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功能香爐。
背景技術: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也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手爐、香斗、臥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熏球、香插、香盤、香盒、香夾、香鏟、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瑯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后放置。香爐,對華人來說,是最熟悉不過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必備的供具。中華民族文化開發得很早,古時候的人,就常以焚香木熏居室以除臭穢,所以古人讀書彈琴,喜歡先焚一爐香,可以凈雜念而使精神集中。重視欽水思源,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所以自古以來,華人都拜天地神祇,祭祖先;上香表示敬意,是祭拜儀式中的一個主要項目,香爐就派上用場了。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娑羅門教也有燒香的習慣,佛教傳到中國,很快就能溶入華人社會,中國的香爐,就進入佛教的殿堂了,但是傳統的香爐,功能單一,只合適進行點香祭拜,而無其他功能,且使用時間過長后,香灰過多,清理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多功能香爐,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一種多功能香爐,包括香爐爐腔、香爐底座和爐蓋,所述香爐底座底端設置有爐角,所述香爐底座內設置有蓄電池、電風扇和爐灰收集盒,所述香爐底座上設置有風扇開關和加熱開關,所述香爐底座頂端設置有所述香爐爐腔,所述香爐爐腔內設置有點香區和香薰放置區,所述點香區底部設置有過濾網,所述香薰放置區設置有加熱片。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香爐爐腔上設置有所述爐蓋,所述爐蓋上設置有通氣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香爐底座邊側設置有蓄電池充電插口。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爐角的數量為三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種多功能香爐,通過設置的收集箱,可以方便的收集與清理香爐內的香灰,通過風扇,可以對香爐進行清理,通過設置的點香區和香薰區,可以在點香區內進行焚香祭拜,可以在香薰區內,放置不同功能的香薰,實現驅趕蚊蟲、靜心凝神、清新空氣的功能,本香爐可以適用于寺廟祭拜使用,也可以適用于家庭、工作、學習使用,使用范圍光,需求市場大。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所述一種多功能香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一種多功能香爐的正視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香爐爐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蓄電池充電插口;2、蓄電池;3、加熱片;4、香薰放置區;5、爐蓋;6、電風扇;7、點香區;8、香爐底座;9、爐灰收集盒;10、爐角;11、加熱開關;12、風扇開關;13、通氣孔;14、香爐底座;15、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香爐,包括香爐爐腔14、香爐底座8和爐蓋5,所述香爐底座14底端設置有爐角10,所述香爐底座14內設置有蓄電池2、電風扇6和爐灰收集盒9,所述香爐底座14上設置有風扇開關12和加熱開關11,所述香爐底座14頂端設置有所述香爐爐腔14,所述香爐爐腔14內設置有點香區7和香薰放置區4,所述點香區7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5,所述香薰放置區4設置有加熱片3。所述香爐爐腔14上設置有所述爐蓋5,所述爐蓋5上設置有通氣孔13。所述香爐底座14邊側設置有蓄電池充電插口1。所述爐角10的數量為三個。
使用時,當需要上香時,可以將爐蓋打開,將香放置在點香區內,通過過濾網,香灰將進入收集盒內,收集盒可以自由拿出,通過按動風扇開關,將散落的香灰吹出香爐,實現香爐的清理,當需要香薰時,可以將不同功能的香薰放入香薰區內,可以通過控制加熱開關,選擇是否需要加熱。
該種多功能香爐,通過設置的收集箱,可以方便的收集與清理香爐內的香灰,通過風扇,可以對香爐進行清理,通過設置的點香區和香薰區,可以在點香區內進行焚香祭拜,可以在香薰區內,放置不同功能的香薰,實現驅趕蚊蟲、靜心凝神、清新空氣的功能,本香爐可以適用于寺廟祭拜使用,也可以適用于家庭、工作、學習使用,使用范圍光,需求市場大。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