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用門扇外框和中心框組合結構體,尤其是可適用于不同厚度中心玻璃板或其他中心板的便于組裝不易凹陷的組合結構體。
背景技術:
目前門用中心框及外框組合體多采用燕尾形或者直插型裝配結構,其中燕尾形需要在里面與玻璃或板材結合部框體的內側布置金屬檔,防止門扇外框與其安裝后左右晃動、位移,且安裝過程中需要時時手扶或者采用支架撐托,防止裝配外框過程中內框脫落,并且需要仔細觀察對位,保證燕尾內部金屬檔與外框位置準確卡接,如此大大增加了裝配難度;如采用直插型結構裝配,通常設計中心框尺寸大于外框尺寸,便于插接,但如此設計使得間隙較大門體開關產生噪音,傳統門各個部位框體因為要求質量和成本的控制一般不大于一定的重量,單界面設計復雜使得壁厚相對變薄,沖擊力耐受力差,容易在安裝搬運過程中碰撞變形,使用過程中產生噪音等。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門用中心框及外框組合體,其特征在于包括:門框架,中心框,其中心框被門框架包圍并與之可拆卸地卡接,其門框架為中空的長方體結構并在短邊處具有一對對稱的懸臂卡爪,其懸臂卡爪為一對L形對稱懸臂卡爪,可在保持一定彈性的基礎上保持剛性并制成中心框不會錯位,其中心框分為外側框和內側框,其外側框為凹形且凹形具有突出的兩對稱翼板恰好與其懸臂卡爪卡接,其內側框為中空頂部具有開口的梯形卡扣本體,節約材料,可在同等外部輪廓相同重量材料的前提下提高壁厚,保證其具有較好的抗沖擊變形能力且卡接更加牢固,其卡扣本體的開口處具有兩平直的卡爪,其卡爪與卡扣本體連接處有縮頸狀切口便于在需要變化尺寸時將其掰斷形成新的安裝位置,容納不同尺寸的玻璃板。
優選地,其兩對稱翼板中間為可增加橫向尺寸變化范圍的中空不連接結構恰好形成兩側的開口受力方向相反,可相互加力卡緊。
優選地,其懸臂卡爪外側邊緣低于門框架外側邊緣形成凹坑,恰好在與對稱翼板卡接后形成一個平面,使外觀更加美觀整體化。
優選地,其切口為半邊豎直半邊圓滑的切口,易于掰斷,掰斷后可再次形成接觸良好的面。
優選地,其外側框上兩翼板根部均有直角平臺可與L形對稱懸臂卡爪配合卡接防止其在垂直門扇方向上左右竄動或微小形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卡接裝配結構,不在框體中間位置設置金屬檔,采用卡爪相互插入卡接的方式,防止門扇外框與其安裝后左右晃動、位移,且安裝過程中需要自行卡接牢固無需承托,無需對位,如此大大降低了裝配難度,無間隙無開關噪音,同等質量下結構簡單,沖擊力耐受力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截面示意圖;
圖2為卡爪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翼板中空不連接的設計結構結構示意圖;
其中:1-門框架,2-中心框,3-懸臂卡爪,4-外側框,5-內側框,6-對稱翼板,7-卡扣本體,8-卡爪,9-縮頸狀切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如圖1-3。
實施例1:
一種門用中心框及外框組合體,包括:門框架1,中心框2,其中心框2被門框架1包圍并與之可拆卸地卡接,其門框架1為中空的長方體結構并在短邊處具有一對對稱的懸臂卡爪3,其懸臂卡爪3為一對L形對稱懸臂卡爪3,其中心框分為外側框4和內側框5,其外側框4為凹形且凹形具有突出的兩對稱翼板6恰好與其懸臂卡爪4卡接,其內側框5為中空頂部具有開口的梯形卡扣本體7,其卡扣本體7的開口處具有兩平直的卡爪8,其卡爪8與卡扣本體7連接處有縮頸狀切口9。
實施例2:
一種門用中心框及外框組合體,包括:門框架1,中心框2,其中心框2被門框架1包圍并與之可拆卸地卡接,其門框架1為中空的長方體結構并在短邊處具有一對對稱的懸臂卡爪3,其懸臂卡爪3為一對L形對稱懸臂卡爪3,其中心框分為外側框4和內側框5,其外側框4為凹形且凹形具有突出的兩對稱翼板6恰好與其懸臂卡爪4卡接,其兩對稱翼板6中間為可增加橫向尺寸變化范圍的中空不連接結構,其內側框5為中空頂部具有開口的梯形卡扣本體7,其卡扣本體7的開口處具有兩平直的卡爪8,其卡爪8與卡扣本體7連接處有縮頸狀切口9。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