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轉椅或辦公椅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辦公椅底盤。
背景技術:
辦公椅作為人們工作、生活廣泛使用的座具,得到人們普遍的認同和喜愛,也是現代辦公,居家環境里必不可少的家具之一。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辦公椅都只具有椅背后仰的調節功能,在日常工作狀態下,人坐在椅子上,坐姿不是固定不變的,正常坐直平視電腦工作和伏案工作的坐姿是完全不同的,日常工作中也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坐姿工作的。如在伏安工作狀態時,人體前傾,人體的臀部以上會自然前傾,大腿會自然下壓。不具備前傾調節的座椅,人體腿部就會與坐墊前段產生壓迫,從而壓迫大腿動脈和神經,久坐后易產生疲勞,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人們更迫切的需要一把能夠改善坐姿,達到健康的工作狀態的座椅。
中國專利文獻(公告日:2013年4月17日,公告號:CN 202874564U)公開了一種轉椅底盤,包括與氣桿相連的底板,在底板的左右兩側沿豎直方向各設有一支撐板,支撐板與底板固定相連,在兩塊支撐板上方沿水平方向設置有用以安裝椅座的座板,底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向轉椅前方傾斜的支撐架與靠背托架,支撐架、靠背托架的下部與兩塊支撐板鉸接,座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與支撐架、靠背托架的頂部鉸接,靠背托架連接有使其保持向轉椅前方傾斜的彈性復位裝置。
上述技術方案解決的是手動調節彈簧無費力,靠背傾仰時的回復力自動調節,幫助使用者的傾仰回復起身等問題,其解決的向后傾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椅座不具備前傾調節功能,人體腿部會與坐墊前段產生壓迫,易產生疲勞,影響身體健康等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改善坐姿,達到健康的工作狀態的辦公椅底盤。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辦公椅底盤,包括底板后仰機構,所述的底盤后仰機構上轉動連接有前傾翹板機構,所述的底盤后仰機構上靠近椅背一端的兩側設置有旋轉卡槽,所述的前傾翹板機構上對應于旋轉卡槽設置有轉動孔,所述的旋轉卡槽與轉動孔內部設置有位置鎖緊裝置。
該辦公椅底盤,通過在底盤后仰機構上設置有可向前轉動的前傾翹板機構,通過底盤后仰機構上的旋轉卡槽與前傾翹板機構上的轉動孔配合位置鎖緊裝置,在人體前傾,坐姿靠前時,將位置鎖緊裝置拉出,使得前傾翹板機構向前旋轉傾斜,調整到前傾狀態,人體腿部與坐墊前端發生變化,前傾狀態調整后人體大腿與坐墊不會產生接觸,到達健康的坐姿狀態,該辦公椅底盤,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改善坐姿,達到健康的工作狀態。
作為優選,所述的前傾翹板機構包括前翹板本體和前翹板轉動連接體,所述的前翹板本體設置在底盤后仰機構的上方,所述的前翹板轉動連接體與前翹板本體一體設置在前翹板本體的兩側并與底板后仰機構的兩側面配合設置,所述的轉動孔設置在前翹板轉動連接體上。前傾翹板機構設置為上述結構,既方便與底板后低機構配合,又能夠實現前傾翹板機構的前傾轉動。
作為優選,所述的前翹板轉動連接體上靠近轉動孔的一端設置有開口軌道槽,所述的開口軌道槽為弧形槽結構并由前翹板轉動連接體的下側邊緣向前上方開設,所述的底板后仰機構上對應于開口軌道槽設置有軌道軸。前翹板轉動連接體上設置開口軌道槽,是為了對前傾翹板機構在轉動過程的一個轉動導向,實現前傾翹板機構的平穩轉動,而且這樣的結構配合旋轉卡槽可以實現前傾翹板機構轉動角度的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的旋轉卡槽為長形卡槽,所述的旋轉卡槽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的旋轉卡槽包括相互連通的鎖緊槽和旋轉槽,所述的鎖緊槽設置在旋轉槽的兩端,所述的鎖緊槽的孔徑大于旋轉槽的孔徑。旋轉卡槽設置有為長形卡槽而設置鎖緊槽和旋轉槽既可以實現位置的鎖緊,又能夠實現前傾翹板機構的前傾調節功能,前傾翹板機構的旋轉傾斜角度通過旋轉卡槽的長度來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的位置鎖緊裝置為插拔式結構,包括手柄和拉拔桿,所述的拉拔桿的直徑與鎖緊槽配合設置,所述的拉拔桿上對應于旋轉槽設置有解鎖卡槽,所述的解鎖卡槽的直徑小于鎖緊槽的直徑。位置鎖緊裝置設置為插拔式結構,這樣當需要鎖緊時,拉拔桿與鎖緊槽配合,當需要解鎖旋轉時,將拉拔桿拔出滑到旋轉槽中,前傾翹板機構即可向前旋轉傾斜。
作為優選,前傾翹板機構與底盤后仰機構通過轉動銷軸轉動連接。轉動鎖軸是前傾翹板機構旋轉的中心軸,前傾翹板機構以轉動鎖軸為中心進行旋轉,實現傾斜角度的調整。
作為優選,前傾翹板機構前端與底盤后仰機構之間壓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設置使得人體在向后傾斜時前傾翹板機構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復位,結構簡單,使用更舒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辦公椅底盤,通過在底盤后仰機構上設置有可向前轉動的前傾翹板機構,通過底盤后仰機構上的旋轉卡槽與前傾翹板機構上的轉動孔配合位置鎖緊裝置,在人體前傾,坐姿靠前時,將位置鎖緊裝置拉出,使得前傾翹板機構向前旋轉傾斜,調整到前傾狀態,人體腿部與坐墊前端發生變化,前傾狀態調整后人體大腿與坐墊不會產生接觸,到達健康的坐姿狀態,該辦公椅底盤,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改善坐姿,達到健康的工作狀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辦公椅底盤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辦公椅底盤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底盤后仰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前傾翹板機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位置鎖緊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辦公椅底盤的一種旋轉前傾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辦公椅底盤的一種水平應用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辦公椅底盤的一種前傾應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后仰機構,2、前傾翹板機構,3、旋轉卡槽,4、轉動孔,5、位置鎖緊裝置,6、前翹板本體,7、前翹板轉動連接體,8、開口軌道槽,9、軌道軸,10、鎖緊槽,11、旋轉槽,12、手柄,13、拉拔桿,14、解鎖卡槽,15、轉動銷軸,16、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辦公椅底盤,包括底板后仰機構1,底盤后仰機構1上轉動連接有前傾翹板機構2,前傾翹板機構2與底盤后仰機構1通過轉動銷軸15轉動連接。底盤后仰機構1上靠近椅背一端的兩側設置有旋轉卡槽3,前傾翹板機構2上對應于旋轉卡槽3設置有轉動孔4,旋轉卡槽3與轉動孔4內部設置有位置鎖緊裝置5。前傾翹板機構2前端與底盤后仰機構1之間壓設有復位彈簧16。
前傾翹板機構2包括前翹板本體6和前翹板轉動連接體7,前翹板本體6設置在底盤后仰機構1的上方,前翹板轉動連接體7與前翹板本體6一體設置在前翹板本體6的兩側并與底板后仰機構1的兩側面配合設置,轉動孔4設置在前翹板轉動連接體7上。
前翹板轉動連接體7上靠近轉動孔4的一端設置有開口軌道槽8(見圖4),開口軌道槽8為弧形槽結構并由前翹板轉動連接體7的下側邊緣向前上方開設,底板后仰機構1上對應于開口軌道槽8設置有軌道軸9。
旋轉卡槽3為長形卡槽,旋轉卡槽3沿豎直方向設置,旋轉卡槽3包括相互連通的鎖緊槽10和旋轉槽11(見圖3),鎖緊槽10設置在旋轉槽11的兩端,鎖緊槽10的孔徑大于旋轉槽11的孔徑。位置鎖緊裝置5為插拔式結構,包括手柄12和拉拔桿13,拉拔桿13的直徑與鎖緊槽10配合設置,拉拔桿13上對應于旋轉槽11設置有解鎖卡槽14(見圖5),解鎖卡槽14的直徑小于鎖緊槽10的直徑。
底盤后仰機構是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后仰底盤結構,底盤后仰機構1上靠近座椅前端處設置有轉動銷軸孔,前傾翹板機構2上對應的設置有連接孔,前傾翹板機構2與底盤后仰機構1用轉動銷軸15穿過兩個孔轉動連接在一起。底盤后仰機構1上靠近椅背的一端設置有旋轉卡槽3,前傾翹板機構2上對應于旋轉卡槽3設置有轉動孔4,位置鎖緊定位裝置5的拉拔桿13穿過轉動孔和旋轉卡槽對前傾翹板機構2與底盤后仰機構1進行固定。位置鎖緊定位裝置5是由拉拔桿13和把手12構成的,拉拔桿13上設置有兩段解鎖卡槽14。前傾翹板機構2與底盤后仰機構1以及位置鎖緊定位裝置5三個配件裝配在一起后,轉動銷軸15為轉動支點,前傾翹板機構2圍繞轉動銷軸15可以向上轉動,轉動的角度由旋轉卡槽3控制。當拉拔桿向外拉出,拉拔桿就可滑出鎖緊槽10,就可解鎖,前傾翹板機構2就可向上轉動前傾(見圖6),拉拔桿向內推進去,恢復到鎖定狀態。為了對旋轉軌跡有一個好的導向作用,在前傾翹板機構2上設置有開口軌道槽8,對應的在底盤后仰機構1上設置有軌道軸9,軌道軸9在開口軌道槽8滑動導向。同時,還設置有復位彈簧16來使前傾翹板機構2自動復位。
圖7是該辦公椅底盤安裝到椅子上,實際使用時調整坐姿狀態的底盤正常狀態下,人體正常坐姿,眼睛平視的工作狀態,圖8是人體前傾,坐姿靠前,底盤調整到前傾狀態,人體腿部與坐墊前端發生變化,前傾狀態調整后人體大腿與坐墊沒有產生接觸,到達健康的坐姿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