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物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鍋具套件。
背景技術:
食物是指能夠滿足機體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續正常壽命的物質。對人體而言,能夠滿足人的正常生活活動需求并利于壽命延長的物質稱之為食物。食物通常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構成,能夠藉進食或是飲用為人類或者生物提供營養或愉悅的物質。食物的來源可以是植物、動物或者其他界的生物,例如真菌,亦或發酵產品像是酒精。人類借由采集、耕種、畜牧、狩獵、漁獵等許多種不同的方式獲得食物。通常的,為了使得食物更加可口美味,需要對食物進行加工,例如,采用加熱的方式對食物加工,能夠使得食物更加可口美味。
然而,現有的鍋具類的加熱工具在煲湯時,容易使作為湯底的食材,尤其是肉類和根莖類的食物出現燒糊問題,即與鍋底接觸的食物容易出現燒糊問題。
進一步地,現有的鍋具類的加熱工具在煲湯時容易出現加熱不均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減輕食物燒糊問題,以及在煲湯時能夠使得加熱效果更均勻的鍋具套件。
一種鍋具套件,包括:
加熱底座,所述加熱底座上還設置有輔助烹飪區;
鍋具本體,所述鍋具本體包括鍋底及筒體,所述鍋底設置于所述加熱底座上,所述筒體套置于所述鍋底外;
防燒糊傳熱裝置,所述防燒糊傳熱裝置包括傳熱柱體、傳熱圓臺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所述傳熱柱體設置于所述鍋底的中部位置處,所述傳熱圓臺設置于所述鍋底上,所述傳熱圓臺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傳熱柱體穿設所述安裝孔,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間隔設置于所述傳熱圓臺遠離所述鍋底的一側面上,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以所述傳熱柱體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每相鄰兩個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之間均設置有一傳熱區,所述傳熱區開設有傳熱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輔助烹飪區與所述鍋具本體之間設置有間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筒體具有圓筒狀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熱柱體具有圓柱狀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防燒糊傳熱棱具有正三角形的橫截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熱槽的深度與所述傳熱圓臺的高度的比例為1:(2~3.5)。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鍋具本體還包括鍋蓋,所述鍋蓋罩設于所述筒體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相鄰兩個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之間的距離相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熱柱體的高度大于所述傳熱圓臺的高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熱底座包括殼體及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安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鍋底設置于所述加熱組件上。
上述鍋具套件的防燒糊傳熱裝置通過設置傳熱柱體、傳熱圓臺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能夠增大防燒糊傳熱裝置與鍋具本體內的湯水的接觸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并且各防燒糊傳熱棱能夠承托起作為湯底的食物,從而能夠減少作為湯底的食物直接與烹飪承載盤接觸的面積,從而能夠減輕食物燒糊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鍋具套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一實施方式中,一種鍋具套件,包括:加熱底座,鍋具本體及防燒糊傳熱裝置,所述加熱底座上還設置有輔助烹飪區;所述鍋具本體包括鍋底及筒體,所述鍋底設置于所述加熱底座上,所述筒體套置于所述鍋底外;所述防燒糊傳熱裝置包括傳熱柱體、傳熱圓臺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所述傳熱柱體設置于所述鍋底的中部位置處,所述傳熱圓臺設置于所述鍋底上,所述傳熱圓臺開設有安裝孔,所述傳熱柱體穿設所述安裝孔,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間隔設置于所述傳熱圓臺遠離所述鍋底的一側面上,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以所述傳熱柱體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每相鄰兩個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之間均設置有一傳熱區,所述傳熱區開設有傳熱槽,這樣,上述鍋具套件的防燒糊傳熱裝置通過設置傳熱柱體、傳熱圓臺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能夠增大防燒糊傳熱裝置與鍋具本體內的湯水的接觸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并且各防燒糊傳熱棱能夠承托起作為湯底的食物,從而能夠減少作為湯底的食物直接與烹飪承載盤接觸的面積,從而能夠減輕食物燒糊問題。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所述鍋具套件進行說明,以進一步理解所述鍋具套件的構思,請參閱圖1,鍋具套件10包括:加熱底座100、鍋具本體200及防燒糊傳熱裝置300,鍋具本體200設置于加熱底座100上,加熱底座100用于對鍋具本體200進行加熱,防燒糊傳熱裝置300設置于所述鍋具本體200內,防燒糊傳熱裝置300用于在鍋具本體200煲湯時,增大湯水與防燒糊傳熱裝置300接觸的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200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
請參閱圖1,加熱底座100還設置有輔助烹飪區110,輔助烹飪區110用于放置輔助烹飪鍋具,以同時進行其余烹飪操作,提高對食物的烹飪效率。
請參閱圖1,鍋具本體200包括鍋底210及筒體220,所述鍋底210設置于所述加熱底座220上,所述筒體220套置于所述鍋底210外,例如,所述鍋底的邊緣與所述筒體的內側壁相固定,又如,所述鍋底與所述筒體為一體成型結構,這樣,能夠提高所述鍋具本體整體結構的牢靠度。
請參閱圖1,防燒糊傳熱裝置300包括傳熱柱體310、傳熱圓臺320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330,所述傳熱柱體310設置于所述鍋底210的中部位置處,所述傳熱圓臺320設置于所述鍋底210上,所述傳熱圓臺320開設有安裝孔321,所述傳熱柱體310穿設所述安裝孔321,這樣,通過設置傳熱柱體310及傳熱圓臺320,能夠增大防燒糊傳熱裝置300與鍋具本體200內的湯水的接觸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200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例如,所述防燒糊傳熱棱為棱錐體或棱柱體,例如,所述防燒糊傳熱棱為三棱錐體。
請參閱圖1,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330間隔設置于所述傳熱圓臺320遠離所述鍋底210的一側面上,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330以所述傳熱柱體310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例如,各所述防燒糊傳熱棱圍繞所述傳熱柱體設置。這樣,各防燒糊傳熱棱330能夠承托起作為湯底的食物,從而能夠減少作為湯底的食物直接與烹飪承載盤220接觸的面積,從而能夠減輕食物燒糊問題。
請參閱圖1,每相鄰兩個所述防燒糊傳熱棱330之間均設置有一傳熱區340,所述傳熱區開設有傳熱槽341,這樣,通過各防燒糊傳熱棱330以及各傳熱槽341的內側壁能夠進一步增大防燒糊傳熱裝置300與鍋具本體200內的湯水的接觸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200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
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輔助烹飪區與所述鍋具本體之間設置有間隔;又如,所述筒體具有圓筒狀結構;又如,所述傳熱柱體具有圓柱狀結構;又如,所述防燒糊傳熱棱具有正三角形的橫截面,這樣,加熱效果更加均勻;又如,所述傳熱槽的深度與所述傳熱圓臺的高度的比例為1:(2~3.5);又如,所述鍋具本體還包括鍋蓋,所述鍋蓋罩設于所述筒體上;又如,每相鄰兩個所述防燒糊傳熱棱之間的距離相等;又如,所述傳熱柱體的高度大于所述傳熱圓臺的高度;又如,所述加熱底座包括殼體及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安裝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鍋底設置于所述加熱組件上,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護所述加熱組件,例如,所述加熱組件采用電加熱的方式進行加熱。
上述鍋具套件10的防燒糊傳熱裝置300通過設置傳熱柱體310、傳熱圓臺320及多個防燒糊傳熱棱330,能夠增大防燒糊傳熱裝置300與鍋具本體200內的湯水的接觸面積,將熱量更均勻地傳遞至鍋具本體200內湯水中,加熱效果更加均勻。并且各防燒糊傳熱棱330能夠承托起作為湯底的食物,從而能夠減少作為湯底的食物直接與烹飪承載盤220接觸的面積,從而能夠減輕食物燒糊問題。
為了提供更佳的加熱效果,一個例子是,所述加熱底座設置火力輸出單元和程序控制單元,火力輸出單元用于輸出火力,火力包括用于實現加熱的燃氣或電力,亦即燃氣燃燒或者電熱轉換;所述程序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火力輸出單元,例如,所述程序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火力輸出單元輸出火力及其持續時間;例如,程序控制單元用于控制輸出火力的大小及其持續時間;又如,程序控制單元用于按照加熱的時間和火力曲線輸出火力及其持續時間。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于各種菜譜信息,分別設計自動加熱程序,尤其是火力曲線的設計,使得加熱不限于傳統的大火與小火或者武火與文火的加熱方式,適應于現代計算機的控制方式,將火力實現無級調控。例如,程序控制單元設置火力曲線存儲單元及火力曲線調控單元,火力曲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至少一火力曲線,火力曲線調控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火力曲線控制火力輸出單元輸出火力,即根據所述火力曲線在不同時間段輸出不同大小的火力;例如,火力曲線中,將輸出火力按百分比進行分類輸出,配合輸出火力的持續時間,能夠達到精準加熱,不粘鍋以及控制成熟度的優秀烹飪效果。例如,火力曲線可以根據菜譜信息靈活設置,又如,根據用戶云反饋,動態調整或者自動升級自動加熱程序中對于各菜譜信息的各火力曲線,這樣,可以實現靈活控制,使得自動烹飪效果更好。例如,對于家庭用戶,根據用戶動態調整或者自動升級自動加熱程序中對于各菜譜信息的各火力曲線;對于區域用戶,例如北京或成都,根據區域用戶云反饋,動態調整或者自動升級自動加熱程序中對于各菜譜信息的各火力曲線;對于外國人,根據外國用戶云反饋,動態調整或者自動升級自動加熱程序中對于各菜譜信息的各火力曲線;以此類推。一個例子是,烹飪位置還設置熱值反饋單元,熱值反饋單元用于反饋熱值,例如熱值反饋單元用于獲取輸出火力的熱值反饋,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熱值反饋單元,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還用于根據所述熱值反饋判斷輸出火力是否異常,在發生異常時,進行報警或者通知用戶,例如發送報警信息到用戶的移動終端;可以理解,當存在多個烹飪位置時,則所述程序控制單元分別連接各所述熱值反饋單元;例如,熱值反饋單元設置溫度傳感器或者導熱結構,溫度傳感器或者導熱結構用于獲取輸出火力的熱值反饋,例如熱值反饋包括輸出火力的熱值或者溫度值或者受熱形變程度,并且溫度傳感器或者導熱結構輸出熱值反饋給所述程序控制單元;所述程序控制單元用于根據所述熱值反饋判斷輸出火力是否異常,在發生異常時,進行報警或者通知用戶,例如發送報警信息到用戶的移動終端;又如,烹飪位置或者鍋具套件上設置有指示燈;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還用于在發生異常時,控制烹飪位置或者鍋具套件上的指示燈進行變色。例如,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還用于通過熱值反饋單元獲取火力曲線的輸出火力的曲線熱值反饋,并根據所述曲線熱值反饋判斷輸出火力是否符合火力曲線,在不符合火力曲線時,進行報警或者通知用戶或者通知廠商,例如,報警包括控制烹飪位置或者鍋具套件上的指示燈進行變色或者發出報警聲音(但是調研發現有些用戶不喜歡聽到報警聲音);又如,通知用戶包括發送輸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線信息到用戶的移動終端;又如,通知廠商包括發送輸出火力不符合火力曲線信息到預設服務器或者服務中心。
為了實現遠程控制,又如,所述加熱底座設置與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連接的無線傳輸單元,所述無線傳輸單元用于接受無線信號,傳輸到所述程序控制單元;所述程序控制單元還用于根據所述無線信號控制所述火力輸出單元;又如,所述無線傳輸單元還用于發送所述程序控制單元對于所述火力輸出單元的控制結果,例如,所述控制結果包括火力曲線的調整以及輸出火力是否異常等。
為了提高烹飪效率,還包括輔助烹飪鍋具,所述輔助烹飪鍋具設置于所述輔助烹飪區上,為了方便自動清洗輔助烹飪鍋具,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輔助烹飪鍋具為平底鍋;一個例子是,輔助烹飪鍋具為無邊沿式平底鍋,即為一塊平板;這樣非常方便清潔,刷子一刷,水一沖即可,極大提升了處理效率,節約了洗滌消耗。又如,輔助烹飪鍋具為組合式平底鍋,例如,輔助烹飪鍋具為兩半式平底鍋,即為兩片平底鍋相互組合在一起,例如,輔助烹飪鍋具為連接部相互磁吸的兩片平底鍋,亦稱磁吸兩半式平底鍋,是專門為所述烹飪方法進行設計的,兩塊平板上表面用于盛放食材,下表面于連接處凸設有磁性長條,兩塊平板的磁性長條相互磁吸,這種設計非常適合自動清洗輔助烹飪鍋具,也有利于分開擺放,例如置入消毒柜中。一個例子是,在裝盤后,將輔助烹飪鍋具移動到洗滌槽上方,然后將輔助烹飪鍋具拆分為兩塊平板,分別先用抹布擦凈,然后用熱風吹干即可;這樣,平板上的殘渣一擦就會掉落到洗滌槽,再擦就差不多干凈了,然后用熱風簡單吹兩下即可。例如,采用旋轉出風口輸出熱風,用于所述熱風吹干相關的步驟。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