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試驗器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單人操作的雙層誘蚊帳。
背景技術:
目前,相關人員在進行戶外誘蚊試驗時多采用雙層蚊帳,通過在內、外兩層蚊帳之間形成捕蚊區域對蚊子進行誘捕,但在具體操作時,雙層蚊帳在戶外的吊掛支撐十分受限,內、外兩層蚊帳之間較難形成規則的捕蚊區域,同時需一名相關人員在內層蚊帳內引誘蚊子,另一名相關人員在捕蚊區域進行捕蚊操作,其試驗操作的人員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人操作的雙層誘蚊帳,通過將不同尺寸的兩層蚊帳的帳頂重合,在兩層蚊帳之間形成蚊子抓捕的試驗區域,試驗人員通過內層蚊帳上的操作手臂套完成相應的單人操作,該實用新型提供的雙層誘蚊帳的結構簡單,拆卸、安裝實現容易,且其支架可伸縮,攜帶方便,可對蚊子進行單人誘捕操作,節約了試驗操作的人員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單人操作的雙層誘蚊帳,包括外層蚊帳、內層蚊帳、加長蚊帳、豎直支架、水平支架,所述外層蚊帳的頂帳通過水平支架支撐,外層蚊帳的側面帳之間通過豎直支架支撐,外層蚊帳的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邊緣通過水平支架支撐,所述水平支架與豎直支架在外層蚊帳頂帳的頂角處通過上端連接件連接,水平支架與豎直支架在外層蚊帳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頂角處通過下端連接件連接;所述內層蚊帳的頂帳固定在外層蚊帳的頂帳內側的中間位置,內層蚊帳的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邊緣設有底端連接邊,所述底端連接邊的內部填充顆粒狀配重物質;所述加長蚊帳固定連接在底端連接邊的下部,所述加長蚊帳的側面帳遠離底端連接邊的邊緣設有底端邊,所述底端邊的內部填充顆粒狀配重物質。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蚊帳的側面帳的中心線上設有操作手臂套,所述操作手臂套在內層蚊帳的側面帳的連接部位為圓形,所述圓形的直徑為200mm,其圓心距離頂帳的垂直距離為600mm,所述操作手臂套的長度為1200mm。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蚊帳一側的側面帳上設有拉鏈,所述拉鏈包括分別平行于水平支架、豎直支架的相互垂直的兩段,且兩段拉鏈在靠近下端連接件處相交。
進一步的,所述外層蚊帳的尺寸為1800mm×1800mm×1500mm,內層蚊帳的尺寸為1200mm×1200mm×2000mm,加長蚊帳的尺寸為1200mm×1200mm×300mm。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架包括水平支架一號桿、水平支架二號桿、水平支架三號桿,所述水平支架一號桿上設有定位塊,水平支架二號桿上設有定位孔,水平支架二號桿套置在水平支架一號桿上,且所述定位塊與定位孔相配合;所述水平支架二號桿上遠離定位孔的相對側設有定位塊,水平支架三號桿上設有定位孔,水平支架三號桿套置在水平支架二號桿上,同樣所述定位塊與定位孔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下端連接件為直角三通結構,包括下端連接件一號孔、下端連接件三號孔、下端連接件四號孔,所述下端連接件一號孔、下端連接件三號孔、下端連接件四號孔的孔徑與其編號相對,且與相應編號的水平支架或豎直支架的支架桿的直徑相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上端連接件上設有吊耳。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單人操作的雙層誘蚊帳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水平支架、豎直支架共同作用,為外層蚊帳提供支撐框架,實現外層蚊帳固定形狀的支撐;所述底端連接邊、底端邊的內部填充顆粒狀配重物質,實現內層蚊帳豎直方向的垂落,所述加長蚊帳覆蓋在內層蚊帳與地面接觸的連接處,且配重物質為顆粒狀,進而保證內層蚊帳與地面接觸連接處的密封,滿足相關的試驗要求。
2、所述內層蚊帳上的操作手臂套有利于實現被保護在內層蚊帳內的試驗人員對飛行在內外層蚊帳之間的蚊子進行的單人誘捕操作,節約試驗操作的人員成本。同時,所述拉鏈的設置方便試驗人員進入內層蚊帳。
3、所述水平支架、豎直支架通過上端連接件或下端連接件連接,拆裝實現較為容易,且水平支架、豎直支架均為可伸縮支架,攜帶使用十分方便,有利于實現需戶外進行的相關試驗。
4、所述吊耳的設置有利于戶外進行相關試驗時雙層蚊帳的吊掛。
附圖說明
圖1為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水平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下端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層蚊帳;11豎直支架;12水平支架;121水平支架一號桿;122水平支架二號桿;123水平支架三號桿;13下端連接件;131下端連接件一號孔;133下端連接件三號孔;134下端連接件四號孔;14上端連接件;2內層蚊帳;21頂帳連接邊;22底端連接邊;23拉鏈;3加長蚊帳;31底端邊;4操作手臂套;5定位塊;51定位孔;6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主體及實施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單人操作的雙層誘蚊帳,包括外層蚊帳1、內層蚊帳2、加長蚊帳3、豎直支架11、水平支架12,所述外層蚊帳1的頂帳通過水平支架12支撐,外層蚊帳1的側面帳之間通過豎直支架11支撐,外層蚊帳1的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邊緣通過水平支架12支撐,所述水平支架12與豎直支架11在外層蚊帳1頂帳的頂角處通過上端連接件14連接,水平支架12與豎直支架11在外層蚊帳1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頂角處通過下端連接件13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架12包括水平支架一號桿121、水平支架二號桿122、水平支架三號桿123,所述水平支架一號桿121、水平支架二號桿122、水平支架三號桿123的編號不同,且不同編號對應不同的直徑尺寸。所述水平支架一號桿121上設有定位塊5,水平支架二號桿122上設有定位孔51,水平支架二號桿122套置在水平支架一號桿121上,且所述定位塊5與定位孔51相配合,能夠實現水平支架一號桿121在水平支架二號桿122內的伸縮和定位。同樣的,所述水平支架二號桿122上遠離定位孔51的相對側設有定位塊5,水平支架三號桿123上設有定位孔51,水平支架三號桿123套置在水平支架二號桿122上,所述定位塊5與定位孔51相配合,實現水平支架二號桿122在水平支架三號桿123內的伸縮和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豎直支架11的結構以及伸縮、定位原理與水平支架12相同。所述豎直支架11包括豎直支架二號桿、豎直支架三號桿、豎直支架四號桿,同樣的,不同編號對應不同的直徑尺寸,同時,水平支架12與豎直支架11相同編號的支架桿對應相同的直徑尺寸,即水平支架二號桿122與豎直支架二號桿的直徑尺寸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下端連接件13為直角三通結構,包括下端連接件一號孔131、下端連接件三號孔133、下端連接件四號孔134,所述下端連接件一號孔131、下端連接件三號孔133、下端連接件四號孔134的孔徑與其編號相對,且與相應編號的水平支架12或豎直支架11的支架桿的直徑相配合,實現水平支架12與豎直支架11在外層蚊帳1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頂角處的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端連接件14的結構、連接原理與下端連接件13相同。所述上端連接件14包括上端連接件一號孔、上端連接件二號孔、上端連接件三號孔,所述上端連接件一號孔、上端連接件二號孔、上端連接件三號孔的孔徑與其編號相對,且與相應編號的下端連接件13的連接孔的孔徑相同,同時與相應編號的水平支架12或豎直支架11的支架桿的直徑相配合,實現水平支架12與豎直支架11在外層蚊帳1頂帳的頂角處的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上端連接件14上設有吊耳6,有利于戶外進行相關試驗時雙層蚊帳的吊掛。
進一步的,所述外層蚊帳1的尺寸為1800mm×1800mm×1500mm。
所述內層蚊帳2的頂帳固定在外層蚊帳1的頂帳內側的中間位置,可通過內層蚊帳2與外層蚊帳1在頂帳連接邊21處的縫制實現。內層蚊帳2的側面帳遠離頂帳的邊緣設有底端連接邊22,所述底端連接邊22的內部填充顆粒狀配重物質,實現內層蚊帳2豎直方向的垂落。在底端連接邊22的下部固定連接有加長蚊帳3,所述加長蚊帳3的側面帳遠離底端連接邊22的邊緣設有底端邊31,同樣的,在所述底端邊31的內部填充顆粒狀配重物質,所述加長蚊帳3覆蓋在內層蚊帳2與地面接觸的連接處,且配重物質為顆粒狀,進而保證內層蚊帳2與地面接觸連接處的密封,滿足相關的試驗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蚊帳2的尺寸為1200mm×1200mm×2000mm,加長蚊帳3的尺寸為1200mm×1200mm×300mm。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蚊帳2的側面帳的中心線上設有操作手臂套4,內層蚊帳2上共設有4個操作手臂套4,所述操作手臂套4在內層蚊帳2的側面帳的連接部位為圓形,所述圓形的直徑為200mm,其圓心距離頂帳的垂直距離為600mm,所述操作手臂套4的長度為1200mm。
進一步的,所述內層蚊帳2一側的側面帳上設有拉鏈23,所述拉鏈23包括分別平行于水平支架12、豎直支架11的相互垂直的兩段,且兩段拉鏈23在靠近下端連接件13處相交,方便試驗人員進入內層蚊帳2。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攜帶到戶外的雙層蚊帳的水平支架12、豎直支架11拉伸至定位孔51與定位塊5相配合的狀態,并將水平支架12、豎直支架11分別固定在外層蚊帳1外側的支架連接處,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證水平支架12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上水平支架12的支架桿的編號順序一致,且豎直支架二號桿靠近外層蚊帳1頂賬的頂角。然后,將水平支架12、豎直支架11通過上端連接件14或下端連接件13連接,即將相應編號的支架桿插入連接孔內,實現外層蚊帳1的支撐安裝。最后,將雙層蚊帳通過吊耳6吊掛到選定的試驗區域內,此時,內層蚊帳2通過配重物質實現豎直方向的垂落,并在底面接觸處實現密封。
在進行相關試驗時,試驗人員通過拉鏈23進入內層蚊帳2,并拉上拉鏈23實現密封,試驗人員通過操作手臂套4實現對內層蚊帳2與外層蚊帳1之間的蚊子的誘捕,可單人操作完成。
上面所述的實施案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擴到如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