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閱讀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
背景技術:
教學用具,使學生能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所使用的各類器具及教師授課時使用的用具的總稱,老師上課時通常要將書本放在講桌上,翻閱不方便,不能根據根據自身需求合理的調整書本的角度,不方便觀看課本文字,同時現存在的閱讀支架不能根據自身身高調整高度,室外教學的情況下,搬用不方便,占用空間過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包括閱讀架本體和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設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頂端設有第二支柱,且第二支柱延伸至第一支柱內,所述第一支柱上設有第一槽口,且第二支柱活動安裝于第一槽口內,所述第一支柱的內壁一側設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設有滑塊,且滑塊活動安裝于滑道內,所述滑塊安裝于第二支柱的一側,所述第二支柱上設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支柱的頂端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內設有插柱,且插住活動安裝于固定塊和第二槽口內,所述第二支柱的另一側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連接有固定柱,所述第二支柱的頂端設有第二轉軸,且第二轉軸上連接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三支柱遠離第二轉軸的一端連接有閱讀器本體,所述閱讀器本體上設有第三槽口,且固定柱活動安裝于第三槽口內。
優選的,所述閱讀架本體上設有時鐘顯示裝置。
優選的,所述閱讀架本體上等間距設有放置槽。
優選的,所述所述底座的底端均勻設有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中:
1、通過增加第一轉軸、第一槽道、第二轉軸、第二槽道、固定柱和第三槽口,能夠調整閱讀架本體角度,利于老師觀看,方便教學;
2、通過滑道和滑塊,能夠對閱讀架進行收縮,方便搬運及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的收縮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的插住與第二槽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閱讀架本體、2第二轉軸、3第三支柱、4第一槽口、5滑塊、6滑道、7底座、8轉軸、9插柱、10固定柱、11第三槽口、12第二支柱、13第一支柱、14、第二槽口、15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教學用的多功能閱讀架,包括閱讀架本體1和底座7,所述底座7的底端設有第一支柱13,所述第一支柱的13頂端設有第二支柱12,且第二支柱12延伸至第一支柱13內,所述第一支柱13上設有第一槽口4,且第二支柱12活動安裝于第一槽口4內,所述第一支柱13的內壁一側設有滑道6,所述滑道6上設有滑塊5,且滑塊5活動安裝于滑道6內,所述滑塊5安裝于第二支柱12的一側,所述第二支柱12上設有第二槽口14,所述第一支柱13的頂端設有固定塊15,所述固定塊15內設有插柱9,且插住9活動安裝于固定塊15和第二槽口14內,所述第二支柱12的另一側設有第一轉軸8,所述第一轉軸8上連接有固定柱10,所述第二支柱12的頂端設有第二轉軸2,且第二轉軸3上連接有第三支柱17,所述第三支柱17遠離第二轉軸3的一端連接有閱讀器本體1,所述閱讀器本體1上設有第三槽口11,且固定柱10活動安裝于第三槽口11內,所述閱讀架本體1上設有時鐘顯示裝置,所述閱讀架本體1上等間距設有放置槽,所述所述底座7的底端均勻設有萬向輪。
老師開始授課前,根據自身身高,移動插柱16,調節第二支柱12的高度,微調閱讀架本體1,利用固定柱12和第三槽口11固定閱讀架本體1的角度,方便教學,閱讀架本體1上設有時鐘顯示裝置,老師可以掌握教學時間,合理分配教學內容,當不使用時,可以利用萬向輪移動移動,放置到空置區域,需要長距離移動,可以通過滑道6和滑塊5,對第一支柱13和第二第二支柱12進行收縮,,利用第二轉軸2和第二槽道3,旋轉閱讀架本體1,對其整體進行收縮,方便運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