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吊椅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單桿吊椅。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椅包括繩索編織構成的網布、位于網布上方的掛桿以及位于掛桿上方的掛環,該網布兩側設有由編織構成網布的繩索延伸出的掛繩,網布每側的掛繩末端編織成一掛設在掛桿上的掛圈;掛桿兩端上部設有連接環,連接環通過鐵鏈與掛環連接。
公開號為CN203506119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單桿吊椅,包括連接繩、網布、位于網布上方的掛桿以及位于掛桿上方的掛環,該連接繩的首端與網布連接,還包括有織繩編織起來的連接頭,所述的連接繩的末端與連接頭連接,且連接頭處連接有吊環,該吊環與掛桿連接。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根據人的身高不同對吊椅與地面的高度有不同的需求,而該單桿吊椅的吊環與掛桿的連接位置固定,進而不能調節掛環兩端吊環之間的距離,使得吊椅上的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不能調節,影響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單桿吊椅,可以調節掛桿兩端吊環之間的距離,進而調節吊椅上的網布與地面的距離,滿足不同身高的人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單桿吊椅,包括連接繩、網布、位于網布上方的掛桿、位于掛桿上方的掛環以及固定掛環的支架,所述網布兩端均與連接繩連接,所述連接繩一端與網布連接,另一端設有吊環,所述掛桿兩端分別套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上設有供吊環嵌入的環槽,所述掛環上鉸接有兩個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遠離掛環的一端與滑塊鉸接,所述掛桿上設有外螺紋,所述掛桿在滑塊的兩端均螺紋連接有鎖緊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網布用于支撐使用者,網布兩端與連接繩連接,而連接繩通過吊環與掛桿上的滑塊連接,滑塊上設置的環槽便于連接繩嵌入后不易在滑塊上滑動,將滑塊通過連接桿與掛環連接,進而將掛環固定在支架上,通過支架將網布吊離地面,當滑塊在掛桿上相向移動時,連接桿之間的夾角變小,由于掛環固定在支架上,因此掛桿向遠離掛環的方向移動,將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減小,此時固定在滑塊上的吊環之間的距離減小,吊環之間的網布向遠離掛環方向移動,進一步減小了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便于身高較低的人的使用,當滑塊向相反方向移動時,兩個連接桿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大,使得掛桿向靠近掛環方向移動,進而將網布向遠離地面的方向拉動,此時吊環之間的距離也增大,進一步使得網布向遠離地面方向移動,便于身高較高的人使用,滑塊的設置便于根據不同身高的人調節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進而增加使用者的舒適性,鎖緊塊的設置便于在滑塊移動到所需位置時將滑塊鎖緊在掛桿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掛環上設有拉伸彈簧,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與掛環固定,另一端設有掛鉤,當兩個滑塊相向移動時所述掛鉤與掛桿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兩個滑塊相向移動時,掛桿向遠離掛環的方向移動,此時將掛環上設置的拉伸彈簧的掛鉤與掛桿接觸并被移動的掛桿拉動,被拉伸的拉伸彈簧具有彈力,對掛桿提供向掛環方向的拉力,進而增強了掛桿與掛環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掛鉤與掛桿接觸的位置設有與掛桿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設有橡膠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形板的設置增大了掛鉤與掛桿的接觸面積,使得掛鉤與掛桿接觸穩定,弧形板上的橡膠墊的設置使得掛鉤與掛桿接觸時,減緩了掛桿與掛鉤之間摩擦以及掛鉤施加到掛桿上的力使得掛桿變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塊內與掛桿接觸的位置沿掛桿長度方向軸承連接有轉筒,所述轉筒與掛桿接觸的位置設有與外螺紋配合的內螺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筒的設置使得滑塊在掛桿上移動時,轉筒沿著掛桿的外螺紋移動而與滑塊之間產生轉動,便于滑塊在掛桿上移動,以及當滑塊固定在掛桿上時,轉筒與掛桿螺紋連接,進而增大了滑塊與掛桿之間的摩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掛桿的兩端設有限位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掛桿的兩端設有限位塊,避免滑塊從掛桿上滑出,使得滑塊只在掛桿上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掛桿為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所述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接觸的位置設有與支撐桿二螺紋連接的螺紋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掛桿設為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將支桿二通過設置在支撐桿一上的螺紋孔與支撐桿二連接,便于拆卸和運輸,同時隨著支撐桿二繼續旋入螺紋孔內,使得支撐桿二的長度變小進而使得掛桿的整體長度變小,使得兩端的滑塊之間的距離減小,進而調節了吊環之間的距離,使得網布向遠離掛桿方向移動,因此調節支撐桿二進入螺紋孔內的長度,可以調節了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二螺紋連接有加強筒,所述加強筒遠離與支撐桿二連接的一端與支撐桿一螺紋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筒在支撐桿二與支撐桿一螺紋連接后,再次將支撐桿二與支撐桿一連接起來,加強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的連接,減小在使用過程中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產生移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筒外壁上設有驅動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驅動桿便于在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連接完成后,驅動加強筒向支撐桿一的方向移動,便于操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鎖緊塊伸出滑塊周邊,并與滑塊接觸的位置設有伸入滑塊內的固定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鎖緊塊伸出滑塊周邊,使得滑塊嵌入兩端的鎖緊塊之間,當滑塊受到連接桿的拉力有相向移動的趨勢時,鎖緊塊減緩了滑塊的移動趨勢,固定塊的設置增加了鎖緊塊與滑塊之間的連接,使得滑塊與鎖緊塊之間不易產生相對轉動的趨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環槽與吊環接觸的位置嵌設有滾珠。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環槽內設置的滾珠減小了吊環與環槽之間的摩擦,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時,吊環與環槽之間產生相對轉動,進而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舒適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掛桿兩端套設的滑塊,固定了吊環和與掛環固定的連接桿,使得滑塊在掛桿上移動時,連接桿之間的夾角變化,進而使得掛桿向遠離或者靠近掛環方向移動,調節了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滑塊移動時吊環之間的距離也隨著變化,進一步調節了網布與地面之間的距離。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用于體現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用于體現轉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2的用于體現支撐桿一和支撐桿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網布;11、連接繩;111、吊環;12、掛桿;121、滑塊;1211、環槽;12111、滾珠;1212、轉筒;1213、內螺紋;122、連接桿;123、外螺紋;124、鎖緊塊;1241、固定塊;125、限位塊;126、支撐桿一;1261、螺紋孔;127、支撐桿二;128、加強筒;1281、驅動桿;13、掛環;131、拉伸彈簧;132、掛鉤;133、弧形板;134、橡膠墊;2、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單桿吊椅,參照圖1,包括連接繩11、網布1,連接繩11設置在網布1兩端,連接繩11一端與網布1連接,另一端設有吊環111,在網布1上方設有掛桿12,掛桿12兩端分別套設有滑塊121,因此滑塊121可以在掛桿12上移動,在掛桿12的兩端設有限位塊125,避免滑塊121沿著掛桿12移動時從掛桿12上滑出,在滑塊121上設有供吊環111嵌入的環槽1211,此時網布1通過連接繩11上的吊環111與滑塊121連接,在掛桿12上方設有掛環13,掛環13上鉸接有兩個連接桿122,連接桿122的遠離掛環13的一端與滑塊121鉸接,此時連接桿122將滑塊121與掛環13連接,因而在滑塊121移動時連接桿122隨著滑塊121移動,同時吊環111也隨著滑塊121移動,將掛環13固定在支架2上,進而支架2對網布1和掛桿12起到支撐作用;為了固定滑塊121在掛桿12上的位置,因此在掛桿12上設有外螺紋123,且掛桿12在滑塊121的兩端均螺紋連接有鎖緊塊124,將鎖緊塊124伸出滑塊121周邊,使得滑塊121嵌入兩端的鎖緊塊124之間,當滑塊121受到連接桿122的拉力有相向移動的趨勢時,鎖緊塊124減緩了滑塊121的移動趨勢,鎖緊塊124在與滑塊121接觸的位置設有伸入滑塊121內的固定塊1241,增加了鎖緊塊124與滑塊121之間的連接,使得滑塊121與鎖緊塊124之間不易產生相對轉動的趨勢。
參照圖2和圖3,此外滑塊121內與掛桿12接觸的位置沿掛桿12長度方向軸承連接有轉筒1212,轉筒1212與掛桿12接觸的位置設有與外螺紋123配合的內螺紋1213,當滑塊121在掛桿12上移動時,轉筒1212沿著掛桿12的外螺紋123移動而與滑塊121之間產生轉動,便于滑塊121在掛桿12上移動,以及當滑塊121固定在掛桿12上時,轉筒1212與掛桿12螺紋連接,進而增大了滑塊121與掛桿12之間的摩擦;當使用者使用時,在環槽1211與吊環111接觸的位置嵌設有滾珠12111,減小了吊環111與環槽1211之間的摩擦,使得吊環111與環槽1211之間產生相對轉動,進而增加使用者使用的舒適性。
參照圖1,在掛環13上設有拉伸彈簧131,拉伸彈簧131的一端與掛環13固定,另一端設有掛鉤132,當拉伸彈簧131處于原始狀態時,掛鉤132位于掛桿12中間位置,當兩個滑塊121相向移動時掛鉤132與掛桿12連接,被拉伸的拉伸彈簧131具有彈力,對掛桿12提供向掛環13方向的拉力,進而增強了掛桿12與掛環13的連接,當兩個滑塊121向相反方向移動時掛鉤132與掛桿12分離,避免拉伸彈簧131被壓縮而對掛桿12提供反向作用力,使得掛桿12向掛環13方向移動比較費力;掛鉤132與掛桿12接觸的位置設有與掛桿12配合的弧形板133,增大了掛鉤132與掛桿12的接觸面積,使得掛鉤132與掛桿12接觸穩定,弧形板133上設有橡膠墊134,減緩了掛桿12與掛鉤132之間摩擦以及掛鉤132施加到掛桿12上的力使得掛桿12變形。
具體操作過程:網布1用于支撐使用者,當需要調節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使得網布1靠近地面時,將鎖緊塊124向遠離滑塊121方向移動,進而使得滑塊121失去鎖緊塊124的限位作用,使得滑塊121在掛桿12上相向移動,此時連接桿122之間的夾角變小,由于掛環13固定在支架2上,因此掛桿12向遠離掛環13的方向移動,將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減小,同時也使得固定在滑塊121上的吊環111之間的距離減小,吊環111之間的網布1向遠離掛環13方向移動,進一步減小了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便于身高較低的人的使用,當滑塊121向相反方向移動時,兩個連接桿122之間的夾角逐漸變大,使得掛桿12向靠近掛環13方向移動,進而將網布1向遠離地面的方向拉動,此時吊環111之間的距離也增大,進一步使得網布1向遠離地面方向移動,便于身高較高的人使用,因此移動掛桿12上的滑塊121即可根據不同身高的人調節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進而增加使用者的舒適性,當掛桿12上的滑塊121移動到所需位置時,將鎖緊塊124向滑塊121方向移動,進而將滑塊121鎖緊在掛桿12上。
實施例2:一種單桿吊椅,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參照圖4和圖5,為了進一步調節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因此掛桿12為支撐桿一126和支撐桿二127,支撐桿一126與支撐桿二127接觸的位置設有與支撐桿二127螺紋連接的螺紋孔1261,支撐桿一126和支撐桿二127通過螺紋連接,便于拆卸和運輸,同時隨著支撐桿二127繼續旋入螺紋孔1261內,使得支撐桿二127的長度變小進而使得掛桿12的整體長度變小,使得兩端的滑塊121之間的距離減小,進一步調節了吊環111之間的距離,使得網布1向遠離掛桿12方向移動,調節了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同理將支撐桿二127向遠離螺紋孔1261方向移動時,支撐桿二127長度變大進而使得掛桿12的整體長度變大,使得兩端的滑塊121之間的距離變大,進一步調節了吊環111之間的距離,使得網布1向靠近掛桿12方向移動,調節了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因此調節支撐桿二127進入螺紋孔1261內的長度,可以進一步調節了網布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
參照圖5,此外在支撐桿二127上螺紋連接有加強筒128,將加強筒128遠離與支撐桿二127連接的一端與支撐桿一126螺紋連接,此時加強筒128將支撐桿二127與支撐桿一126連接起來,加強了支撐桿一126與支撐桿二127的連接,為了便于移動加強筒128,在加強筒128外壁上設有驅動桿1281,在需要將支撐桿一126和支撐桿二127固定時,通過驅動桿1281轉動加強筒128,使得加強筒128向支撐桿一126的方向移動,進而與支撐桿一126連接,便于操作。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