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護理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兒科護理專用清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兒科護理人員在清洗兒科患者身上的糞便殘渣及尿液殘留物時,是將嬰幼兒的身體放在固定的水龍頭下面,用輕緩的水流直接對準污物沖洗,或者用沾水的柔軟毛巾擦拭。由于水管的位置固定,這種清理方式需要在固定的位置進行操作,操作受限。為解決這一問題,現有的很多改進技術采用了可位移的清理盆結構,目前所見的公開技術的清理盆,功能非常單一,僅僅是將盆體置于可移動的板車或其它裝置上實現位移,很難滿足需要。
對清理盆本身而言,嬰幼兒放置其內后,其身體并不能自主坐立,直桶狀或類似開頭的盆體,顯然不能適用于嬰幼兒。在可搜索到的公開技術中,尚未見到采用分層結構使嬰幼兒的頭部、軀干部、下肢及腳部分別進行清理的盆體結構。此外,現有的異型清理盆,普遍只考慮了淋浴操作,淋浴頭噴灑的水體在經過體表后積聚在嬰幼兒身體的下部,水質受污染后直接長時間浸泡局部皮膚,會給嬰幼兒帶來不適,容易引起哭鬧等不配合行為;還有一種普遍存在的技術是清洗后的水體直接從盆體內排出,這種技術不能提供泡浴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提供一種新型兒科護理專用清理裝置,清理盆內腔分三層設置,淋浴水流經體表后流入下一層空間,避免受污染的水體長時間浸泡嬰幼兒身體,清理盆平滑位移的同時,自動控制污水排出的時機,同時滿足淋浴和泡浴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兒科護理專用清理裝置,包括推車、水箱、水泵、電熱水器、壓力泵和清理盆,所述推車包括車板和設置于車板下部的行走輪、支腳,車板上端面設有兩根平行的輪軌,并開設有一個排水口,所述水箱安裝在車板上端面右側,帶電源線的電熱水器安裝在水箱頂部,水泵安裝在電熱水器頂部,壓力泵安裝于水箱側壁,電熱水器通過水管分別與水泵、壓力泵連通,水泵上還連通一根伸入水箱內部下端的水管,水箱右側上端設有進水管,所述清理盆內部左側壁和底面呈連續的弧面結構,且從左到右依次下降分為頭部腔、軀干腔和腳部腔,清理盆外側壁上設有把手,把手上安裝有用于搭掛淋浴頭的搭塊,淋浴頭后端連接一根導水管,導水管另一端與壓力泵連通,所述清理盆的軀干腔對應的外側底面上安裝有帶滾輪的輪桿,腳部腔對應的外側底面上安裝有滾輪,同側的兩個滾輪與一根輪軌相適匹配,清理盆右側的豎直面中下部連接有一根彈簧,下部設有一個內凹的出水口,彈簧所對應位置的水箱側壁上設有一個凹進的直筒,彈簧伸入直筒內部且與其內部底面連接,出水口所對應位置的水箱側壁上安裝有一個與出水口相適匹配的膠塞。
本技術方案所述的水箱、水泵、電熱水器和壓力泵,均采用現有公知技術產品。水箱用于儲備干凈的涼水,由進水管從外部導入;水泵用于將水箱內的水體提升至電熱水器;水體在電熱水器內加熱,加熱后經水管導入壓力泵,再通過導水管、淋浴頭噴出。
推車的車板用于承載其它部件,在行走輪的作用下進行位移;清理盆內部從左至右呈三個具有明顯高度落差的腔體,頭部置于頭部腔內,身體置于軀干腔內,下肢及腳部置于腳部腔內,這樣在用淋浴頭清洗軀干部位時避免噴濺的水流崩濺到面部引起嗆咳等危險情況,當水流流經體表沖洗后污物后重力自流,進入下一級空腔內;把手用于對清理盆施加向左或向右的拉力,推動清理盆左右滑動;搭塊用于掛接淋浴頭,淋浴頭通過導水管導入壓力泵內的加熱水體;清理盆下部左側通過輪桿安裝滾輪,因此在清理盆與車板之間形成一個空腔,可以在此空腔的車板上放置各種雜物作為置物空間;默認狀態下,清理盆受彈簧拉力,向右貼緊水箱,此時膠塞封堵出水口,清理盆內的水體不會外流,從而提供泡浴環境;當需要排出清理盆內積聚的水體內,通過把手向左拉動清理盆,膠塞與出水口分離,污水從出水口,經車板上的排水口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口為開口位于清理盆內部的錐臺狀的內凹結構,所述膠塞為軟質橡膠制成的錐臺狀結構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相適匹配的錐臺結構的出水口與膠塞是常用的公知手段,出水口與膠塞可以設置為圓錐臺,也可以設置為棱錐臺,一般選用圓錐臺狀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壓力泵上設置有壓力表和水溫表,所述壓力表的傳感器設置于壓力泵與導水管的連接部位,所述水溫表的傳感器設置于壓力泵內部。本技術方案所述的壓力表、水溫表均采用現有公知技術中基于傳感器技術的已有產品;壓力表用于偵測壓力泵內的水體壓力,水溫表用于偵測壓力泵內水體的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車板的前端邊緣部位設置有阻位板,后端安裝有推拉桿。阻位板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清理盆向左滑動過度時沖出輪軌,推拉桿的作用是便于推拉整個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車板的下端面安裝有一個前端開口的污水倉,所述污水倉的開口設于前端,內部腔體從左至右分為兩段,后段的底面低于前段的底面,排水口位于污水倉的腔體內部。設置此污水倉,可以臨時盛裝從清理盆內排出的污水,排水口設置于污水倉頂部,污水流入污水倉,由于污水倉為分層結構,污水會在后部的空腔內積聚,當抬起車板后部時,污水經污水倉前端開口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輪軌為內部設有輪溝、上端開口的結構體,輪溝的寬度與滾輪的寬度相適匹配。輪溝限定了滾輪的運動方向,使清理盆能在左右方向上平滑移動,避免顛簸,同時也保證了出水口與膠塞在準確的位置對接。
進一步的,所述清理盆的內壁上鋪設有一層密布透水孔的無紡布網。設置無紡布網的目的是避免清理盆內壁與嬰幼兒皮膚直接接觸,導致不必要的擦傷。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清理盆內腔分三層設置,保證了嬰幼兒采用水流清理的安全性,利用輪軌和滾輪使清理盆能在左右方向上平滑移動,借助彈簧拉緊水箱與清理盆,默認狀態下膠塞封堵出水口避免水體外流,在軀干腔和腳部腔內提供一定深度的水體,方便泡浴,當清理盆向左拉動時,膠塞脫離出水口并排出污水。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做以下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推車、水箱3、水泵5、電熱水器4、壓力泵6和清理盆2,所述推車包括車板1和設置于車板1下部的行走輪1-4、支腳1-5,車板1上端面設有兩根平行的輪軌1-2,并開設有一個排水口1-3,所述水箱3安裝在車板1上端面右側,帶電源線4-1的電熱水器4安裝在水箱3頂部,水泵5安裝在電熱水器4頂部,壓力泵6安裝于水箱3側壁,電熱水器4通過水管11分別與水泵5、壓力泵6連通,水泵5上還連通一根伸入水箱3內部下端的水管11,水箱3右側上端設有進水管3-1,所述清理盆2內部左側壁和底面呈連續的弧面結構,且從左到右依次下降分為頭部腔2-1、軀干腔2-2和腳部腔2-3,清理盆2外側壁上設有把手7,把手7上安裝有用于搭掛淋浴頭8的搭塊7-1,淋浴頭8后端連接一根導水管9,導水管9另一端與壓力泵6連通,所述清理盆2的軀干腔2-2對應的外側底面上安裝有帶滾輪2-5的輪桿2-4,腳部腔2-3對應的外側底面上安裝有滾輪2-5,同側的兩個滾輪2-5與一根輪軌1-2相適匹配,清理盆2右側的豎直面中下部連接有一根彈簧10,下部設有一個內凹的出水口2-6,彈簧10所對應位置的水箱3側壁上設有一個凹進的直筒3-2,彈簧10伸入直筒3-2內部且與其內部底面連接,出水口2-6所對應位置的水箱3側壁上安裝有一個與出水口2-6相適匹配的膠塞3-3。
本技術方案所述的水箱3、水泵5、電熱水器4和壓力泵6,均采用現有公知技術產品。水箱3用于儲備干凈的涼水,由進水管3-1從外部導入;水泵5用于將水箱3內的水體提升至電熱水器4;水體在電熱水器4內加熱,加熱后經水管11導入壓力泵6,再通過導水管9、淋浴頭8噴出。
推車的車板1用于承載其它部件,在行走輪1-4的作用下進行位移;清理盆2內部從左至右呈三個具有明顯高度落差的腔體,頭部置于頭部腔2-1內,身體置于軀干腔2-2內,下肢及腳部置于腳部腔2-3內,這樣在用淋浴頭8清洗軀干部位時避免噴濺的水流崩濺到面部引起嗆咳等危險情況,當水流流經體表沖洗后污物后重力自流,進入下一級空腔內;把手7用于對清理盆2施加向左或向右的拉力,推動清理盆2左右滑動;搭塊7-1用于掛接淋浴頭8,淋浴頭8通過導水管9導入壓力泵6內的加熱水體;清理盆2下部左側通過輪桿2-4安裝滾輪2-5,因此在清理盆2與車板1之間形成一個空腔,可以在此空腔的車板1上放置各種雜物作為置物空間;默認狀態下,清理盆2受彈簧10拉力,向右貼緊水箱3,此時膠塞3-3封堵出水口2-6,清理盆2內的水體不會外流,從而提供泡浴環境;當需要排出清理盆2內積聚的水體內,通過把手7向左拉動清理盆2,膠塞3-3與出水口2-6分離,污水從出水口2-6,經車板1上的排水口1-3排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水口2-6為開口位于清理盆2內部的錐臺狀的內凹結構,所述膠塞3-3為軟質橡膠制成的錐臺狀結構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為了達到較好的密封效果,相適匹配的錐臺結構的出水口2-6與膠塞3-3是常用的公知手段。出水口2-6與膠塞3-3可以設置為圓錐臺,也可以設置為棱錐臺,本實施例中選用圓錐臺狀結構。
本實施例中,所述壓力泵6上設置有壓力表6-1和水溫表6-2,所述壓力表6-1的傳感器設置于壓力泵6與導水管9的連接部位,所述水溫表6-2的傳感器設置于壓力泵6內部。本技術方案所述的壓力表6-1、水溫表6-2均采用現有公知技術中基于傳感器技術的已有產品;壓力表6-1用于偵測壓力泵6內的水體壓力,水溫表6-2用于偵測壓力泵6內水體的溫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板1的前端邊緣部位設置有阻位板1-1,后端安裝有推拉桿1-7。阻位板1-1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清理盆2向左滑動過度時沖出輪軌1-2,推拉桿1-7的作用是便于推拉整個裝置。
本實施例中,所述車板1的下端面安裝有一個前端開口的污水倉1-6,所述污水倉1-6的開口設于前端,內部腔體從左至右分為兩段,后段的底面低于前段的底面,排水口1-3位于污水倉1-6的腔體內部。設置此污水倉,可以臨時盛裝從清理盆2內排出的污水,排水口1-3設置于污水倉1-6頂部,污水流入污水倉1-6,由于污水倉1-6為分層結構,行走輪1-4與支腳1-5底端落于平面上時,污水會在后部的空腔內積聚,當抬起車板1后部時,污水經污水倉1-6前端開口排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軌1-2為內部設有輪溝1-8、上端開口的結構體,輪溝1-8的寬度與滾輪2-5的寬度相適匹配。輪溝1-8限定了滾輪2-5的運動方向,使清理盆2能在左右方向上平滑移動,避免顛簸,同時也保證了出水口2-6與膠塞3-3在準確的位置對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清理盆2的內壁上鋪設有一層密布透水孔的無紡布網12。設置無紡布網12的目的是避免清理盆2內壁與嬰幼兒皮膚直接接觸,導致不必要的擦傷。
本實用新型的清理盆內腔分三層設置,保證了嬰幼兒采用水流清理的安全性,利用輪軌和滾輪使清理盆能在左右方向上平滑移動,借助彈簧拉緊水箱與清理盆,默認狀態下膠塞封堵出水口避免水體外流,在軀干腔和腳部腔內提供一定深度的水體,方便泡浴,當清理盆向左拉動時,膠塞脫離出水口并排出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