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門,具體涉及一種柜臺自動聯(lián)動式移門。
背景技術:
目前服務大廳如電信營業(yè)廳、郵局廳、賣場等都通過柜臺將大廳分割成兩個區(qū)域,為了方便員工進出,一般會在柜臺的一側設一個隱藏式柜臺門。現(xiàn)有的柜臺門多為翻板門,其是由與柜臺面平齊的頂板和前板組成,員工在進出門時需要進行兩步操作,第一步是要把頂板翻向柜臺的臺面或者是翻起垂直靠向墻面,然后用掛鉤或者磁鐵吸合固定;第二步是將前板向外推開,使用插銷或磁鐵與柜臺固定;關門時反方向操作。此種結構的柜臺門操作費時,且由于頂板與前板較重,開、關操作不便;另外,現(xiàn)有的柜臺翻板門都需要人工手動操作,在頂板上翻的過程中還會造成對人員手指擠壓傷害等危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柜臺自動聯(lián)動式移門,實現(xiàn)一步操作就可將頂板與前板同時打開或關上,操作簡單、省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柜臺自動聯(lián)動式移門,包括頂板、前板和基座,所述頂板的一端通過連接座與支撐座固定連接,頂板的另一端架設在基座頂端;所述連接座上安裝有第一推滑機構,支撐座上安裝有支撐連接板,所述第一推滑機構與支撐連接板滑動連接;所述基座的頂部通過第二推滑機構與頂推板連接,頂推板的頂端與頂板滑動連接;第一推滑機構、第二推滑機構同時推動頂板上移后,使頂板沿基座平行移動;所述基座的前部通過第三推滑機構與側推板連接,側推板的前端與前板滑動連接,第三推滑機構推動側推板帶動前板前移后,使前板沿基座平行移動。
進一步方案,本發(fā)明中的三個推滑機構的結構相同,以第一推滑機構為例進行說明其結構:
所述第一推滑機構包括安裝在連接座上的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連接桿與滾珠絲桿的螺桿一端連接,螺桿的另一端通過安裝座安裝在連接座上;所述滾珠絲桿的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撐連接板上,電機轉動通過滾珠絲桿帶動連接座沿支撐連接板進行垂直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在位于螺桿兩側的連接座上對稱固設有導軌,所述支撐連接板與滑動套設在導軌上的導軌座固定連接;所述導軌的兩端通過固定座垂直固定在連接座上。
進一步方案,所述頂板的底端中間設有頂板絲桿,所述頂板絲桿的螺桿一端與頂板電機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頂板固定連接;與頂板絲桿的螺桿相配合的螺母固定在頂板連接板上,所述頂板連接板與頂推板固定連接;頂板電機轉動通過頂板絲桿帶動頂板沿頂推板進行水平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位于頂板絲桿兩側的頂板上對稱固設有頂板滑軌,所述頂板連接板與滑動套設在頂板滑軌上的滑座固定連接。
所述前板的內(nèi)側壁中間水平設有前板絲桿,所述前板絲桿的螺桿一端與前板電機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前板固定連接;與前板絲桿的螺桿相配合的螺母固定在前板連接板上,所述前板連接板與側推板固定連接;前板電機轉動通過前板絲桿帶動前板沿頂側推板進行水平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位于前板絲桿兩側的前板上對稱固設有前板滑軌,所述前板連接板與滑動套設在前板滑軌上的滑座固定連接。
進一步方案,為了提高頂板、前板在運行過程中平衡滑動的作用,位于基座一端的頂板的底端固設有沿柜臺滾動的滾輪;所述支撐座的底端固設有底輪;所述前板的底端固設有前板支撐輪。
進一步方案,為了實現(xiàn)本裝置的智能化自動控制,所述基座安裝有控制器和用于對控制器進行供電的電池;
所述頂板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頂板相對于頂板連接板極限距離位置的頂板傳感器;
所述前板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前板相對于前板連接板極限距離位置的前板傳感器;
所述支撐座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連接座相對于支撐連接板極限距離位置的連接座傳感器;
位于頂推板一側的基座上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頂推板垂直運動極限位置的頂推板感應器;位于側推板一側的基座上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側推板前后水平運動極限位置的側推板感應器;
所述基座的側壁上固設有內(nèi)按鍵,所述頂板的外側壁上固設有外按鍵;
所述頂板傳感器、前板傳感器、連接座傳感器、頂推板感應器和側推板感應器的輸出端均與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頂板電機、前板電機和三個推滑機構中的電機一一連接。
進一步,為了方便在柜臺內(nèi)、外都能實現(xiàn)開關操作的目的,所述基座的側壁上固設有內(nèi)按鍵,所述頂板的外側壁上固設有外按鍵;所述內(nèi)按鍵、外按鍵均與所述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
本裝置中的控制器是市購產(chǎn)品,只要能實現(xiàn)通過接收的感應器信息來驅動電機工作的控制器都可以用于本發(fā)明。
本裝置安裝在柜臺中間通道上,將基座與柜臺一端固定連接成一整體,支撐座和連接座位于柜臺的另一端。本裝置采用了軌道滑動原理,通過推滑機構和感應器,先分別推動頂板上抬架在柜臺臺面上,推動前板前移而位于柜臺的前擋板的外側;然后驅動頂板、連接座和支撐座做為一個整體沿柜臺臺面滑移,同時驅動前板沿著柜臺的前擋板滑移,從而將柜臺門打開方便人員進出。
本發(fā)明還通過控制器根據(jù)感應器的信息來依次控制各個電機的運行和停止,真正實現(xiàn)了智能運行。使柜臺門自動運行打開,解決員工開關門的繁瑣操作;并通過按鍵來控制,使用起來更簡便,同時也節(jié)約了操作空間,使得柜臺門向信息化、智能化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關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打開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的頂板仰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中的前板后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的連接座側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的推滑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中的基座的側視圖,
圖8為圖7中的頂推板與頂板上的頂板絲桿連接示意圖,
圖中:1-頂板,1-1頂板電機,1-2頂板絲桿,1-3滾輪,1-4頂板連接板,1-5頂板傳感器,1-6頂板滑軌;
2-前板,2-1前板電機,2-2前板絲桿,2-3前板支撐輪,2-4前板連接板,2-5前板傳感器,2-6前板滑軌;
3-連接座,3-1支撐連接板,3-2底輪,3-3連接座傳感器;
4-支撐座;
5-基座,5-1頂推板,5-2頂推板感應器,5-3側推板,5-4側推板感應器;
6-電池;7-控制器;8-1內(nèi)按鍵,8-2外按鍵;
9-1第一推滑機構,9-11滾珠絲桿,9-12螺母,9-13導軌,9-14導軌座,9-15固定座,9-16連接桿,9-17電機,9-18安裝座;9-2第二推滑機構,9-3第三推滑機構;
10-滑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7所示,一種柜臺自動聯(lián)動式移門,包括頂板1、前板2和基座5,所述頂板1的一端通過連接座3與支撐座4固定連接,頂板1的另一端架設在基座5頂端;所述連接座3上安裝有第一推滑機構9-1,支撐座4上安裝有支撐連接板3-1,所述第一推滑機構9-1與支撐連接板3-1滑動連接;所述基座5的頂部通過第二推滑機構9-2與頂推板5-1連接,頂推板5-1的頂端與頂板1滑動連接;第一推滑機構9-1、第二推滑機構9-2同時推動頂板1上移后,使頂板1沿基座5平行移動;所述基座5的前部通過第三推滑機構9-3與側推板5-3連接,側推板5-2的前端與前板2滑動連接,第三推滑機構9-3推動側推板5-3帶動前板2前移后,使前板2沿基座5平行移動。
進一步方案,本發(fā)明中的三個推滑機構的結構相同,以第一推滑機構為例進行說明其結構:
如圖5、6所示,第一推滑機構9-1包括安裝在連接座3上的電機9-17,所述電機9-17的輸出軸通過連接桿9-16與滾珠絲桿的螺桿9-11一端連接,螺桿9-11的另一端通過安裝座9-18安裝在連接座3上;所述滾珠絲桿的螺母9-12固定在所述支撐連接板3-1上,電機9-17轉動通過滾珠絲桿帶動連接座3沿支撐連接板3-1進行垂直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在位于螺桿9-11兩側的連接座3上對稱固設有導軌9-13,所述支撐連接板3-1與滑動套設在導軌9-13上的導軌座9-14固定連接;所述導軌9-13的兩端通過固定座9-15垂直固定在連接座3上。
如圖3所示,頂板1的底端中間設有頂板絲桿1-2,所述頂板絲桿1-2的螺桿一端與頂板電機1-1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頂板1固定連接;與頂板絲桿1-2的螺桿相配合的螺母固定在頂板連接板1-4上,所述頂板連接板1-4與頂推板5-1固定連接;頂板電機1-1轉動通過頂板絲桿1-2帶動頂板1沿頂推板5-1進行水平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位于頂板絲桿1-2兩側的頂板1上對稱固設有頂板滑軌1-6,所述頂板連接板1-4與滑動套設在頂板滑軌1-6上的滑座10固定連接,如圖8所示。
如圖4所示,前板2的內(nèi)側壁中間水平設有前板絲桿2-2,所述前板絲桿2-2的螺桿一端與前板電機2-1的輸出端連接、另一端與前板2固定連接;與前板絲桿2-2的螺桿相配合的螺母固定在前板連接板2-4上,所述前板連接板2-4與側推板5-3固定連接;前板電機2-1轉動通過前板絲桿2-2帶動前板2沿頂側推板5-3進行水平移動。
更進一步,為了提高其滑移動的平穩(wěn)性,位于前板絲桿2-2兩側的前板2上對稱固設有前板滑軌2-6,所述前板連接板2-4與滑動套設在前板滑軌2-6上的滑座10固定連接。
進一步方案,為了提高頂板、前板在運行過程中平衡滑動的作用,位于基座5一端的頂板1的底端固設有沿柜臺滾動的滾輪1-3(如圖3所示);所述支撐座4的底端固設有底輪3-2(如圖5);所述前板2的底端固設有前板支撐輪2-3(如圖4)。
進一步方案,為了實現(xiàn)本裝置的智能化自動控制,如圖1所示,基座1安裝有控制器7和用于對控制器進行供電的電池6;
所述頂板1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頂板1相對于頂板連接板1-4極限距離位置的頂板傳感器1-5(如圖3);
所述前板2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前板2相對于前板連接板2-4極限距離位置的前板傳感器2-5(如圖4);
所述支撐座4同一側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連接座3相對于支撐連接板3-1極限距離位置的連接座傳感器3-3(如圖5);
位于頂推板5-1一側的基座5上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頂推板5-1垂直運動極限位置的頂推板感應器5-2;位于側推板5-3一側的基座5上固設有一對用于感應側推板5-3前后水平運動極限位置的側推板感應器5-4(如圖6);
所述基座5的側壁上固設有內(nèi)按鍵8-1,所述頂板1的外側壁上固設有外按鍵8-2;
所述頂板傳感器1-5、前板傳感器2-5、連接座傳感器3-3、頂推板感應器5-2和側推板感應器5-4的輸出端均與所述控制器7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器7的輸出端分別頂板電機1-1、前板電機2-1和三個推滑機構中的電機一一連接。
進一步,為了方便在柜臺內(nèi)、外都能實現(xiàn)開關操作的目的,所述基座5的側壁上固設有內(nèi)按鍵8-1,所述頂板1的外側壁上固設有外按鍵8-2;所述內(nèi)按鍵8-1、外按鍵8-2均與所述控制器7的輸入端連接。
本裝置的開門工作原理:
按下按鍵中的開門按鈕,控制器7接收信號后分別打開三個推滑機構中的電機,電機轉動,通過同步帶帶動滾珠絲桿旋轉而推動頂板1向上運動、前板2向前運動;
當上頂板1、前板2移動到位后,連接座傳感器3-3、頂推板感應器5-2和側推板感應器5-4將感應信號發(fā)給控制器,控制器停止三個推滑機構中的電機工作,并同時驅動頂板電機1-1、前板電機2-1工作;
頂板電機1-1、前板電機2-1通過同步帶帶動絲桿旋轉而分別推動頂板、連接座、支撐座和前板一同向基座方向移動,從而打開柜臺門,如圖2所示;
當頂板傳感器1-5、前板傳感器2-5分別檢測到頂板、前板開啟到位后,發(fā)送信號給控制器,控制器停止頂板電機1-1、前板電機2-1工作,從面完成智能聯(lián)動開門。
關門同理操作即可,其關門狀態(tài)如圖1所示。
在開門和關門的過程當中,按動急停按鈕后,所有電機全部斷電,急停復位后,可以任意打開或關閉柜臺門。
本裝置先分別推動頂板上抬架在柜臺臺面上,推動前板前移而位于柜臺的前擋板的外側;然后驅動頂板、連接座和支撐座做為一個整體沿柜臺臺面滑移,同時驅動前板沿著柜臺的前擋板滑移,從而將柜臺門打開方便人員進出。還通過控制器根據(jù)感應器的信息來依次控制各個電機的運行和停止,真正實現(xiàn)了智能運行,使柜臺門自動運行打開,解決員工開關門的繁瑣操作;并通過按鍵來控制,使用起來更簡便,同時也節(jié)約了操作空間,使得柜臺門向信息化、智能化邁出了堅定的一步。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均仍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且屬于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