椅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種折疊椅的用于體現凸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椅腿;11、第一連接桿;2、后椅腿;21、第二連接桿;211、靠板;212、阻板;22、支撐桿;221、支撐板;2211、底板;2212、擋板;2213、凸起;2214、固定板;222、滑桿;2221、第一橡膠套;223、弧形板;224、第二橡膠套;23、滑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折疊椅,參照圖1和圖2,包括兩條對稱設置的前椅腿1和兩條對稱設置的后椅腿2,后椅腿2的長度大于前椅腿1的長度,兩條前椅腿1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連接桿11固定連接,兩條后椅腿2上下兩端分別通過第二連接桿21固定連接,第一連接桿11和第二連接桿21可以分別焊接在前椅腿1和后椅腿2上,當第一連接桿11和第二連接桿21分別將前椅腿1和后椅腿2連接時,兩側對稱的前椅腿1和后椅腿2分別相交并在相交處轉動連接,利于椅子的打開和合并,轉動連接可優選為前椅腿1和后椅腿2通過螺栓連接,兩條后椅腿2在第二連接桿21之間設有水平的支撐桿22,支撐桿22上設有垂直于支撐桿22的支撐板221,支撐板221的一端伸出支撐桿22并與前椅腿1轉動連接,另一端伸出支撐桿22并設有滑桿222,滑桿222兩端伸出后椅腿2,此時支撐板221一端靠前椅腿1支撐,另一端靠支撐桿22支撐,增大了支撐板221的支撐面積,使得支撐板221在椅子打開狀態時支撐穩定,支撐板221背離前椅腿1的一側連接有底板2211,進而使得支撐板221上的底板2211固定穩定,當支撐板221與支撐桿22接觸時滑桿222與后椅腿2抵觸,減小支撐板221上的底板2211在支撐物體受力時具有的水平移動的趨勢,加強了支撐板221上的底板2211支撐物體的穩定性。
參照圖1和圖2,當前椅腿1和后椅腿2相對轉動時,后椅腿2上設有供滑桿222移動的滑軌23,使得滑桿222在滑軌23上移動,便于椅子的合并和打開,在滑桿222在與滑軌23接觸的位置套設有第一橡膠套2221,保護滑桿222不被滑軌23磨損,此外減小滑桿222在滑軌23上移動時產生噪音,使得椅子在折疊和打開時噪音減小;將兩條后椅腿2設為板狀,兩條后椅腿2上端的第二連接桿21為若干間隔設置的靠板211,將靠板211與后椅腿2通過螺栓連接,便于拆卸更換,靠板211之間有間隙,使得使用者與靠板211接觸時風可以從間隙內進入,增加通風,使得使用者使用時舒適,將靠板211與板狀的后椅腿2的板面連接,便于固定靠板211,增大與靠板211接觸的面積,使得靠板211固定穩定,此外滑軌23為板狀的后椅腿2的側邊,減小滑軌23與滑桿222的接觸面積,進而減小滑軌23與滑桿222之間的摩擦,便于滑桿222的移動,用后椅腿2的側邊作為滑軌23減少材料,節約成本。
參照圖1和圖2,支撐板221為若干垂直于支撐桿22的第一條形板,底板2211為若干間隔設置的垂直于第一條形板的第二條形板,第二條形板兩端伸出第一條形板且在伸出的位置設有向上延伸的弧形板223,弧形板223限制使用者從第二條形板上滑出,且弧形板223和第二條形板結合增大了與使用者接觸面積,進而增大了與使用者之間的摩擦,使得使用者穩固的坐在椅子上,相鄰的第一條形板和第二條形板之間的間隙形成通風孔,避免使用者長時間使用時底板2211不透氣,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舒適性,同時節約材料,降低成本;在靠近滑軌23的第二條形板的兩端套設有第二橡膠套224,減小了第二條形板的磨損,保護了第二條形板,同時在合并前椅腿1和后椅腿2時減小第二條形板與后椅腿2碰觸時產生應力,減緩了第二條形板的變形。
參照圖1和圖2,此外第一條形板在相鄰第二條形板之間設有向遠離第二條形板延伸的凸起2213,避免使用者在與第二條形板接觸時嵌入相鄰第二條形板之間的間隙內而與第一條形板接觸,增大通風面積,增加舒適性,同時凸起2213下端設有與前椅腿1連接的固定板2214,減小前椅腿1與凸起2213直接連接而在前椅腿1對凸起2213施加支撐力時使凸起2213變形,增大前椅腿1的固定面積。
參照圖1和圖2,為了再次增加支撐桿22與支撐板221的連接,在支撐板221與支撐桿22接觸的位置設有向下延伸的擋板2212,使得支撐桿22嵌在支撐板221與擋板2212之間,進而增加了支撐板221與支撐桿22的連接;在靠板211靠近第二條形板的一側設有阻擋擋板2212運動且與擋板2212配合的阻板212,阻板212限制了第二條形板沿著后椅腿2的移動,便于前椅腿1和后椅腿2的合并。
具體操作過程:當椅子需要合并時,前椅腿1和后椅腿2相對轉動時,前椅腿1對支撐板221失去了支撐作用,同時前椅腿1帶動支撐板221也向后椅腿2方向移動,此時驅動滑桿222在滑軌23上想遠離支撐桿22的方向移動,直至第二條形板受到阻板212的限制,繼續轉動前椅腿1和后椅腿2使得前椅腿1和后椅腿2合并,當椅子需要打開時,轉動前椅腿1,使得前椅腿1和后椅腿2之間產生相對轉動,此時前椅腿1帶動支撐板221也向遠離后椅腿2方向移動,進而使得滑桿222沿著滑軌23向支撐桿22方向移動,直至支撐板221處于水平位置時,前椅腿1和后椅腿2下端也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時支撐板221一端受到前椅腿1支撐,另一端受到支撐桿22的支撐,進而固定穩定,此時滑桿222與后椅腿2抵觸,減緩支撐板221的水平移動趨勢,進一步使得支撐板221連接牢固,支撐物體時穩定。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