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尤其是被芯容易套進被套、被芯的端邊和側邊容易區分、被芯或被套容易懸掛晾曬的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
背景技術:
當前的被套被芯套件存在以下缺點。
被芯套進被套較困難。若用插入法,個子矮小的需要兩人配合;若用翻轉法,老年人難以勝任。
對于寬大的被芯,一時難以區分端邊和側邊,用插入法將被芯插入被套時可能插錯。為了不插錯,先要比較被芯邊長,短的為端邊,長的為側邊。比較被芯邊長,給使用帶來了麻煩。
被套要經常洗,晾曬被套不方便。小孩把被芯尿濕了,晾曬被芯更麻煩。有的攤放在多條凳子上,有的用夾子夾在晾衣架上,有的陽臺上搭管子,有的室內牽繩子,有的上天臺架竹桿,有的在樹枝間織繩網。如果晾曬于天臺或林間,主人外出,碰到天下雨,前功盡棄。
將當前的被套被芯套件進行改進,克服上述缺點,可能受消費者歡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該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被芯容易套進被套,被芯的端邊和側邊容易區分,被芯和被套能方便用普通晾衣架掛在晾衣桿上。本發明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該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的使用方法。
為解決上述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一種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含被套、被芯。
被套一端的端邊上有供被芯插入的端口,該端口上有端口拉鏈;該被套里層四個轉角之一的頂點上縫接有被套角帶。
被芯四個轉角之一的頂點上縫接有被芯角帶。
被套上與端口相對的另一端的端邊上接近兩轉角之一的地方開有角口;該角口的長度,小于晾衣架上掛圈的橫向寬度,但大于該掛圈橫向寬度的一半;該角口所在位置的被套上縫接封閉或開放該角口的角口拉鏈。
被芯上兩端之一橫向中央的上、下被芯面上分別縫接或印刷端邊標志;該端邊標志為垂直指向端邊的箭頭,誠然也可用其他方法標示其他圖形,但該垂直指向端邊的箭頭指示該被芯插入被套的方向,其為該端邊標志的最優方案。
被芯上同一被芯面兩端之一的橫向中部連接兩條短的掛帶,這兩條掛帶相互平行,且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的端邊垂直;這兩條掛帶之間的距離小于晾衣架上掛圈的橫向寬度;該掛帶的外端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的端邊縫接,其里端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面縫接;該掛帶的中部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之間為小孔,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之一可插入該小孔中且能形成緊密配合。
使用該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的方法是這樣的:
一.套被:
兩只手分別從被套上兩角口之一插入被套內,接著從該被套的端口向外伸出,這兩只手分別抓住被芯上有端邊標志的任意一條端邊上的兩角之一,上下晃動將該被芯拉進該被套內;將該被芯上的四條被芯角帶分別與對應位置的該被套上的四條被套角帶之一打結連接,接著將該被套上的角口拉鏈接合、端口拉鏈接合;先后連同該被芯抬高該被套兩端之一的中部左右擺動,連同該被芯抬高該被套兩側之一的中部左右擺動,使該被套平整妥帖套在該被芯外。
二.晾曬被套:
晾衣桿與地板的高度差大的情況下這樣晾曬被套:兩個晾衣架的掛圈分別從被套的兩個角口之一插入該被套內,這兩個晾衣架之一的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該被套垂下的端邊與地板不接觸。
晾衣桿與地板的高度差小的情況下這樣晾曬被套:被套的端口拉鏈完全接合后,拉鏈拉手所在的位置定義為該端口拉鏈的末端;一個晾衣架的掛圈從端口拉鏈的末端插入被套內,使該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將該拉鏈拉手拉到接近該晾衣架;另一個晾衣架的掛圈從角口插入該被套內,該角口與該拉鏈末端位于該被套的同側,這另一個晾衣架的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該被套垂下的側邊與地板不接觸。
三.晾曬被芯:
一個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分別插入被芯一端的兩條掛帶之一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之間的小孔內,另一個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分別插入該被芯另一端的兩條掛帶之一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之間的小孔內,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被芯套進被套,除了插入法和翻轉法,還提供了一種拉入法,即兩只手分別從被套上兩角口之一插入被套內,接著從該被套的端口向外伸出,這兩只手分別抓住被芯上有端邊標志的任意一條端邊上的兩角之一,將被芯拉進被套內。使用拉入法,一次就能將被芯拉進被套內,而用插入法需要插兩次。使用拉入法,體力差的、個子矮的、老年人都勝任,比翻轉法好。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由于被芯的兩端都有端邊標志,哪條邊是端邊,哪條邊是側邊,無須比較邊長,一目了然,將被芯拉進被套再也不會發生差錯,既方便又快速。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其結構為晾曬被套提供了兩種方法。其一,兩個晾衣架分別從兩個角口之一插入被套內,然后將被套懸掛起來。其二,兩個晾衣架分別從端口拉鏈末端和同側角口插入被套內,然后將被套懸掛起來。使用者根據晾衣桿與地板高度差的大小靈活選擇,既方便又快速。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晾曬被套的兩種方法中,無論哪種方法,由于晾衣架掛圈的兩端分別與被套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該被套的內部為空腔,有利于空氣流動,因而干得快。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由于被芯的兩端縫接有掛帶,兩個晾衣架分別插入兩端之一掛帶與被芯之間的小孔中,將被芯懸掛起來就成了。再也不會為晾曬被芯犯愁了。
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晾曬被套或被芯的工具是普通晾衣架和晾衣桿。工具易得,晾衣架家家戶戶都有,每戶的陽臺上都安裝了晾衣桿。晾衣架可作晾被架用,物盡其用,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縫接有被套角帶的被套里層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被芯的俯視示意圖,該被芯的上被芯面上有端邊標志和掛帶。
圖3是兩個晾衣架分別插入被芯兩端之一的掛帶與該被芯之間的小孔中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含被套1、被芯2。
如圖1所示,被套1一端的端邊上有供被芯2插入的端口1a,該端口1a上有端口拉鏈。該被套1里層的四個轉角之一的頂點上縫接有被套角帶3。
如圖2所示,該被芯2四個轉角之一的頂點上縫接有被芯角帶4。
如圖1所示,被套1上與端口1a相對的另一端的端邊上接近兩轉角之一的地方開有角口1b。該角口1b的長度,小于晾衣架上掛圈的橫向寬度,但大于該掛圈橫向寬度的一半。該角口1b所在位置的被套1上縫接封閉或開放該角口1b的角口拉鏈。
如圖2所示,被芯2上兩端之一橫向中央的上、下被芯面上分別縫接或印刷端邊標志2a。該端邊標志2a為垂直指向端邊的箭頭,誠然也可用其他方法標示其他圖形,但該垂直指向端邊的箭頭指示該被芯2插入被套1的方向,其為該端邊標志2a的最優方案。
如圖2所示,被芯2上同一被芯面兩端之一的橫向中部連接兩條短的掛帶5,這兩條掛帶5相互平行,且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2的端邊垂直。這兩條掛帶5之間的距離小于晾衣架上掛圈的橫向寬度。該掛帶5的外端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2的端邊縫接,其里端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面縫接。該掛帶5的中部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2之間為小孔,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之一可插入該小孔中且能形成緊密配合。
使用該方便的被套被芯套件的方法是這樣的:
一.套被:
兩只手分別從被套1上兩角口1b之一插入被套1內,接著從該被套1的端口1a向外伸出,這兩只手分別抓住被芯2上有端邊標志2a的任意一條端邊上的兩角之一,上下晃動將該被芯2拉進該被套1內。將該被芯2上的四條被芯角帶4分別與對應位置的該被套1上的四條被套角帶3之一打結連接,接著將該被套1上的角口拉鏈接合、端口拉鏈接合。先后連同該被芯2抬高該被套1兩端之一的中部左右擺動,連同該被芯2抬高該被套1兩側之一的中部左右擺動,使該被套1平整妥帖套在該被芯2外。
二.晾曬被套1:
晾衣桿與地板的高度差大的情況下這樣晾曬被套1:兩個晾衣架的掛圈分別從被套1的兩個角口1b之一插入該被套1內,這兩個晾衣架之一的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1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該被套1垂下的端邊與地板不接觸。
晾衣桿與地板的高度差小的情況下這樣晾曬被套1:被套1的端口拉鏈完全接合后,拉鏈拉手所在的位置定義為該端口拉鏈的末端。一個晾衣架的掛圈從端口拉鏈的末端插入被套1內,使該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1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將該拉鏈拉手拉到接近該晾衣架。另一個晾衣架的掛圈從角口1b插入該被套1內,該角口1b與該拉鏈末端位于該被套1的同側,這另一個晾衣架的掛圈的兩端分別與相應位置的該被套1的被套面和被套底接觸。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該被套1垂下的側邊與地板不接觸。
三.晾曬被芯2:
一個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分別插入被芯2一端的兩條掛帶5之一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2之間的小孔內,另一個晾衣架上掛圈的兩端分別插入該被芯2另一端的兩條掛帶5之一與相應位置的該被芯2之間的小孔內,這兩個晾衣架上的掛鉤分開掛在晾衣桿上。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種變化,仍屬于本發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